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期為何會對靈州棄守——側面解讀北宋前期國防戰略的轉變

趣史錄 發佈 2020-01-15T07:12:41+00:00

通過歷史的抉擇,趙匡胤率領軍隊重新統一了中原地區,並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國歷史又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党項族的前身是遊牧民族,所以其戰鬥力比宋軍強,再加上党項人的英明指揮,宋軍在西北地區遭受了重創。


隨著黃巢起義的爆發,中國歷史陷入了五代十國的軍閥戰亂之中。通過歷史的抉擇,趙匡胤率領軍隊重新統一了中原地區,並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國歷史又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可是宋朝建立不久,處於北方的契丹遊牧民族成為了大宋王朝的主要威脅。雖然在中原以南的地區被宋朝掌握著,可是面對北方的悍敵,宋軍連連敗退,難以與契丹軍隊抵敵。由此契丹建立起了遼國,與宋朝分庭抗禮,爭奪霸主的地位。

可是在宋朝的西北地區,党項族的聚居地,一位心懷壯志的党項人帶領党項族反抗宋朝的統治,並建立了夏國,史稱「西夏」,由此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其實在西夏政權建立之初,宋朝並沒有重視其發展。在遼國的暗中扶助下,党項族瞬間崛起,並通過軍隊來抵抗宋軍的威脅。黨項族的前身是遊牧民族,所以其戰鬥力比宋軍強,再加上党項人的英明指揮,宋軍在西北地區遭受了重創。隨著宋軍的慘敗,宋朝對西夏政權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面對西夏政權的崛起,以及夏軍的各項勝利,宋朝由輕視到無奈,最終默認了西夏政權。在宋軍與夏軍的戰鬥中,靈州作為宋朝西北邊疆的軍事重鎮,宋朝對於靈州是守是棄的轉變,也決定了宋朝對於西夏政權的態度,以及宋朝對疆土的態度。對靈州棄守爭議的歷史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宋朝對於疆土問題的無奈,以及宋軍戰力不高的原因。

一、党項族勢力的崛起

1、党項族實力的基礎

對党項族發展壯大的歷史進行深究,就會發現党項族的崛起絕不是意外,而是有豐厚的實力基礎的。因為党項族的前身是北魏時期的拓跋氏之後,在唐朝末期,因為党項族對李氏皇家的忠誠,曾幫助皇家鎮守了長安,因功被封節度使,獲得了夏州領地,還被賜姓李氏。直到唐朝滅亡,宋朝建立,党項族盤踞西北四州,在宋朝的寬大民族政策下,歸降於宋朝。

2、李繼遷的雄心

党項族雖然歸降了宋朝,可是其內部的鬥爭不斷。在內部激烈鬥爭的背景下,党項族首領李繼捧決定率領族眾歸宋,並遷居宋朝京城之下。可是党項族的李繼遷並不想就此歸附於宋朝,而是想憑藉党項族的勢力,來與宋朝抗衡。在最開始,李繼遷的實力還不足以與宋朝抗衡,可是在遼國的支持下,李繼遷的實力漸漸壯大,並逐步恢復了党項族的領地。

3、党項族的游擊戰術

追隨李繼遷反叛宋朝的党項族畢竟在少數,所以在李繼遷反叛之時,其所面臨的是強大的宋軍。在人數的對比上,党項族的軍隊遠遠少於宋軍,於是党項族便運用了游擊戰術,來打擊宋軍。「避其鋒芒,擊其不備」,面對宋朝討伐的大軍,党項族避而不戰,偷襲糧道,使宋軍不戰自敗。最後再加上遼國的支持,李繼遷率領党項族重新奪回了党項故地。

二、宋朝西北邊境告急的影響

面對西北宋軍的軟弱,以及遼國的支持,最初以恢復党項故地為目的的李繼遷決定擴張土地,以實現自己的霸業。這讓建國僅幾十年的宋朝統治變得更加風雨飄搖,面對夏國的崛起,西北邊疆由此告急,使宋朝陷入了西北困局。

1、連年征戰,無所進展

為了收復西北地區的失地,就必須通過戰爭手段。可是在宋朝建立之後,宋朝統治者對軍權的把握非常警惕,所以宋朝的軍隊不敵西夏軍隊和遼國軍隊。再加之宋朝統治內部的問題,在西夏政權建立之初,宋朝面對的是內憂外患的局勢。因為宋朝不僅要制止西夏政權的發展,還要面對北方遼國的威脅,甚至於宋朝內部統治區域的反叛。如此危機,使宋朝應接不暇。

2、財力空耗,民生凋敝

在宋朝時期,財力的雄厚是宋朝得以維護三國鼎力的形勢,並彌補軍力不支的主要原因。雖然宋朝國力雄厚,但是面對西北地區的戰局卻是「藉寇兵而資盜糧,竭民力而耗國用」。甚至還有官員說出「無鴻毛之益,有泰山之損」,這無疑證明對西北的戰事,導致了宋朝國力的空耗。

