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澄清「補貼不再退坡」,新能源車企只高興了一天?

中國經濟周刊 發佈 2020-01-13T07:05:35+00:00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陳棟棟 | 北京報導「這裡我也宣布一下,大家很擔心,去年7月1號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再進一步退坡。」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棟棟 | 北京報導

「這裡我也宣布一下,大家很擔心,(新能源汽車補貼)去年7月1號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號不再進一步退坡。」1月10—12日,一年一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京舉行,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主旨演講中提到的補貼退坡話題備受關注。

很快,上述消息刷屏周末的微信朋友圈,該話題微博的閱讀量也迅速躥升至千萬級。「這是大利好,很多券商分析師周末都沒休息,緊急召開新能源汽車和特斯拉產業鏈的分析會議。」一位券商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工信部澄清:補貼「不會大幅退坡」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最先在論壇上提到「補貼退坡」話題。

萬鋼在主旨演講中提到,2019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退坡已經超過了70%,(他)覺得不要再制定中間的補貼政策,也不要對補貼的產品、技術指標再做新的調整,要讓企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退補以後的產品規劃和研發工作,更加滿足市場的要求。

「2020年補貼依然按照2019年後半年的執行,肯定比2019年花的錢少,但是別再變了。本來已經虧損了,讓大家能夠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秘書長董揚也呼籲道。

工信部部長苗圩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專門做了上述回應。苗圩還提到,從長遠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具備較好的規模優勢和發展環境,未來將繼續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不動搖,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他還表示,「我們將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評估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政策」。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被認為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發動機」。

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開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在多種利好政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2018年產銷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

顯然,補貼並非長久之計,決策者對此瞭然於胸。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於進一步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解讀》(下稱「解讀」)提到,加大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力度,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解讀》提到,按照2020年以後補貼退出的制度安排,採取分段釋放調整壓力的做法,即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業內人士分析,按照這個《解讀》,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2020年進一步退坡。不過,現在根據苗圩部長的表態看,補貼退坡的速度可能會放緩,從而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應對行業下行留有餘地,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是重大利好。

不過,補貼退坡的大趨勢可能不會改變,這也從工信部辦公廳得到了印證。

工信部辦公廳有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回應稱,苗圩部長在1月1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所說的今年7月1日後電動汽車補貼「不會退坡」應為「不會大幅退坡」。「部里裝備司有關負責同志作了澄清,相關媒體已發布。」

無論是「不會退坡」,還是「不會大幅退坡」,業內人士分析,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到2020年年底「補貼退坡到位」甚至可能無法實現。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關支持政策尤其是財政補貼政策對於培育消費市場、帶動產業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也肯定了補貼的正面作用。

新能源車市有望跳水後修復

2019年被看作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拐點。而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仍是提振中國車市的唯一亮點,全年銷量達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在各細分市場中,新能源汽車一枝獨秀。

2019年的新能源車市則籠罩在下行的陰影中。

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下降2.3%和4.0%。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小幅下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呈明顯下降。

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降幅依然明顯。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3萬輛,同比下降27.4%。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依然下降。

補貼退坡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受宏觀經濟壓力較大,國五燃油車轉國六帶來一段時間的混亂,相關支持政策特別是補貼政策的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從2019年7月份開始出現下滑。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補貼政策「雙刃劍」作用體現得更加明顯。一方面,財政政策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另一方面,長期執行補貼政策導致一些車企形成 「補貼依賴症」,產業競爭力不強。為此,主管部門一直試圖強化非補貼政策作用,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

例如,地方出台的不限行、免限購和上牌便利等非補貼措施,對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為了鼓勵新能源車消費,自2019年起,新政策規定對符合汽車產品公告要求但達不到補貼技術門檻的產品,納入推薦車型目錄。

2019年12月3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為此,徵求意見稿在「保障措施」方面「很給力」: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市場需求。

「目前規劃已經基本成型,並且已經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我們爭取在今年上半年能夠完成規劃的制定並發布,以便於做好和前一個規劃有機銜接。」苗圩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完善雙積分政策、推動落實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

從全球範圍看,近一年來,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已開發國家主要的跨國公司紛紛宣布了他們的電動化發展戰略目標,他們將推出多種電動化的汽車,汽車電動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並且進入了激烈的競爭狀態,其中中國市場被這些跨國公司所看好。

「當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不再需要補貼作為支撐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就會迎來大規模爆發。」董揚預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規模爆發的時間節點將會在兩年後到來,但目前還無法預測這一規模會達到什麼程度。

責編 | 呂江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