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要失望了,有殲 - 20了為什麼不大批量裝備?終於有答案了

你家隔壁老王先森 發佈 2020-06-15T05:42:02+00:00

殲-20一直是國人心中的驕傲,該機憑藉更為強大的隱身性能、勢態感知能力和飛彈武器成為全球戰鬥力最強大的隱身戰機。

殲-20一直是國人心中的驕傲,該機憑藉更為強大的隱身性能、勢態感知能力和飛彈武器成為全球戰鬥力最強大的隱身戰機。殲-20在2018年2月正式列裝部隊,中國空軍也因此進入了「四代機為主力,三代機為骨幹」的新時代。很多人都以為殲-20會在接下來幾年內大批量裝備,從而讓空軍戰鬥力出現一個跨越式發展。然而,到現在殲-20的裝備數量仍然非常少,產量與同樣處於量產階段已經生產了500架的F-35相比差距非常大。很多人因此疑問:殲-20為什麼不能大規模裝備部隊呢?


首先,任何一種重型四代機產能的爬坡都非常慢,絕非開幾條脈動生產線就能一年生產上百架這麼簡單。以F-22為例,該機在2001年定型,到2012年全部停產,總共只生產了187架標準型,每年產量還不到20架。美國這樣的航空工業實力雄厚的國家生產四代機都如此之慢,想讓殲-20一年生產幾十上百架顯然不可能。從目前情況來看,殲-20每年產量不太可能超過30架,其生產周期也會超過10年。


其次,殲-20過於昂貴,絕非是一種可以大批量裝備的戰鬥機。外界推測殲-20量產成本在1.2-1.5億美元一架,這還只是裸機成本,如果算上四代機的飛行費用和維護成本,這種戰力過於強大的戰鬥機同樣不是一般國家能玩得起的。美國F-22的全壽命使用成本能達到3.25億美元一架,殲-20也並不會便宜太多。在國防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殲-20的裝備數量只需要滿足奪取制空權對隱形戰機的需要就夠了。也就是說,未來大量裝備部隊的可能是殲-10C和殲-16,而不會是殲-20。不要相信殲-16成本接近殲-20的說法,事實可能是前者只有殲-20的一半,全壽命使用成本更低。


第三、目前殲-20不是最終機型,仍然在等渦扇-15發動機。最早量產的殲-20裝備的發動機是AL31F,最近量產的殲-20換上了國產渦扇-10G發動機,這兩種機型都無法讓戰機獲得超音速巡航能力。渦扇-15發動機已經研製成功,但是仍然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做可靠性試驗,發動機的產量爬坡也需要幾年。因此,殲-20最終型號可能在6年以後才有可能批量裝備,這個過程被大幅壓縮的可能性並不大。

最後,當前國際環境並不需要裝備過多的殲-20。殲-20研製目的是對抗四代機,F-22已經停產,F-35雖然已經量產了500架,但是被賣到了十幾個國家,真正在周邊國家裝備的數量並不多,殲-20估計有50架左右的裝備量就能滿足國家奪取制空權對隱形戰機的最低需要。最近能看到殲-20測試複合雙聯掛架實際上已經證明該機在擴展使用範圍了,也證明裝備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定要保持隱身狀態的底線。


實際上,不管有多優秀的武器裝備都不是裝備數量越多越好,而是要綜合考慮需求、成本和作戰效能。殲-20是一種採取開放式架構設計的四代機,未來可以一直不斷改進並小批量裝備部隊,在換裝渦扇-15後其戰鬥力能還會出現飆升,完全可以用性能優勢來彌補數量的不足。如果國家真的要提升隱形戰鬥機數量,未來反而會大批量裝備FC-31,在任何時候一種更便宜的戰鬥機都擁有巨大吸引力。另外,隨著反隱身技術的發展,隱身戰鬥機的需求並不是無限的,就算是美國現在還在生產F-18和F-15,充分能證明這一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