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為何出現大行情?產地調研告訴你真相

金融界 發佈 2021-10-25T12:19:10+00:00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棉花葉片脫落速度加快,新疆棉花採摘進入高峰。再結合近日所了解到的北疆棉花市場情況來看,新季棉花市場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變化。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棉花葉片脫落速度加快,新疆棉花採摘進入高峰。10月10—17日,期貨日報記者在南疆對棉花生產形勢進行了全面調研。再結合近日所了解到的北疆棉花市場情況來看,新季棉花市場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變化。

地頭:已收棉花堆成「雪山」

深秋季節,南疆胡楊樹「綻放」出金黃色的葉子,與一望無際的雪白棉田一起,再加上火紅的蘋果、燃燒的夕陽、綿延的山峰,組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在這個收穫季,籽棉收購價比去年漲了近一倍,每一位棉農臉上都掛著愉悅的微笑。不過,期貨日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很多棉農並不著急下地摘棉,反而花費更多精力在棉田邊兒上平整出一大片土地來。這是為什麼呢?

新和縣種棉大戶胡友誼告訴記者,今年棉花生長發育期延遲7—15天,生長整齊度也不理想,部分棉株已經全株吐絮,而部分棉株還掛著大量青桃,棉農在等待棉桃全部成熟後再採摘。往年這個時候,多數棉花已被採摘,而今年才剛開始。不過,今年的機采率估計會進一步提高,採摘時間也更為集中。一旦開始採摘,進度就會很快,棉農心裡有底兒。至於棉農為何要在棉田邊兒上平整土地,就是棉農惜售及持貨等價的主要表現之一了。

「往年棉花採摘後會立即送往軋花廠出售,但今年棉農的期望值較高,特別是受到新棉上市初期手摘絮棉等收購價高開高走的刺激,很多棉農計劃把採摘下來的棉花堆放在地頭等價。」胡友誼說,棉農手中擁有較大規模流轉過來的土地,再加上承包親友的土地,籽棉採摘量很大,他們根本沒有充足的庫房來存放。因此,在籽棉開始採摘前,才會在棉田邊兒上整理出一個臨時存放棉花的場子。

在圖木舒克市等棉區,記者看到很多棉田裡已經堆起了棉花垛。由於南疆「下蛋機」較少,這裡的棉農大多租用的是帶一個大型鐵斗的採摘機,采滿一鬥倒出的籽棉足有一噸重,很快就可以在地頭堆起一座「棉花雪山」。

據棉農反饋,今年一些棉株到了生長後期還相對貪青,和用拖拉機噴灑落葉劑不均勻也有一定關係。部分棉田裡,拖拉機作業時碾倒了不少棉株,地頭與地邊兒的棉花和大田中的棉花相比,生長情況存在明顯差異,這讓採摘下來的籽棉中留存下較多的青桃與棉花葉片。

相比南疆,北疆採摘進度更快,且機采比例較高,同時大部分棉農還使用了棉花「下蛋機」,採摘下來的棉花質量高、雜質少。

棉農:篷布一蓋就是不賣

「過幾天再摘,我不急,地里的棉花還在長著呢。」鐵門關市棉農溫新建感慨說,新季籽棉上市初期時,北疆部分地區的收購價最高超過11.5元/公斤,而現在南疆的軋花廠居然想在10.5元/公斤附近大量收購,有點「白日做夢」了。

10月11日,期貨日報記者在鐵關市棉區調研時發現,周邊的4家軋花廠只有一家在掛牌收購,但出售棉花的大型車輛還是不少的,這多少和溫新建所講的棉農不願售棉有些出入。

來自山東的一家正在新疆進行棉花產業大開發的公司的業務人員告訴記者,當地之所以出現如此現象,一方面說明棉農與軋花廠均存在較強的博弈心態,另一方面也說明無論是棉農還是軋花廠,內部都存在分歧,大家對後期籽棉收購價的預期並不一致。

據了解,隨著近年來新疆土地流轉的加快,再加上相關機構加強對土地、水資源的管理,以及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新疆棉花種植越來越向優勢區集中,重要的是棉農與軋花廠、軋花廠與農資供應公司、軋花廠與投資機構及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等的合作渠道和模式越來越多,操作流程和手法也越來越成熟,相應的棉農所面臨的資金壓力不斷減輕、收入日漸穩定。因此,在今年新產籽棉收購價高開高走後,在棉花產量不及前期預估的加持下,部分棉農滋生了較強的持貨待沽心理。

