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孩有差別?新型社會下,這樣的觀念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小白媽媽的育兒經 發佈 2020-05-19T08:28:10+00:00

小紅和小明是一對龍鳳胎,他們從小打鬧著長大,爸媽幾乎都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兩人。從古至今女性被欺負的案例都不在少數,最為可笑的是直到現在,讓有一部分人覺得這些情況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女性本身穿著暴露,不潔身自好所導致的。

文\糕糕

編輯\小白媽媽


小紅和小明是一對龍鳳胎,他們從小打鬧著長大,爸媽幾乎都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兩人。可是由於經濟負擔的問題,所以父母只能供其中一個孩子讀書,經過大人私下的討論後,他們決定剝奪小紅受教育的權利。

兩人的父母覺得女孩子將來是要嫁人的,所以在教育方面不用那麼嚴謹。雖然在現在這個社會的影響下,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有所改善,但是在遇到大型問題的時候,他們對待男生女生的差別也就顯現出來了。

其實人們對男女的看法差別不僅出現在家庭里,即便是在現在這個還算開明的社會上,仍舊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

一、社會上存在性別差異的表現

1、 男女思想和行為的限制

根據傳統觀念,男孩子應該都是英勇剛強的存在,而女孩子則是賢良淑德的代表。但這種觀念放到現代,其實是一種很嚴重的限制性觀念。每個人生下來就是不同的,既然有強勢的人存在,那麼必定也有溫柔的存在。

有些男孩子天生就對槍炮不感興趣,他們將更多的專注力放在了毛絨玩具身上;有些女孩子對於可愛的洋娃娃無感,卻對炫酷的跑車模型著迷。

其實孩子喜歡任何一樣東西都是合理的,但是社會卻將這些人限制化,用"娘娘腔"、"女漢子"這種詞語侮辱他們,不允許他們喜歡在眾人眼中並不適合他們的東西。

2、 女孩子應該潔身自好

從古至今女性被欺負的案例都不在少數,最為可笑的是直到現在,讓有一部分人覺得這些情況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女性本身穿著暴露,不潔身自好所導致的。從受害者身上找問題,這種情況最常出現的就是在這種案例裡面。

這其實反映了這個社會對於女生和男生之間的不平等對待,他們將男性的禽獸行為作為女性勾引的本能,女孩子的穿搭至今仍舊無法全面得到自由。

3、 男性的工作機會多於女性

在去公司面試的時候,男性的成功率普遍要高於女性。很多公司覺得女性將來要面臨懷孕和照顧孩子的問題,從長遠考慮還是男性的工作穩定性比較高,而且考慮到身體素質方面,男性也要強於女性。

看似合理的理由,實際上隱含著迂腐的傳統觀念,似乎女性天生就要在家裡相夫教子一般。

這些情況幾乎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這些看著不怎麼起眼的偏見,實際上對於孩子的未來有著非常深厚的影響。

二、 性格偏見對孩子的影響

(1)腐化孩子的思想

孩子的三觀基本都是在父母的教育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下產生的,所以父母及周圍人的性格偏見會使得孩子們也形成這樣的觀念。女孩子可能會因此活得自卑而小心翼翼,而男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自私而狂妄。

這兩種性格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都是有害的,一旦孩子形成這樣的偏見,那麼以後他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甚至導致婚姻的不幸福。

(2) 壓抑孩子們的天性

雖然孩子的整體發展是靠著後天的培養,但是有些天性則是很難改變的。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被一些東西所吸引,可是這些東西並不都是父母們理想中的那個樣子。

在面對這一情況時,父母往往會採用打壓的方式,不允許孩子們遵循自己的天性發展,這會使得孩子壓力倍增,甚至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3)破壞孩子們的天賦

除了天性外,孩子們的天賦也是與生俱來的,有些男孩子天生對美妝類產品有著獨到的見解,而有些女生天生對於機械的拆建敏感。可是這對於父母和社會來說卻成為了偏離軌道的發展,所以父母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孩子拉回"正道",從而徹底地破壞孩子們的天賦發展。

由此可得,這些性格偏見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不良的影響,父母理應更新自己的觀念,正確地看待性別,讓孩子們自由健康地成長。

三、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性別

第一,平等對待孩子

生男生女是人們不能決定的事情,所以父母首先要拋棄男女差別的舊觀念,用平等的態度和看法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因為孩子的性別而產生不同的對待,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愛和關注的權利。

第二,不要用性別限制孩子的發展

很多家長因為固定觀念剝奪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實際上這是錯誤的選擇。孩子的人生是屬於他自己的,他們有權利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便這樣東西在旁人看來不那麼適合他。有的時候合不合適未必要根據他人的眼光來看,只要是自己所堅守的東西,那麼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第三,不要用性別束縛孩子的思想

每個孩子對於這個世界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理解,父母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們走向正確的道路,但是並不能因為自己對於性別的差異,而束縛孩子們對於性別方面的想法。女孩子也可以在職場上叱詫風雲,男孩子也可以居家照顧他人,只要過得開心,那麼這些存在就是合理的。

四、 總結

父母只是孩子人生的指導者而不是掌控者,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都應該按照他們自己最舒服的狀態來發展。有時一味地限制和改變,反而會產生嚴重的反作用,使得孩子們的身心都承受嚴重的壓力,從而沒有辦法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新人生。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