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巽之散文:咀嚼苦難

讀寫探秘 發佈 2020-01-31T14:27:33+00:00

人也同理,不論男人或者女人,如果沒有經過抽筋剝皮,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就不是一個內涵豐富,厚重成熟的人。


苦難使人學會思考,走向成熟,變得厚重,不輕浮;變得深沉,不淺薄。苦難使人愁悶、痛苦甚至感到生不如死。然而,蚌在痛苦中孕育了晶瑩的珍珠。人也同理,不論男人或者女人,如果沒有經過抽筋剝皮,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就不是一個內涵豐富,厚重成熟的人。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們憧憬幸福,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平安安,一帆風順。我們不相信命運,想用雙手扼住命的喉嚨,不料命運反手一掌就將我們推入了苦難之海。這下我們的麻煩就來了,苦難就像一個胡攪蠻纏的潑婦,一輩子跟定了你,你走到哪裡,她就跟到哪裡。最可恨的是她還給你帶來了挫折、失敗、痛苦、災難等一大群她和不幸苟且偷生的孩子。攪擾得你食不甘味,夜不安枕,苦不堪言,折磨得你一輩子不得安寧。你怒不可遏,但不起作用,你想逃避,卻無處藏身。你改變了戰略,以堅忍為法寶,尋找機會反敗為勝,以時間作武器,慢慢撫平苦難帶給你的創傷。你咬牙挺立著沒有倒下,苦難臣服了,她匍匐在你的腳下,給你獻上鮮花,綬帶和勝利者應得到的一切……

你沒有忘記那一個鏡頭:一隻猛虎和一隻豹子為爭食一隻野羊,發生了一場爭奪戰,兇猛的老虎打敗了飢餓的豹子贏得了戰利品,但是前胛上被豹子狠狠咬了一口,血濺荒原。受傷的老虎嚼了一把草藥敷在傷口上,找了一個安全的洞穴爬在裡面靜養傷口。所以,當苦難壓迫你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你也如那隻受傷的猛虎,躲進小屋,關緊房門,像老牛反芻一樣咀嚼著苦難,你在心裡痛苦萬分,生活強加給你的不幸一幕幕湧進了你的腦海:情場失戀,商場失利,官場失敗,病痛纏身,橫禍飛來……真是禍不單行呀!你的嘴裡苦苦的,就像含了滿口的秕霜。漸漸的味兒變了,苦中帶澀,像一枚半熟的柿子,後來,苦澀中你品出了絲絲甜味兒,就像含著一枚檳榔。慢慢的,你咀嚼出了生活的味兒——苦中有甜,先苦後甜。

你咀嚼著苦難,體味著苦難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一世,酸辣苦甜咸,沒有苦,哪有甜?五味缺一,就會像音樂中的「哆、來、咪、發、唆、啦、西」七個音符一樣,缺了一個音就不可能彈奏出優美的人生樂曲。於是,你擦乾臉上的淚痕,舔盡身上的傷口,開門放行,又踏上了風雨人生路。

在人生的拐彎處,你看到了一棵老樹,一臉滄桑,滿身風雨。可以想見,從一棵嫩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它遭遇了幾多霜雪摧折,幾多雷電轟擊,幾多旱澇煎熬,幾多蟲蟻蛀食,幾多刀斧相侵,天災人禍挺拔向上,九死一生無怨無悔。任你世態炎涼,氣候惡劣,它依舊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卻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棵老樹,它就是綿山腳下那棵越數千年歷史歲月的「秦柏」嗎,它閱盡漢唐春色,走過宋元滄桑,歷經明清風煙,雖然老邁龍鍾,龍杆虬枝,卻依然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它傲然挺拔,無語獨立,它像三晉大地上撐起的一把巨傘,冠蓋如雲,庇蔭著一方子民。

登上對面那座高山,你氣喘噓噓,身心疲憊。你極目藍天,啊!天空任鳥飛。一隻蒼鷹映入了你的眼底。它正背負青天,搏擊風雲,何其逍遙自在。但不是每一隻鷹都能夠自由自在的翱翔藍天,如果沒有那一付穿雲破霧力搏千斤的鐵翅,只能從高空墜下來摔得粉身碎骨。你想到青藏高原那種兇猛異常的雄鷹,其目如電,其喙如鉤,其翅如鵬,其身大如雕,其爪利似劍,它就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鷹。它一飛沖天,摶扶搖而上南天九萬里,犀利的目光巡視著山崗平原,一旦發現了藏匿在荊棘草叢中的狐兔鼠蛇,就以迅猛的姿勢從高空俯衝下來,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迅雷不及掩耳,任你「動如脫兔,狡似狐精」也難逃它那致命的一擊。為了練就這一身生存捕食的過硬本領,把小鷹培養成為鷹類的「西毒東邪」,老鷹亦如人類父母一樣望子成龍,鑒於鷹類還沒有辦起「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也不可能把小鷹送到「劍橋」、「哈佛」等世界一流學府去沐浴歐風美雨。老鷹以對子女高度負責的精神,自任教練,在小鷹羽毛漸豐之時,用他們強有力的「大手」,將小鷹帶到半空中,突然撒手不管,看著小鷹撲愣著嫩弱無力的翅膀驚叫著從半空中摔下來,做父母的沒有溫情的「扶上馬、送一程」,他們明白大自然的法則是殘酷的: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經過了反覆升空跌落的磨練摔打,忍受了多次殺羽折翅的失敗慘痛,脫了幾層皮肉,掉了幾多羽毛,小鷹終於練出了一付強健有力的鐵翅,展翅一飛急如電,像一支出弦的響箭;發現獵物快似風,像一聲迅猛的奔雷。

