日本與中國婚姻上的不同之處,你認同嗎?

偉達出國勞務留學 發佈 2020-03-01T14:16:14+00:00

」 是呀,在日本,結婚租房子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不過在中國這種話題,卻能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個男人是否有房,在中國的婚姻中好似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日本人和中國人在婚姻理解上的不同之處。通篇洋洋洒洒的描述了中日兩國不但對於婚姻的看法不同,就連離婚的選擇都大不一樣。那究竟不一樣在哪裡呢?我們不妨一起看一下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怎麼說的吧!

「某某終於結婚了哦。不過,對方那個男的好像還在租房子住呢……」 是呀,在日本,結婚租房子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不過在中國這種話題,卻能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個男人是否有房,在中國的婚姻中好似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因為在中國的男人,租房住是很難結婚的。

在中國有這麼一個詞叫「有車有房」。就是和字面上的意思一樣「又有小汽車又有房子」。在中國「有車有房」已經成為一個男人結婚的標配了。不過實際上這個條件也是近些年才出現的。 在那以前,中國人最常說的就是要「門當戶對」。而門當就是門道相當,掙錢的門道相當才能交往相處或落戶成親。意指男女或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職業相當,才適合交往或結親。這也是在有車有房這個條件出來之前,中國很多人結婚的大前提。

90年代的時候,一些從鄉下出來的男性想和上海或北京本地的女性結婚,在世俗眼裡還是比較難以想像的。也會招致女方家人的極度反對。畢竟在那個年代的父母眼裡,北京女孩和同為北京男孩結婚才是人生的正道。因為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差距甚大,也關乎到一個家庭的配給問題。 不像現在,相戀和結婚都是兩個人的事兒,無論出生在哪兒都已經構不成婚姻的障礙了。不過,現在雖然不講究出身,但卻對一個人的經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比如說在現在要想談個戀愛結個婚,被問到最多的應該就是「你是否有房」這個問題了。

因為在中國女方父母的眼裡,一個男人有車有房就說明經濟條件還不錯,即便是女兒嫁過去也不會為金錢所苦。因此逐漸演變成世俗眼中「不可或缺」的結婚條件。


那在日本的父母為什麼很少有這樣的要求呢?

首先,在日本年輕人沒有房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都不用說年輕人,有很多日本人到中年還在帶著孩子租房子住......

另外日本的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後就很少干涉孩子的事情了,無論是結婚生子還是買房買車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說是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互不打擾!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在日本結婚不要求有車有房,但是對於結婚另一半的要求日本也還是有的,比如說我們經常說的「3高」。也就是作為結婚對象來說,對方需要滿足高學歷,高收入,高身高的這幾個標準。


那在中國是不是「沒車沒房」就不能結婚呢?

其實也不是,我最近就聽說,這個「有車有房」的硬性指標已經有所改變了,一些本就眼界兒高的上海或是北京的父母們反倒鼓勵自己的女兒和一些小地方出身的男士結婚,也就是我們近年來經常聽說的--「鳳凰男」。他們雖然出身不好,在本地也沒車,沒房,但通常是績優股,很有發展潛力。

雖然對於鳳凰男的定義並沒有那麼明確,但是在我的印象里,鳳凰男是這個樣子的......

小地方出身,通過自己不懈努力考取了大城市的一流學府,並且畢業之後就職於一些知名企業,在經過幾年的奮鬥之後,年收已經能達到五六十萬萬人民幣左右的精英男們。

不過在我的印象里,鳳凰男一般離婚的比較多。因為在結婚初期,在只有2個人的生活里,已經習得大城市的各項不成文的規矩以及生活方式的鳳凰男和本地女一般都可以愉快的生活在一起。不過一旦生了孩子之後,問題就來了。因為在中國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的現象非常普遍。因此當鳳凰男的父母從小地方過來幫忙帶孩子時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畢竟雙方日常生活習慣上有著巨大的差異。

