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君之爭—史記漢景帝篇

吃不起肉的學者 發佈 2020-01-17T01:11:35+00:00

也就是蕩平諸呂的那個周勃的兒子,用他做太尉統兵,同時任命大將軍竇嬰坐鎮滎陽,平定齊趙的叛亂,周亞夫對付的是吳楚,而且在周亞夫出征之前跟漢景帝有一段對話,這個周亞夫就在對話中間講了自己平叛總的方針。

漢景帝冊立了栗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但栗姬因為政治幼稚拒絕了為女兒求婚的請求,這使懷恨在心的長公主和皇十子劉彘的母親王夫人聯手對付栗姬。長公主還在漢景帝面前不斷詆毀栗姬和栗太子,她們的目的是想讓漢景帝廢掉太子劉榮,改立劉彘為太子。而漢子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在皇位的繼承權上也是一個很有發言權的人,那麼,她心目中的太子人選又是誰呢?



吳楚七國之亂爆發的時候,漢景帝開始有過一陣驚慌失措,後來穩下了神,才決定要平叛。在平叛的時候,他任命了他父親漢文帝臨死之前託付給他的一個大臣,因為漢文帝臨死之前給他託付了一句話,他就用了當時的一個中尉,周亞夫。也就是蕩平諸呂的那個周勃的兒子,用他做太尉統兵,同時任命大將軍竇嬰坐鎮滎陽,平定齊趙的叛亂,周亞夫對付的是吳楚,而且在周亞夫出征之前跟漢景帝有一段對話,這個周亞夫就在對話中間講了自己平叛總的方針。怎麼定這個平叛計劃,周亞夫這樣講:說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上許之。


說吳楚七國的軍隊它的士氣相當旺,在這個時候,我們只能避讓它的銳氣,不能夠正面各它衝突,那怎麼辦呢?把梁國扔給他們。這個時候梁國的國君是竇太后的幼子劉武。


彭越是最早任命的梁王。這個梁國的土地跨在什麼地方呢?山東的西南,然後繼續向南,到河南的東部,再到河南的南部,這個地方橫跨山東、河南兩省,歷來是個戰略要地。當年楚漢戰爭就是因為彭越在梁地斷項羽的糧道,而現在吳楚七國的叛軍要向西攻打,打入函谷關,必須拿下樑國。如果不拿下樑國的話,可能導致一個什麼情況呢?如果拿不下樑國,他西進的話,梁王有可能斷吳楚叛軍的糧道。所以周亞夫的計劃把梁國扔給他,當然這個計劃是很冒險的一個計劃。周亞夫這個計劃可以說是謀國不謀身啊,為國家謀劃的多,為個人謀劃的少。如果說這個梁國扔出去了,萬一梁國叫吳楚軍攻陷了怎麼辦?那這個結果,要麼梁王被俘,要麼梁王自殺。梁王或者被俘或者被殺的話,他的老娘竇太后能答應嗎?竇太后最疼的是這個小兒子,周亞夫的主張就是把梁國扔出去。



梁國首當其衝經受吳楚軍的進攻以後,梁國軍隊戰鬥得非常苦,一開始就幾萬人全軍覆滅。梁孝王在最緊張的時候,他把韓安國為首的七個大將請出來,他親自跪在地下拜託這七位將軍為他去抵抗吳楚之兵。那麼驕橫的一個諸侯王,竟然跪拜將軍,你可見梁國危險到什麼時候了。而且梁王是一天一個使者向周亞夫請救兵,周亞夫是一兵一卒不派,梁王在周亞夫哪兒請不到救兵,直接把狀告到漢景帝那兒,漢景帝下詔書叫周亞夫求梁國。史書記載是五個字「太尉不奉詔」。太尉周亞夫不奉詔,不執行皇帝的命令,這個事情就很嚴重了。周亞夫為什麼敢不奉詔,而且這個事件結束以後,因為平叛只有三個月,平叛結束以後漢景帝並沒有處罰周亞夫,而且重用周亞夫,非常信任周亞夫。那說明漢景帝對周亞夫不奉詔這件事根本不在意,這個不在意我們可以倒著推出來,他們開始的時候是有過一個約定的,就是要把梁國扔給吳楚兵。如果梁國被攻破了,那也是犧牲局部,保全了大局。如果梁國被削弱了,那剛好滿足了漢景帝的願望,梁國的被削弱,梁王今後再向他的哥哥漢景帝叫板的實力就弱了。吳楚七國之亂平叛,梁王是立了大功,據史書記載,平叛結束以後,梁國立的功和中央政府立的功是各占一半。他能以一個諸侯國的人力物力立了一半的功勞,梁王是立了大功的,立了大功的梁王當然更具備競爭儲君的地位了。也就是平叛之後的第二年,漢景帝突然宣布,立皇長子為太子。但這時候薄皇后沒有廢,也沒有立栗姬,只是立了太子。他這個立太子明面上看,他是應大臣們的要求,因為他當皇帝當了四年了沒有立太子,太子是國之根本,所以大臣們有這個要求。另一方面,漢景帝是想用立皇長子的辦法封堵梁王。所以竇太后第一次發力去為梁王爭取儲君的事情就這樣宣告失敗了。

漢景帝並不想把皇位傳給梁王,所以梁王雖然在平定吳楚七國的叛亂中立有大功,但漢景帝卻迅速把栗姬的兒子劉榮立為太子。太子人選已經確立,按說太子之爭就應該結束了。但《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栗姬在漢景帝病重期間做出了一次不理智的行為,這使漢景帝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栗姬究竟做出了怎樣不理智的行為,她的不理智會對太子劉榮的地位產生影響嗎?

