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飛行後,航天員為何會成為病毒易感人群?

中國航天科普 發佈 2020-02-28T03:53:49+00:00

蘇聯曾對先後進入太空的29名航天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有15名航天員在飛行中或返回後一周發生了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航天員出現咽炎、流感、肺炎等疾病。

熱愛航天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航天員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的選拔訓練,最終才能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的,所以說他們的綜合素質非常優秀。航天員的身體條件和適應能力肯定是優於普通人的,那麼,他們怎麼會成為病毒的易感人群呢?

有這樣一項研究結果,小夥伴們不妨先看一下。

蘇聯曾對先後進入太空的29名航天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有15名航天員在飛行中或返回後一周發生了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航天員出現咽炎、流感、肺炎等疾病。

數據是不是很驚人,居然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航天員都出現了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情況,這顯然不是偶然事件。研究人員在對飛行後的航天員進行立即採血和測試後,發現原來是決定人體主要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增殖能力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一些有抗病毒、抗細菌和免疫調節作用的重要細胞因子的能力也出現了嚴重的下降,從而導致航天員身體免疫功能出現問題。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保護屏障,能夠防止病毒入侵,航天員的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病毒也就有了可乘之機。那麼,導致航天員免疫功能下降的元兇又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航天發射過程中,航天員會經受超重和無法避免的緊張。在軌飛行過程中,他們要經受微重力、空間輻射、日夜節律變化、繁重的任務、孤獨的環境和狹小的艙內空間等複雜因素的考驗。返回過程中還要受到衝擊和震動。如此複雜和緊張的遭遇會對航天員生理和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當這種影響反射到人的大腦時,會迅速激活人體內的兩類應急激素,一類是兒茶酚胺類激素,另一類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這兩類激素容易與免疫細胞膜上或細胞內的激素受體結合,這種結合會以多種方式改變原有免疫細胞的循環和重新分布,同時對免疫細胞功能有抑制作用,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

此外,受空間微重力環境的影響,和人體免疫功能息息相關的T淋巴細胞整體結構會發生變化,活性下降,對人體內外病毒或病菌的進入反應會變得遲鈍。這意味著航天員的身體就像「洞開」的城門一樣,病毒很容易入侵。在早期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航天員的免疫系統就曾發生過暫時不活躍的現象,當年一個飛行組的3名成員曾同時患上了感冒。此外,「阿波羅13號」的1名機組成員因感染某種細菌而出現嚴重的發冷症。

雪上加霜的是,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微生物生長速度還會加快,而航天員所處的環境又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不能像地面一樣隨便通風換氣,雙重條件導致載人太空飛行器內的微生物密度加大,增加了航天員的感染機會。

更可怕的是,在空間輻射環境中,有些微生物還可能會發生變異,產生毒性增強的變種,航天員一旦感染,用地面常規藥物和處置方式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航天員的醫學隔離和檢疫制度,在航天員起飛前7至10天對航天員實行醫學隔離,讓航天員儘量少接觸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在航天員進艙前,還要對航天員進行全面檢疫,為航天員的安全再上一層保險。再有,航天員執行完任務返回地面後,根據他們飛行時間的長短,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醫學隔離,醫護人員會對他們的身體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還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通過按摩、理療保健等一系列措施,幫助航天員身體各項指標儘快恢復到飛行前的狀態。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現在人類進行的航天飛行主要是短期飛行,再加上有地面人員的精心護理,航天員的免疫功能在返回地面一段時間後,是能夠恢復正常的。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這一問題,因為隨著人類不斷向深空邁進,如登陸火星的行程可能需要2~3年的時間,科研工作者們必然要面對航天員長期飛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的問題,希望到時科研工作者們能找到問題的核心,獲得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最後,小編想要提醒小夥伴們,面對疫情,我們依然不能掉以輕心。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還要多吃水果和蔬菜,進行適當的鍛鍊,不斷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參考文獻/

[1] 陳善廣.飛天英雄——追蹤航天員飛天足跡[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

[2] 中國航天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賈冰玉

審校/楊潔


如需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