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揭秘「突破性感染者」,廈門「1傳37」原因或在此

健康界 發佈 2021-09-20T00:36:21+00:00

9月1日,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傳染病》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ofile of post-vaccination SARS-CoV-2 infection in UK users of the COVID Symptom Study app: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這意味著,你的身邊也許就潛伏著突破性感染導致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迫切需要識別突破性感染的早期症狀,以便能及時排查出新冠病毒感染者。


9月10日以來,福建疫情已經波及8地,感染人數已經突破200多人,廈門甚至出現「1傳37」傳染鏈(截至9月15日)。


這次疫情有個細節,尤其值得關注。經專家初步研判,從海外回國的林某某很可能就是本次福建疫情傳染鏈條的源頭。


他的妻子吳某某曾出現感冒症狀,但沒有進行隔離。在9月4日時,吳某某的同事王某某出現身體不適,11日被確診。吳王二人出現感冒症狀後,協勝鞋廠車間內陸續有人出現異常。


因此,專家推測,當首例吳某某出現感冒症狀時,就可能已經感染了新冠,從而將病毒傳染給協勝鞋廠的同事。


這顛覆了之前的看法:感染新冠的典型症狀是發燒、咳嗽和呼吸急促症狀。但吳某某的症狀顯然跟感冒更加相似,有可能早期並沒有出現發燒、咳嗽,在無症狀的狀態下,感染了同事。


9月1日,刊發於《柳葉刀傳染病》雜誌的研究進一步確認:德爾塔突變株突破性感染的早期症狀,發燒和咳嗽的比例明顯低於未接種疫苗者,這意味著無症狀感染者增多。


因此,有些人雖然沒有發燒、咳嗽,但是出現了打噴嚏或感冒症狀,便一定要警惕: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突破性感染者中無症狀患者增多


德爾塔變異毒株具有載量高、傳播快等特點,而感染者多為無症狀,潛伏期也長短不一,使得疫情更加難以發現,等到發現時,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傳播開來了,這些都給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


9月1日,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傳染病》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ofile of post-vaccination SARS-CoV-2 infection in UK users of the COVID Symptom Study app: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該研究發現,突破性感染者的症狀,和未打疫苗感染者的症狀有差異——突破性感染很少出現發燒,但是打噴嚏的症狀報告增多,是與未接種疫苗感染新冠病毒患者最突出的區別。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首次調查突破性感染症狀的報導。



研究結果發現,在所有年齡組中,接種疫苗與幾乎所有症狀的報告率較低有關,尤其是發燒症狀。與沒有打疫苗的感染者相比,突破性感染出現發燒的機率很低。



但是打噴嚏這個症狀是例外!年齡在18-59歲之間的突破性感染者出現打噴嚏症狀的機率,比沒有打疫苗感染新冠的對照組多。



除了打噴嚏機率增加和發燒機率降低,研究員還發現,與未接種疫苗的對照組相比,接種疫苗後的人,在突破性感染後第一周出現五種以上症狀或到醫院就診的可能性較小,而且更有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尤其是60歲或以上的人。



這個症狀特點非常符合突破性感染的過程:疫苗接種後,中和抗體可以結合併清除附著在鼻咽黏膜表面的病毒;但隨著疫苗接種時間延長,抗體水平降低,難以完全抵擋德爾塔突變株進入到鼻咽部,這時候會出現鼻咽部症狀。



不過,接種疫苗後會留下新冠病毒特異性記憶性免疫細胞;病毒感染會激活記憶性免疫細胞,中和抗體雖遲到、但不會缺席;從而抑制新冠病毒向到肺病及全身其他部分的侵襲,有效預防重症的發生。



在這次的福建疫情的流調中,有一例90歲新冠患者為無症狀,這也符合該研究的結論。




在這波疫情的背景下,隨著疫苗接種率和突破性感染病例的增加,識別突破性感染的症狀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有利於識別風險群體,而且可以為核酸測試提供一定的信息。




什麼是突破性感染



面對無法阻擋的突破性感染,我們需要的是更深入解剖什麼是突破性感染,在此之前,需要先解釋兩個名詞:


A,完全接種疫苗:在美國,當一個人接種了完整的疫苗接種方案,如兩劑輝瑞或莫德納公司的mRNA疫苗、或一劑強生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且接種後超過2周,即被視為完全接種疫苗者。同樣,接種兩劑國藥或科興公司的滅活病毒疫苗、兩劑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或一劑康希諾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也通常是批准疫苗國認可的完全接種疫苗者。