3、朝爭不斷,難以定奪

在西北戰局的失利,使不少宋朝官員對西北地區失去了信心。可是畢竟是祖宗先土,失之有愧祖德,以及宋朝對於西北地區的控制權。這便使宋朝朝廷對西北地區的政局產生了矛盾,引發了爭議。直到靈州的困局,激化了爭議的矛盾,使宋朝朝廷官員分為主守派和主棄派,導致皇帝難以定奪。宋朝面對西北地區的去向,既有無奈,還有悲憤。

三、靈州的軍事地理作用

1、地理位置重要

靈州作為西北地區的城鎮,其地理位置是極其重要的。「靈州民淳土沃,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以為扭蔽」。靈州作為「西陲巨屏」的原因,是因為其西接河西走廊,西南為吐蕃部落,東為沙漠,起到著中原地區防範西北遊牧民族的作用。所以靈州的軍事地理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失之則表示西北地區的失控。

2、適於農耕

靈州「地方千里,表里河山,水深土厚,草木茂盛」,是一塊理想的農耕之地。在宋朝時期,主要的稅收取決於農田;經濟的發展,也取決於農田,所以宋朝失去了靈州,就等於失去了西北地區的農業基礎。而西夏政權占領靈州後,其實力又會加強,甚至影響宋朝的統治。

3、以供軍馬

因為中原地區以南,主要以農耕文化為主,所以馬匹並不適合馴養。可是面對西北及北方的威脅,宋軍必須裝備馬匹,才能與之抗衡。而靈州因為地理原因,作為宋朝向西北地區買馬的主要市場,決定著宋軍軍馬的是否優良。如果靈州失守,直接影響宋軍的戰鬥力。

四、從戰到守的轉變

面對宋軍在西北地區的接連失利,就連一個新興政權都難以消滅,宋朝漸漸失去了對西北地區的信心。隨著五路大軍慘敗,靈州形勢危機,使宋朝朝廷難以應對。靈州的軍事地理作用,是宋朝控制西北地區的把柄,倘若靈州失守,西北地區的控制也將無望。

1、松外而固內的主張

在靈州告急後,宋朝朝廷對其的爭論如洪水一般。雖然靈州對宋朝控制西北地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是以宋軍的實力,已經無法與党項軍隊交戰。為了使皇帝放棄對靈州地區的執著,宋朝大臣想方設法的勸說,並提出了松外而固內的主張。「歲省戍卒,分守內郡」。因為宋朝所面臨的外敵,都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而以農業為主的宋軍,是難以與遊牧民族抵敵的,既然如此,不如只注重宋朝所能統治的地區。

2、功利哲學的引用

在最後,棄守靈州被宋朝朝廷默認,但是為了平復失去靈州的悲憤,世人只能用言辭上的說法和功利思想來麻痹自我。祖宗之土固然重要,但是只是在名利上而言。即使宋朝繼續控制靈州,也並不一定會向西發展,導致更多的混亂。靈州被党項族占領,亦可防止其他部族對宋朝的侵擾。

3、維護宋朝的長治久安

至於宋朝最終為何放棄了靈州,轉為防守的態勢,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宋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維護其的長治久安。因為政治制度的原因,宋朝統治者無法全權信任武將,最終導致了宋軍的軟弱,無法鎮守疆土。加之遊牧民族驍勇善戰,宋朝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隱忍退讓,不追求形勢上的名聲。但是這種保住宋朝長治久安的思想,確實使宋朝的政權維持了三百年之久。

五、結語

在歷史中,人們對於宋朝的評價幾乎都是「弱宋」,因為宋朝並沒有完全維護國家的一統,反而失去了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在疆域上,宋朝的統治確實是懦弱的。倘若從疆域的大小來定奪宋朝的歷史,那未免太過片面,因為歷史的發展是多元化的。從靈州棄守的問題爭議中,後人便可以了解宋朝統治者對於疆土存失的無奈與悲憤。

對於武將的猜忌,使宋軍的戰鬥力得不到發展,專注於財政的提高也無法彌補軍事實力儒弱的短板。所以,一個國家的強大並非「一強全強」,而是由各個領域綜合決定的。面對國家政局得以持續的問題,宋朝統治者使用了經世思想,來保障宋朝政權的存在。所以宋朝最終放棄了對西北地區以及北方地區的抵抗,而是取長補短,來維持自己政局的存在。這是宋朝的選擇,也導致了宋朝的被動局勢。最後的歷史結果證明,在強大的遊牧民族面前選擇低頭,轉向於守住自己的國土,無疑保證了中國文化得以延續,也使中國文化在南方獲得了新的生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