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生病」了?贏了熱度,輸了質量

地瓜娛評 發佈 2020-05-27T02:46:12+00:00

你是這樣看綜藝節目的嗎?在數以百萬計的綜藝節目中,在點擊量以億計算的數據里,你有多久沒看過一期完整的綜藝節目了?

你是這樣看綜藝節目的嗎?

通過熱搜了解相關內容,通過cut添加詳細情節,通過快進有選擇地觀看,通過網友評論判斷好壞。

在數以百萬計的綜藝節目中,在點擊量以億計算的數據里,你有多久沒看過一期完整的綜藝節目了?又有多久沒看完整季的綜藝節目了?

從《爸爸去哪兒》開啟了綜藝節目的大門,我們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追趕上了日韓綜藝節目的潮流,同時也以一種模擬的方式透支了觀眾的新鮮感!

難道,國產綜藝節目一開始就結束了嗎?

國產綜藝節目的發展,除了海外版權的「支持」和「白給」的指導思想外,也因為綜藝節目填補了流量時代的最後一塊拼圖。

沒錯,這就是明星的所謂「人設」。

歌手和演員依靠代表作和角色走紅,這是娛樂行業的「傳統美德」。

但除了美德之外,一些明星的「代表作」是微博熱搜,而「角色」則是熱搜「第一」。

如果只是為了流量和熱度,先有作品再上熱搜,不僅時間不允許,實力同樣也不允許。

因此,他們需要一種既不占用太多時間又有足夠曝光率的媒介,因此,綜藝節目慢慢興起了。

此外,綜藝節目還具有影視歌所不具備的優勢,這會讓觀眾覺得明星們是在扮演他們自己。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無論是吃貨,高冷,搞笑,耿直,學霸等各類標籤,可能都只是他們的人設而已。

許多人也因為站在綜藝的肩膀上一飛沖天,《奔跑》跑出了Angelbaby、鄭凱等人,《極限挑戰》也推出了王迅和朱碧石小姐。

近兩年興起的選秀節目,更是讓普通人一躍成為了明星,《偶像練習者》中的蔡徐坤、朱正廷等,《創造101》中的楊超越、吳宣儀等,他們都是受益者。

由於綜藝節目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明星也有了新的人設。當然,人設並不是貶義詞,只是明星展示給路人的印象而已。

然而,在這樣一個國內畸形的環境中,綜藝和明星的天作之合註定不會持續太久。

在最新《極限挑戰》中,明星陣容大換血,除了老成員王迅外,其他男人幫成員紛紛退出,口碑也急速下滑。

作為曾經的熱門綜藝節目,它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劇本!沒有模式!沒有炒作!

正是這種不受限制的真實感和未知的新鮮感,使得第一代男人幫經常能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目效果。

除了這些常駐的明星,還有一個靈魂人物導演嚴敏!

他曾經說過,「極限男人幫」的六名成員是缺一不可的,那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

黃磊決定了節目內容的複雜性;

黃渤確定了挑戰項目的難易程度;

王迅提示了上街要帶多少錢;

張藝興和羅志祥影響了節目的拍攝地點;

孫紅雷檢查了節目道具的強度。

正是這些化學反應和一系列的不確定性,使得《極限挑戰》以肉眼可見的脫髮速度,成為了國內知名的綜藝節目。

然而,當前的《極限挑戰》最終變成了劇本的「極限挑戰」。

常駐明星陣容不能維持只是表象,綜藝有疾在於內容,不治將恐深,即使贏了收視率,卻輸了評分。

國產綜藝節目的繁榮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爆發,觀眾更容易通過網際網路觀看國外綜藝節目,行業從業人員也更容易感知國外同行的突發奇想。

從國內綜藝節目的現狀來看,遊戲內容相似、撞車屢見不鮮,複製、模式的抄襲也早就成了查重的重災區。

一家成功,百家模仿,遍地開花,不倫不類。

如果嚴格一點,你認為哪個綜藝可以順利畢業?

如今,國內綜藝節目擁有了不亞於國外綜藝的特效和包裝,但在核心內容上仍存在巨大差距。

此前,《極限挑戰》在內容上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綜藝本土化的希望,但是最新一季的抄襲卻讓人大失所望。

所謂抄都不能抄到精髓,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不僅砸爛了自己的招牌,連明星的口碑也逐漸崩塌。

擁有大量國內粉絲的日本和韓國綜藝節目,大多是每年更新四五十期的常規節目,但引進國內已經成為每年十幾期的季播節目。

這相當於把外國品牌引入國內,變成了一種輕奢產品。

在國外,這些綜藝節目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擁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但當它們來到中國,就成了一小部分粉絲的狂歡。

這樣做的原因,不僅是對品牌本身的高價值有很高的期望,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國內綜藝節目根本無法達到一個高水平。

人家有幾十年沉澱的基礎,而我們只是「小學生」。

複製和粘貼已驗證過了,說明成功的內容是最安全的方法,內容不再新鮮,而點擊率的KPI自然會落在明星身上。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明星參加綜藝節目,他們經常出現在熱搜列表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綜藝節目本身吸引的粉絲越來越少,觀眾也逐漸成為明星們自帶的流量。

綜藝節目本身的吸引力已經成為明星獲取人氣的載體,許多綜藝節目乾脆變成了窺探明星生活的窗口。

綜藝節目似乎是他們即將推出的電影、電視劇或新專輯的大型宣傳舞台,空有一副皮囊,沒有任何內容。

回顧這些年的國產綜藝,送明星的孩子出去玩,送明星的配偶出去玩,送明星的父母出去玩。

或者讓明星開一家餐廳,讓明星開一個民宿,為明星找對象等等。

這樣的一站式服務為明星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當然,內容水平的提高,明星的綜藝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過去,我們只看演技和唱功這兩門主要科目,但是現在的曝光環境,要求把綜藝感這門選修課也包括在總分里。

日本和韓國綜藝節目的繁榮催生了一批專門從事綜藝節目的人,他們就是「搞笑藝人」。

他們負責活躍氣氛,帶動明星,並在關鍵時刻具有自我奉獻精神,而他們只有綜藝節目了。

但在國內,無論是演員、歌手、主持人,甚至是網紅,綜藝節目都只是他們的「副業」。

幽默本身是一種高級能力,在後天是很難彌補的,明星的咖位和商業價值不允許他們把主要業務放在這些「有失體面」的事情上。

找到一種更快、更省力的方法來獲得流量,是明星團隊的首要任務。

觀眾想要看到真正的明星,他們想要了解的是他們在銀幕後的生活,而vlog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那麼,國內究竟有沒有好的綜藝節目呢?

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經典詠流傳》、《這就是街舞》、《非正式談話》、《明星大偵探》等都是高質量內容的代表。

但毫無例外的是,它們聚焦的都是小眾文化,只在核心粉絲內廣受好評,不能撼動更多的人群。

2020年,熱門綜藝節目的口碑大多數都遭遇了滑鐵盧,國產綜藝節目已經到了急需轉型的關鍵時刻。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綜藝潛在受眾被各種短視頻占據,雖然頭綜藝節目仍然有傲人的點擊量,但低谷總是從巔峰開始的。

國產綜藝節目炒CP、立人設、灌話題集。

幸運的是,謊言總是脆弱的。不幸的是,有些人仍然為謊言辯護,沒有人再相信真相。

這個行業造就了現在的明星,而明星又反哺了現在的行業。

而你我,是否成為了「同謀」?

當一波綜藝節目倒下時,另一波綜藝再次站起來,如此反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如何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國產綜藝節目,才是我們現在應該考慮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