實際上,我身邊也有日本女性和中國鳳凰男離婚的實例。因為男孩是中國鄉下出身,並且是生活在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地區。因此兩個人從孩子出生之後開始就一直因為給孩子洗澡的這種小事兒發生爭執。因為男方認為,小孩子一個星期洗一次澡就可以了。而女方卻怎麼都無法接受。像這種細枝末節的小事兒上的爭吵越積越多,最終二人只能以離婚收場。不過其實說穿了,本就沒多大事兒,二人之間也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文化不同,對事情的認知不一樣而導致的。

■在中國,像日本一樣的「熟年離婚」多嗎? 其實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在不斷攀升了,而結婚的家庭卻從2014年開始不斷的減少。

根據最新數據表明,每年結婚的家庭有1011萬戶,離婚的家庭有380萬戶。也就是說2.5個家庭里就有1組家庭會離婚。而在日本3個家庭里才有1個家庭離婚。從這方面來說,中國的離婚比例確實比日本要高一些。 那為什麼從2003年開始離婚的家庭不斷增加呢?

關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還有一些人戲稱「是因為任性的獨生子女(90後)的人到了適婚年齡了。」

不過實際上,通過數據來看,離婚的家庭中70後的人數更多。因為在以前,離婚是非常沒有臉面的事兒。所以老一代的人即便是婚姻生活再不幸福,也大都忍耐著過日子。不過從70後開始,這一價值觀逐漸轉變,相比一輩子要在不開心中生活下去,還不如選擇離婚,占據了很多70後人的想法。 另外,70後的離婚理由和80後的離婚理由有很大不同的是,在中國,對於孩子的教育無比重視,這一點日本如果和中國相比簡直沒有任何可比性。而在中國,孩子從高中生升入大學之後,家長們的壓力就一下子得以釋放了。而這批孩子已經升入大學的父母大多數是70後......

在日本我們也經常聽到類似的話「反正孩子也已經長大了」。不過,在日本大部分的情況是即便孩子已經獨立,老婆們還是會忍耐到老公退休再離婚。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熟年離婚,這麼來看中日兩國離婚率最高的時期雖然不同,但都是在等待一個最合適的時機。

那為什麼中國是在孩子考上大學之後,而日本則是等到老公退休之後呢? 其中一個很大的理由就是因為中國沒有退職金一說。因為日本的男人們在退休的時候會從公司領到很大一筆退休金,因此很多老婆都是為了分得老公的退職金而一直忍耐到老公退休的那一天。

而另外的一個理由則是,中國的女性比較獨立,即便結婚也會繼續工作,因此即便是不靠老公的工資也能生活得下去。並且在中國夫妻雙方離婚了,一般老公都不會每個月給妻子支付撫養費,因此對於女方來說並沒有忍耐到老公退休後再離婚的必要。不馬上離婚的原因反倒是因為將孩子放在第一位,為了不影響孩子上學,才會把離婚放到孩子上大學以後。 其實說到這裡,有一個問題則必須提一下!

在剛剛這個中日兩國女性在選擇離婚時期不同的問題上,我們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在中國的職場,男女歧視問題不像日本這麼嚴重。一些進入到一流企業工作的女性也和男人一樣享有同樣的待遇,有同樣的上升空間,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面對結婚的問題上中國女性更從容一些,因為她們經濟上是獨立的。

實際上,關於這部分,很多日本人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日本年齡大的人社會地位會更高,同樣,和女人相比男人的社會地位會更高,這是日本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也是大部分日本人腦中的固有思維。

曾經就聽到一位因商務到訪日本的中國女性企業家這樣說道:「日本人為什麼每次都會忽略我,而是想和我的男部下交換名片呢?這是為什麼?」

其實從這件事兒上我們不難看出,在職場上男女對等在日本一直都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而在婚姻中也是一樣,中國女性因為經濟獨立,在家庭之中也有著一定的主導權,所以離婚就她們而言,是我不爽就離婚,不合適就離婚。而日本女性則只能一直忍耐到老公退休。

怎麼樣,這些日本人對中日婚姻理解上的不同之處,你認同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