B,突破性感染病例:是指完全接種疫苗後,感染了新冠病毒。


並非所有接種疫苗後發生的感染都是突破性感染。在完成既定免疫程序並經過一定時間(理論上人體建立充分免疫保護的時間)後發生的感染,才被視為突破性感染。



不同研究中使用的突破性感染定義略有不同,目前較常用定義為:完成既定免疫程序≥14天後通過RT-PCR檢測到新冠病毒。


突破性感染示意圖



疫苗專家陶黎納告訴健康界,造成疫苗突破性感染的原因很多,一是和疫苗本身有效性的高低有關,二是不同的人體對疫苗的應答存在差異,而新冠病毒的變異是造成突破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病毒突變越多,病毒逃脫疫苗的可能性越大,出現突破感染的概率也越來越高。



事實上,很難確定到底有多少突破性感染病例,因為突破性感染病例往往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很容易被忽視。



總體來說,與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相比,突破性感染的發燒減少了約50%、臥床時間減少了60%。



英國科學家的研究則總結了面對德爾塔突變株,突破性感染最常見的症狀,依次為:

· 頭痛

· 流鼻涕

· 打噴嚏

· 咽喉痛

· 嗅覺喪失



可以看出,這些症狀多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現。



如果只接種了一劑疫苗,感染新冠病毒後最常見的症狀依次是:

· 頭痛

· 流鼻涕

· 咽喉痛

· 打噴嚏

· 持續咳嗽



如果未接種疫苗,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的症狀,依次是:

· 頭痛

· 咽喉痛

· 流鼻涕

· 發燒

· 持續咳嗽



勢不可擋的突破性感染



出現突破性感染,不但不令人感到意外,甚至是情理之中。在世界範圍內,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截止到8 月初,2021年美國各州至少統計了 193204 例突破性病例。而且,這可能低估了已接種 COVID 疫苗的真實人數,因為無症狀感染者不太可能接受病毒檢測。這些數字不包括接種疫苗或未接受檢測的無症狀病例,疾控中心只跟蹤那些住院或死亡的病例。當然隨著最新案例的上升,以上數據可能出現變化。



來自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 4 月至 7 月期間研究了 24000 多名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中的 161 例突破性感染。根據他們於 8 月 21 日在 醫學預印本平台(medRxiv )上預印的研究結果,近 85% 的突破性感染是有症狀的。只有 13% 的病例沒有症狀,而 2% 的病例未確定。



而據日本媒體報導,8月份,北海道旭川市森山紀念醫院發生了集體突破性感染 ,包括患者和職員有13人確診,其中8人已接種完2針滅活新冠疫苗。確診患者多為70~90多歲的高齡老人,確診患者均已接種了疫苗,多為輕症或無症狀,符合突破性感染的病例特點。



3 月 18 日,陝西省衛生健康委也通報了中國國內報告的首例突破性感染病例,西安某醫院的一名檢驗師,完成滅活疫苗的兩劑接種後仍被感染。在此後的國內疫情中,也同樣出現了突破性感染案例。



打完疫苗後5個月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



目前研究報告的突破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合併症、免疫受損等。



美國邁阿密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與一般人群相比,實體器官移植受者中,突破性感染率較高。截至4月30日,2957名實體器官移植受者中,有26例發生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率為0.87%。而同時期全美國突破性感染率為0.01%。並且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在疫苗接種後的抗體應答率,也低於一般人群。



以色列是世界上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12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率高達78%。根據以色列Shamir 醫療中心對33943 名接種了輝瑞疫苗的完全接種疫苗的成年人進行的突破性病例研究,他們發現,突破性病例檢測呈陽性的機率,在5個月後猛增。



研究者將患者分為三個年齡組:60 歲或以上、40至 59 歲以及 18 至39 歲。不論哪個年齡組,都在5個月後突然了突破感染的情況,尤其是60歲以上的組,突破感染機率要高出3倍。



變異毒株逃逸越來越強

疫苗是否能hold得住?



新冠病毒德爾塔突變株在全球蔓延,原本通過疫苗接種大幅降低了新增病例的國家,再次出現病例高漲,甚至比之前更為迅猛。



作為人類歷史上傳染性第三強的病毒,德爾塔突變株除了具有極高傳染性,更被證明毒力更強。



一個廣泛傳播且具有高免疫逃逸的突變株,將是人類最大的噩夢。所以及時評估正在使用的疫苗對突變株的有效性方面,非常必要。



醫學科學家內心深處還有一個深深的焦慮:德爾塔突變株發生免疫逃逸的能力,到底怎麼樣?



