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酒後大草《梅花詩帖》,極盡草書之美

善墨書齋 發佈 2020-05-07T19:25:48+00:00

全帖從第三行「昨夜東風」起至末行「關山」止氣勢恢宏,一筆貫之,如「川之方至,使人瞠目」。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1。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善墨書齋」


梅花詩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北宋蘇軾書,草書。共6行,28字。

此詩帖書法的意境與詩的意境契合的尤其完美。全帖從第三行「昨夜東風」起至末行「關山」止氣勢恢宏,一筆貫之,如「川之方至,使人瞠目」(蘇轍語)。梅花的美是高潔的、靜態的,蘇軾詩中的梅花卻因「昨夜東風」而驟然飛動。

全帖雖短短三十二字,但極盡豐富的變化,從起首的低沉到最後的飛揚,宛如驚濤駭浪從大壑間頃刻奔瀉而出,又在絕響後戛然終止於風平浪靜的海面,使人「抵掌激昂,有擊楫中流之心」(陳翼語)。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昨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


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1


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2


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3


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4


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5


蘇東坡酒後大草《梅花詩帖》局部6


蘇東坡大草《梅花詩卷》,僅六行二十八字,標明酒後而書,是迄今發現蘇氏存世的唯一大草作品。


蘇東坡《梅花詩帖》的前兩行平穩自如,後幾行筆勢突變,飛動如脫韁之馬,開合如錢江潮湧。尤其是「飛雪」「關山」四字飛動的草書筆意在其他蘇帖中幾無出現過。


蘇東坡早先對唐人草書一度存有偏見,對張旭、懷素的狂草亦無好感,曾於《題王逸少帖》云:「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何曾夢見王與鍾,妄自粉飾欺盲聾。有如市倡抹青紅,妖歌嫚舞眩兒童。謝家夫人淡丰容,蕭然自有林下風。天門蕩蕩驚跳龍,出林飛鳥一掃空。為君草書續其終,待我他日不匆匆。」


蘇東坡並不推崇狂草書體,在他看來,狂草書體只是人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的做法,其結果只能是一種險怪之態,不符合書法規範和人格建設的標準。蘇東坡在《跋懷素帖》中說:「懷素書極不佳,用筆意趣,乃似周越之險劣。此近世小人所作也,而堯夫(邵雍,字堯夫)不能辨,亦可怪矣。」


經歷了人生的跌宕沉浮,蘇東坡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變化,藝術思想和藝術觀也由此突變。貶謫黃州困頓的路途中突遇「的皪」梅花,蘇軾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通過十多天內心思想火花的碰撞,蘇東坡終於找到了另一種情緒宣洩的出口,即是草書的表達方式。此帖起手還是行草書體,是蘇書貫有的端莊嚴謹之風格,可見作者情緒還較為平和;但隨著情緒波動起伏,第三行起可以看到行草、小草之後,隨之轉為大草、狂草,字行與結字也越來越大。情感逐漸突破理性的束縛,筆端激起火花,用筆愈加奔放,可謂沉著酣暢,揮灑淋漓;天馬行空,氣勢如虹。隨著激情的頂點被定格於「半隨飛雪渡關山」,全文戛然而止,沒有署名落款及年月,這在蘇東坡的傳世作品中甚是少有,恰如一首悲壯的樂章,意盡曲終,餘韻悠長。


至此,蘇東坡對草書也有了全然不同的看法,在《跋文與可論草書法》中曰:「余學草書凡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後因見道上斗蛇,遂得其妙,乃知顛、素各有所悟,然後至於此耳。」蘇東坡一掃晉人筆法,如解開枷鎖般讓心靈自由地進出「意」的新境界中。黃州雖是蘇東坡步入人生最混沌、最艱苦的時期,卻也是蘇東坡人生思想、觀念、藝術創作之轉折點。蘇轍曾說:「既而蟄居黃州,杜門深居,馳騁翰墨,其文一變,如川之方至,而轍瞠然不能及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