「鳳凰涅槃」。不獨是鳳凰的新生,人的新生也要經過如烈火焚燒般的苦痛。許多人從歷史和現實中走過來,用他們的成長經歷印證著這個道理——

苦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調味品,而是骨骼中不可缺少的鈣質。一個沒有遭受過困難的磨礪,沒有領略過失敗的痛苦的人,就像是溫室中的花苗,經不起風吹雨打。生活中一帆風順的幸運兒實在少之又少,所謂「幸運兒」也只能是相對而言,比較那些遭受大災難的人來講,受的苦難少一點而己,絕大多數都是「普天下受苦的人」。拿康熙皇帝玄燁來說吧,他被人稱頌為「千古一帝」,正是他宵衣旰食,勵精圖治,才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按照一般人的想像,他生在帝王之家,長在深宮大院,從小錦衣玉食,8歲就登基成為萬民頂禮膜拜的「天子」。他應該是幸福的,事實上這位康熙爺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多災多難。他年幼喪母,父親又丟下他置大清的江山不顧出家當了和尚,緊接著出天花差一點要了他的小命,登基後先受鰲拜之欺,後遭三藩之亂,再遇噶爾丹之反……一生飽經憂患,疊遭不幸,這是經歷了這些艱難困苦,才磨礪出了一位功高蓋世的「千古一帝」。

苦難能壓垮人,也能成就人。對那些意志薄弱心理素質較差的人來說,苦難就是一把無堅不摧的鐵錘,輕輕一擊,就將他們做人的尊嚴和生活的勇氣敲成一地碎片,他們的人生就爬在地上再也站立不起來了。那些意志堅定、膽氣豪壯的人,歷經磨難,吃盡苦頭,希望不滅,精神不死。對他們來說,苦難是爆發生命活力的重壓,壓力越大,他們跳得越高、跑得更快、走得更遠。我國著名的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在「文革」中因與「三家村」有牽連被打成反革命,掉進苦海20多年,遭受到非人凌辱,挨批鬥、被毒打,遭監禁,被折磨得靈魂出竅,死去活來。尤其是吃不飽肚子,使他時常處在飢腸轆轆的狀態,聽到一個米字或碗筷響,就會條件反射的流口水渾身顫粟得起雞皮疙瘩。一個炎熱的夏日,他雙手帶銬被人從合肥押送到淮南,在一個骯髒混亂的小站轉車,押送他的人把他銬在路邊進飯館去了,他己經兩天兩夜水米未沾快餓得虛脫了,他看到一個婦女正在用包子餵孩子,挑食的孩子只吃餡不吃皮,包子皮被扔在地上沾滿了泥土,飢餓難忍的他急忙拾起地上的包子皮連泥帶土吞到肚子裡去。他把這一段苦難經歷當作人生的「煉獄」,不斷地從中汲取藝術創作的養分。他曾對學生說:一個多麼高多麼大的男子漢,就要有多麼高多麼大的支撐架。但這個支撐架上全部是由苦難、羞辱、心酸、失落、空虛與孤獨組織起來的,男子漢就是那隻壓在床底下墊著床腳錚錚有神而不死的癩哈蟆。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想用苦難毀掉你,結果往往是苦難塑造了你。

上帝在這裡關了門,就會在那裡打開窗。在苦難的茫茫暗夜,只要你有一顆不死的心,總會衝突夜色,迎來希望的曙光。「天無絕人之路,曾經的痛苦、委屈、折磨,曾經我走在遍布荊棘的漫漫黑夜長路,而終有一天,我看見了希望,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是《乞丐囝仔》的作者賴東進在書中寫道的。賴東進出生在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父親是盲人,母親是智障。他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十二個弟妹。從出生起的十幾年裡,他們一家一直過著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悲慘生活,他剛學會走路就跟隨著姐姐乞討要飯,曾行乞17年,10歲前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每天過著風餐露宿的日子,經常以墳地、廟宇為家,姐姐賣身賺錢供他上學讀書。這個一邊讀書,一邊乞討的苦孩子,帶著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如饑似渴的吮吸著知識的甘露,每次考試每門功課都是第一名。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後,他奮發圖強,「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永遠抗爭」。從一名小乞丐脫變為個成功的企業家,被評為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能遭天磨真好漢,不被人妒是庸才。只有從苦難之海爬出來的人才是英雄豪傑。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英雄人物,如喬峰、楊過、令孤沖輩,哪一個不是吃盡千辛萬苦,歷盡了千難萬險之後,才從一條醜陋的毛毛蟲脫變成令人敬仰的大英雄大豪傑。苦難對於人才成長的意義,孟子早有論斷:「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缺乏苦難,人生將輕飄如一縷煙霧,浸泡在蜂蜜罐里也感覺不到甜蜜,幸福更無從談起。我希望著,人生少一些苦難,多幾分幸福;但是,我時刻準備著,承受一切苦難,即使墜入十八層地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