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打回去還是「告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的妙招

阿月寶寶趣事 發佈 2020-03-23T13:39:32+00:00

文丨阿月寶寶趣事導語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孩子沒有犯錯,而其他人卻一味地欺負這個孩子。一、校園暴力的危害1.孩子缺乏安全感,不信任他人孩子被校園暴力困擾,在學校中會變得鬱鬱寡歡,不愛說話。

文丨阿月寶寶趣事(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孩子沒有犯錯,而其他人卻一味地欺負這個孩子。如果忍讓只會讓孩子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案例分析

小明就是遭受校園暴力的學生之一。據其媽媽說,小明這兩天回家後變得不愛說話,也沒有以前活潑了。原本小明媽媽以為只是因為孩子上學壓力過大,精力不夠。

但是有天小明媽媽突然發現自己孩子胳膊上青一塊紫一塊的,自己詢問孩子怎麼回事兒,孩子不敢說。在多次鼓勵和問詢下,孩子才說是因為學校幾個孩子老欺負她。小明媽媽一陣心疼,在安慰了孩子之後。她便決定找學校好好處理這件事!

之後又聯繫這些施暴者的家長,一番協調之後,事情也是很好的解決了,但是孩子卻似乎留下了心理陰影。

一、校園暴力的危害

1.孩子缺乏安全感,不信任他人

孩子被校園暴力困擾,在學校中會變得鬱鬱寡歡,不愛說話。亦或是自己太大聲又引起欺負者的注意,再來欺負他。因此,這些孩子就喜歡躲在角落裡,不敢和別人對視,把自己軟弱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心理壓力太大,很容易造成自卑,嚴重者會出現心理疾病。受到校園暴力的孩子是個極其敏感的群體,他們會主觀上認為這個世界對他們都是惡意,沒有一絲善意。

即便和別人聊天,他們也會覺得別人都是在嘲笑自己,都是在看自己難堪。所以這群受傷的孩子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會潛意識地封閉自己,不信任任何人。

2.學習慾望下降,成績下滑

孩子被校園欺凌,內心非常的恐懼和害怕。尤其是不敢去學校。害怕去學校之後又會碰到那些欺負自己的混混,所以再繼續惶恐不安的情緒下,孩子又怎麼能夠靜心學習吶?

這種狀態他們生活都還有問題,孩子們只想著怎樣逃離學校,讓他們學習就像是逼死他們一般。

這也怪不得他們,被欺負者永遠是處於弱勢地位,他們沒有話語權。又因為自身的膽小和屈辱心作怪,不敢把自己被欺凌的事情告訴老師父母,害怕欺負者會無時無刻地報復自己。孩子滿腦子這些,又怎麼能好好上課吶?

二、面對校園暴力應該反擊

李玫瑾教授說過,面對校園暴力,如果自己沒有錯,而是別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負你,躲避是沒有用的。一味的退讓只會助長他們囂張的氣焰,如果不及時制止他們,他們會變本加厲的欺負你。

她在教育自己孫女的時候就說:如果有人拽你頭髮,你就要更加使勁拽她頭髮,拽疼了她你就安全了。而且孫女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惟有如此,才能把暴力行為給掐滅。

三、孩子面對校園暴力,父母怎麼做

1.讓孩子先學會自保

當然,孩子面對一群人,而他卻是獨身一人,不可能去硬著頭皮和他們硬碰硬,如果那樣的話,吃虧的還是自己。

做大事者不拘泥於小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所以,孩子們在面臨危險時,父母應該交給他們要審時奪度,見機行事。在明知事不可為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硬著頭皮往上橫衝直撞。

2.讓孩子學會反擊

李玫瑾教授就說要讓孩子反擊。以前的老師和家長一直教育孩子要「以和為貴」,不能和其他學生打架。而且還把打架的學生定義為壞學生。這種極其可笑的論斷竟然影響了中國將近百年的學生。

然而,我們知道,有些人我們可以忍讓,但是有些人一味的忍讓就是在助紂為虐。六國之亂就是因為六國一味的忍讓秦,認為割地可以消災免難,但是事與違願,秦的野心是永遠填不滿的。所以六國相繼滅亡。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校園暴力,孩子如果想要退一步息事寧人,最後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受人欺負。

總結

孔老夫子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意思就是我面對校園暴力只一味忍讓,又如何去懲罰那些施暴者呢?因此當孩子面對校園暴力,沒有一顆止暴的心,而只有受暴的心,那麼對他的打擊會有多大?他們的心理陰影有會有多大?

面對暴力,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還擊,就如慕容世家所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父母要想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交給他們適當的反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