「我們家採摘下來的棉花當天就『隨行就市』出售給了軋花廠,但軋花廠與我們有合作關係,前期我們的賣價高達11.2元/公斤。」在呼圖壁縣承包2500畝棉田的朱大姐表示,往年產量正常的情況下,每畝棉花可淨掙2500元,今年更甚,籽棉收購價比去年高了4—5元/公斤,較高的種棉收入正在改變未來的棉花產業格局:一是棉農種植積極性提高,大量流轉土地進行棉花種植成為主流趨勢;二是產業外資金與市場主體介入增多,主體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三是農資、土地流轉費用大幅增加,部分地區的土地流轉「中介費用」已經從過去的50元/畝漲到200元/畝、土地租金從500—800元/畝漲到1000—1300元/畝,如果再考慮農資等價格的提升,那麼明年棉花的種植成本將在3000元/畝,這意味著明年的棉花單產在450公斤/畝、籽棉出售價在7元/公斤才能保本,但除去今年的籽棉收購價較高外,多年來全疆籽棉收購價是不足7元/公斤的。

在阿克蘇市的一些棉田,記者看到,雪白的棉花正在盛開,但採摘進度並不快,一方面是部分棉農有意推遲採摘時間,另一方面是一些棉株仍在生長。另外,採摘機周轉緩慢、部分地區柴油供應趨緊,也不利於棉花採摘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當前南北疆棉農的整體心態來看,雖然預期較高、惜售心理強,但由於籽棉收購價已經連續多日徘徊不前,再加上部分軋花廠停收甚至不斷下調收購價,特別是有關機構重拋庫存棉、鄭棉期價重心下移,持有「篷布一蓋就是不賣」心態的棉農正在減少,畢竟今年的籽棉收購價是多年來難見的高價,儘早落袋為安或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產量:減產格局基本確定

「作為種子公司,我們時刻關注著全疆棉花單產與總產的變動,要求公司業務人員每天晚上上報了解到的數據。」據庫爾勒市一家棉花種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分布在全疆各地的業務員有近200名,從今年棉花開始採摘以來匯總的產量數據來看,單產與總產均不及預期,往年很常見的450—500公斤/畝成了「奢侈」。

期貨日報記者在與部分棉農及農業技術人員溝通後了解到,相比去年,很多棉田的減產幅度在50公斤/畝。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棉區在今年春季出現低溫、降雨與大風天氣,推遲了棉花種植時間,同時還造成部分棉田重播;二是部分棉農為了讓棉株多結棉桃,在進地管理時打頂不及時,隨後礙於光照不足和氣溫下降較快,棉株貪青;三是在棉花生長後期,新疆很多地區光照不足,不利於棉株頂桃吐絮。此外,今年新疆棉花種植總面積略減,加上單產不及預期,總產估計也沒有前期預估得那麼樂觀。此前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為3718萬畝,預計產量在520萬噸。

「從收購情況來看,單產和衣分與去年相比均出現下降。」鐵門關市一家軋花廠負責人認為,部分棉田的減產幅度超過15%,部分高產地塊兒可能減產80公斤/畝,初步估計全疆棉花總產在500萬噸。

在棉田進行實地調查時記者看到,往年不常見的青桃今年則有很多,個別棉田的棉花甚至全株仍枝葉荗盛。另外,很多頂桃要麼結得很小,要麼就是一個枯萎的花蕾,對產量影響很大。一位在田間忙碌的棉農說,在籽棉價格一般的年份,能不能掙到錢,就看頂桃了。

軋花廠:心態冷靜「您願咋咋」

今年新棉開秤價高開高走,和近年來新疆地區軋花廠產能不斷提升有很大關係。尤其是今年,很多軋花廠都新上了生產線,在籽棉採摘前就形成了較濃的搶購氛圍。不過,面臨籽棉收購價一日高過一日的局面,很多軋花廠反而冷靜了下來,不是遲遲不收購,就是控制數量收購,甚至部分還採取天天小幅降價的策略。