梁王劉武雖然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但漢景帝心目中的儲君人選並不是梁王。為了封堵梁王,漢景帝迅速把栗姬的兒子劉榮立為太子,但栗姬卻因為一次不理智的行為在漢景帝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栗姬究竟做出了怎樣不理智的行為,她的不理智會對劉榮的太子之位產生影響嗎?

但是這件事情失敗以後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就是漢景帝病重,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呢?因為在病重期間,漢景帝就感覺自己的這個病未必能好,所以他給栗姬一個囑託,就所謂的託孤了。這個囑託說,「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嫌之而未發也」,就是漢景帝在病重的時候,把這些已經封為王的這些兒子都託付給栗姬,讓她好好照應這些皇子,這個話至少說明兩點:第一,漢景帝對自己的病情很不樂觀;第二,呂后之禍的慘痛教訓,使漢景帝不得不考慮對其他皇子有一個交待。漢高祖八個兒子,呂后就給收拾了四個,還弄死了一個孫子。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按一半來處理至少要處理掉七個,這個對漢景帝來說威脅太大。所以他囑託這個栗姬一定要照顧好其他的皇子,這就是漢景帝託孤的兩個原因。這個時間是在什麼時間呢?我們再往下看,因為在這個託孤中間透露了兩個重要的信息:第一,無廢太子之意;第二,有立皇后之心。理方面沒有廢太子之意,另一方面有立皇后之心,他既然這個話是對栗姬說的,很雖然,漢景帝這個時候已經考慮要立栗姬為皇后。她的兒子已經三年前被立為太子了,那麼三年後,立她為皇后這是完全有可能的。那麼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既然考慮到封后的問題,而薄皇后是在漢景帝六年的九月被廢的,所以這件事情,漢景帝病中託孤這件事情應該是在廢薄皇后前後,而且來說,放在廢薄皇后之後更合理。如果薄皇后沒有被廢,或者不打算廢,他應該向薄皇后交待善待諸子。之所以向栗姬交待,說明薄皇后可能是被廢掉了,又打算立栗姬為皇后,所以向她交待。這是兩個重要的信息,可惜的是,這兩個重要的信息栗姬都沒有抓住。這兩個重要的信息她都沒有聽懂,她就記住,她先來了一個什麼呢,先是怒,然後是不答應,再往後就是言不遜,說話還很難聽。據野史《漢武故事》記載,「栗姬怒,弗肯應,罵上老狗。」還罵皇上是老狗。

罵皇上是老狗這句話,第一,不是空穴來風,野史記載有它的根據,栗姬確實出言不遜,但是不是出言不遜到了罵皇上是老狗這種程度,我覺得不大可能,這叫惡語啊。一個妃子,還沒有被立為皇后,她居然敢罵皇上為老狗,這個就是栗姬再怒再不理智還不至於到這個程度,但至少說栗姬這個時候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她失去了最後一個當皇后的機會。所以這是栗姬非常不理智的一點,這件事情不久,漢景帝竟然意外地好了,她沒有死,漢景帝這件事就壓下來了。這是我們說栗姬的反應。漢景帝是什麼反應?漢景帝的反應首先是惱,再一個是沒有發作。漢景帝的惱是可想而知的,你想想作為漢景帝他會怎樣想,你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兩年了,我就一直沒有立你,為什麼不立你啊,我在觀察你,觀察的結果是你不合格。所以漢景帝非常惱火,他為什麼沒有發作呢?大概不出這兩個原因:第一,漢景帝這個人是個非常有城府的人,他不願發作。再一個,在病中,不能發作。你現在發病,你再一發怒,豈不是病情更加嚴重了,太不聰明了,所以漢景帝這個火壓下來了。這個事情雖然因為漢景帝病好後過去了,但這個事情並不算了結。如果我們推測不錯的話,這件事情應該發生在景帝六年九月薄皇后被廢之後。

栗姬缺乏政治智慧,她沒有聽懂漢景帝病重託孤背後的意思,喪失了最好的能夠當皇后的機會。而她的不理智,導致漢景帝對她極為不滿。她的幼稚也使太子劉榮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而就在這個時候,根據《史記·外戚世家》的記載,漢朝的宮廷里又發生了一件事情,這最終促使漢景帝做出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這是一個什麼事情?漢景帝又做出了什麼決定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