換句話說:人類通過疫苗及感染過新冠病毒後獲得的免疫力,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概率有多大?



值得欣慰的是,mRNA疫苗有了最新的研究進展。



9月14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UTMB)的學者在生物預印本平台bioRxiv上傳了一篇評估BNT162b2 mRNA疫苗接種者血清對三種「德爾塔+」、拉姆達(C.37)及B.1.1.519等突變株的活病毒中和活性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



本研究確認了BNT162b2 mRNA疫苗接種者血清,仍可以有效中和所有這些檢測的突變株,包括最令人擔憂的德爾塔亞型。



現有疫苗有效率均未達到100%,突破性感染難以避免。「疫苗有效率」數據,並不意味著疫苗能保護多少人不受感染。而是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多少比例的感染風險。


疫苗有效率計算示意圖



完全接種疫苗的患者,突破性感染發生率較低。以色列和美國醫護人員完全接種BNT162b2 mRNA疫苗後,突破性感染發生率為0.4%~0.5%。印度醫護人員完全接種ChAdOx1 nCoV-19疫苗後,突破性感染發生率為1.6%~8%。



美國HEROES-RECOVER隊列研究顯示,與未接種疫苗者相比,部分或完全接種疫苗後發生感染者的病毒載量較低,病毒轉陰時間較短,出現症狀者較少,症狀持續時間和需要臥床休息的時間均較短。




「完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突破性感染病例,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在減少感染和重症風險方面,接種疫苗仍是經濟而有效的重要手段。」疫苗專家陶黎納說。



各國推薦的加強針效果如何?



隨著德爾塔毒株突破疫苗感染的病例增加,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呼聲也日趨高漲。那麼各國推行加強針的效果如何呢?



8月27日,以色列衛生部發布的報告顯示,強化接種BNT162b2疫苗2周後,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降低了10倍以上;8月31日,以色列醫學科學家根據該國近1/4人口的數據計算出,強化接種BNT162b2疫苗1周後,可以將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減半,並在第二周進一步降低。



這意味著,在真實世界中,第三劑mRNA疫苗BNT162b2強化接種,顯著增強預防感染德爾塔突變株的保護力。



這是對強化接種的首個真實世界研究,且經過上百萬人群證實;故該研究報告迅速引起媒體關注,《科學》雜誌更是做了專題報導。



然而,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有許多人渴望卻仍然無法獲得新冠疫苗。面對各國關於加強針的政策,未來具體方案和接種策略,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9月13日,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來自WHO、FDA、華盛頓大學、牛津大學等機構的18名專家的報告,這篇題為:Considerations in boosting COVID-19 vaccine immune responses 的報告指出:對於大部人來說,現階段不需要打新冠疫苗加強針。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呼籲暫停加強針計劃,應當把疫苗分配給那些之前未接種疫苗的人群,這樣將帶來更大益處。



新冠變異毒株Mu已擴散至約40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稱,Mu變種具備免疫力逃逸的能力,存在對新冠疫苗產生抗藥性的風險,更易突破性感染,而且突破性感染之後,症狀更加隱蔽,無症狀患者更多,造成了排查和防控的困難。



全球各地的情況都表明,疫苗突破性感染越來越普遍,並且可能是出現無症狀感染特徵或感冒症狀!因此,要徹底做好防疫對策,戴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



最關鍵的是,一旦有症狀(如頭痛、流鼻涕、打噴嚏、咽喉痛、嗅覺喪失等),哪怕只是疑似,也要第一時間隔離和檢測。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israel-s-covid-19-boosters-are-preventing-infections-new-studies-suggest

[2]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8.29.21262792v1

[3]https://www.gov.il/BlobFolder/reports/vaccine-efficacy-safety-follow-up-committee/he/files_publications_corona_booster-27082021.pdf

[4]Jose Mateus et al. Low-dose mRNA-1273 COVID-19 vaccine generates durable memory enhanced by cross-reactive T cells. Science, 2021, doi:10.1126/science.abj9853.

[5]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85-percent-breakthrough-covid-cases-173904515.html

[6]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9.13.460163v1.full.pdf

[7]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1)00460-6/fulltext

[8]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21/09/12/1036356773/i-got-a-mild-breakthrough-case-heres-what-i-wish-id-known

[9]https://covid.joinzoe.com/post/new-top-5-covid-symptoms


作者:黃美清

來源:臨床前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