據了解,今年7—9月,面對較為樂觀的市場預期和下游利潤豐厚的市場態勢,部分軋花廠在棉花期貨、期權市場進行了買入操作,邏輯是既然預期新棉價格會高開高走,不如在期價較低時先鎖定貨源。從最終結果來看,這部分軋花廠獲得了較好的綜合收益。一方面,通過期貨市場成功降低了棉花的收購成本;另一方面,保證了下游訂單的原料供應。最重要的是,當籽棉收購價高開高走時,他們也可以以較高的價格適量收購,同時敢於在期貨市場進行賣入套保操作。

「我們軋花廠租給一家大型棉花購銷集團了,籽棉收購定價多少、數量多少,全憑集團決策層討論。面對棉農的挺價惜售,我們的策略是『您願咋咋』。」尉犁縣一家軋花廠負責人說,該集團的經營覆蓋棉花全產業鏈,不但種植有100萬畝棉花,而且擁有數十家軋花廠,同時還設有紡織廠,籽棉價格高了,集團的棉花種植收益就好,雖然下屬的軋花廠在經營方面有一定壓力,但完全可以通過集團內部來解決,如原料方面僅集團種植的棉花就可以提供一大部分。因此,面對高企的籽棉價格,集團下屬軋花廠基本不跟風收購。進入10月中下旬,籽棉收購價已有所回落,此時再收購,成本肯定具有優勢。

期貨日報記者在南疆調研時發現,現在的軋花廠與過去的軋花廠相比要複雜很多。過去,軋花廠就是一個棉花加工車間,業務單純,而現在,軋花廠承擔了更多業務,具備了較多功能。可以說,軋花廠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例如,在棉花產業集團眼裡,軋花廠是連接棉農與下游紡織廠的渠道。產業集團通過軋花廠為棉農提供各類農資與融資,同時與棉農簽訂籽棉收購合同,早早把棉花資源掌握在手中,惠農的同時也方便了企業經營。與此同時,產業集團為了適應下游紡織廠的需求,不斷提高棉花質量,還通過軋花廠與種子公司等合作,推廣棉花良種,再通過軋花廠的單收、單存、單加工等操作,把高質量的棉花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下游有特殊需求的企業,從而實現棉花的高附加值收益。

阿拉爾市棉花專業人士李俊偉告訴記者,當前南北疆籽棉均已陸續上市,估計機采棉主流價將穩定在10.3元/公斤,大部分軋花廠也將全面展開收購,今後10天左右,全疆籽棉收購進度就會大幅加快。

收購:籽棉報價日趨穩定

期貨日報記者梳理9月中旬以來新疆籽棉收購價的變動情況發現,整體呈現高開高走、振盪下滑、漸趨穩定三個階段。第一階段,9月中下旬,新疆手摘棉尤其是手摘絮棉上市後,市場收購價高開高走,但由於當時籽棉僅零星上市,這時候的價格並不具代表性,更何況手摘絮棉用途特殊、附加值高。進入10月,特別是在國慶節長假期間,受美棉價格上漲提振,再加上產業外投資機構大量介入,隨著北疆棉花採摘工作的全面推進,籽棉收購價一路上行,部分產區最高價突破11.5元/公斤。第二階段,面臨日漸高企的籽棉收購價,軋花廠風險意識增強,棉農持貨觀望,市場形成博弈格局,此時有關機構加強了對棉花價格的調控,國內外大宗商品期價也自高點回落,軋花廠開始嘗試性下調收購價,部分棉區的籽棉收購價直接從11.5元/公斤降到10.7元/公斤,隨後又給出10.3—10.5元/公斤的報價。棉農面對振盪下滑的價格,仍堅信後期還會漲回來,進而令市場在採摘旺季出現「有價無市」的現象。第三階段,10月中下旬開始,受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特別是在籽棉集中上市、棉花期價持續回落的情況下,部分棉農開始接受10.5元/公斤的收購價,軋花廠也放大了收購量,市場收購價漸趨穩定,一些產區的收購價進一步下調至10.3元/公斤。

調研中記者發現,今年軋花廠收購的籽棉雜質偏多,軋花廠雇的工人除了要挑揀三絲,還要挑揀混在其中的青桃與棉葉。不過,由於加工技術提高,再加工有關機構今年加強了對高水分特別是摻水棉的監管,加工出來的皮棉,質量還是不錯的,部分新產皮棉已在23000元/噸附近小批量成交。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