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會選中阿里還是騰訊?

fans news 發佈 2021-11-05T07:14:57+00:00

在未來技術層面,中國最大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在拼什麼?過去半個多月,國內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阿里與騰訊,分別召開了各自最高規格的技術大會——阿里雲棲大會與騰訊數字生態大會。實際上兩場大會的內核是相似的,即向產業、行業關聯方展示自身生態技術最新的發展成果與能力升級情況。

在未來技術層面,中國最大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在拼什麼?

過去半個多月,國內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阿里與騰訊,分別召開了各自最高規格的技術大會——阿里雲棲大會與騰訊數字生態大會。

實際上兩場大會的內核是相似的,即向產業、行業關聯方展示自身生態技術最新的發展成果與能力升級情況。" 秀肌肉 " 的同時挖掘 toB 增量市場,搶占產業網際網路方面的市場布局。

從兩場大會內容來看,零售、醫療、工業、出行、教育、政務、金額等各大主流產業領域,均是兩家競爭許久的 " 舞台 ",各自都圍繞這些領域開展了多個論壇活動來展示數位化生態能力。

在這些 " 主戰場 " 的常態化展示之外,阿里與騰訊結合各自的業務長板與技術發展,也有著諸多或趨同或差異化的戰略舉措。而這些,或許正隱藏著未來數字世界競爭格局的勝負手。

雲上世界,殊途同歸

承載兩大技術會議背後的核心主體,阿里是阿里雲,騰訊則是騰訊雲。

今年阿里雲棲大會的主題是 " 前沿、探索、想像力 ",騰訊數字生態大會的主題是 " 數實融合、綻放新機 "。

兩個大會雖然各自有著諸多不同的主題、技術名詞和定義概念,但背後其實說的都是一件事,即各行各業都將進行數位化改造,最終形成一個以雲服務技術為基礎,融合大數據、區塊鏈、元宇宙等多元化數位技術的 " 雲上世界 "。

從目前雲業務的數據上來說,阿里暫時具備領先優勢。

10 月 28 日 IDC 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1 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上半年阿里雲市場份額為 37.9%,排名第一。騰訊雲雖然位列第二,但市場份額只有 11.2%,有著一定的差距。

收入規模上,上半年阿里雲收入達 231.5 億元,同比增加了 61.3 億元;騰訊雲收入為 68.5 億元,同比增加 19.2 億元。可見在收入方面,阿里雲在過去一年中的增量部分,就已可比肩騰訊雲的總量規模。

不過業務數據上的差異,並不影響兩大巨頭各自提出整體性的戰略規劃。

" 數字經濟沒有局外人。"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 湯道生在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表示," 數實融合 " 正在從 " 選答題 ",變成每個行業都要面對的 " 必答題 ",騰訊為此將立足優勢能力,打造用戶、技術、安全和生態四大引擎。

而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認為,一個以云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結構正在形成,隨著雲網端技術進一步融合,未來無論企業或個人,計算將進一步向雲上遷移。

這也推動阿里在三個層面遞進發展。首先在基礎設施層,雲向下定義硬體,自研晶片、伺服器、作業系統等底層技術,建設云為核心的硬體體系;其次核心軟體將基於雲來重構;最後在應用層,計算和數據加速向雲上遷移,將催生雲電腦、元宇宙、自動駕駛等新物種。

不難發現,湯道生與張建鋒雖然使用了兩套完全不同的話語體系,但表達的行業趨勢以及企業發展戰略,差異性並不大。

在服務於數位化雲上世界這一目標上的殊途同歸,也意味著阿里與騰訊未來在技術領域的長期競爭將無可避免。

協同辦公,比拼的焦點之一

綜合兩大技術會議來看,協同辦公、企業服務領域是阿里與騰訊直接過招的重點 " 戰場 " 之一。阿里方的選手主要為阿里雲、釘釘,騰訊方則是騰訊雲、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

雙方的發展策略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例如阿里不斷深化的雲釘一體化戰略。此前釘釘總裁葉軍表示,如果說 PC 時代電腦是生產力工具,那麼移動時代釘釘要做最好的新生產力工具。

這自然離不開阿里生態的支撐。葉軍介紹稱,此前釘釘把企業 " 人財事物 " 等場景搬到了線上,聚焦解決的是企業生態、業務、協同、溝通、組織在線化的問題。

接下來釘釘希望幫助企業進一步升級數位化的深度,走向組織數位化和業務數位化階段,從而完成組織內外、上下游產業生態等全鏈路數位化。

這也讓釘釘在阿里生態中承擔了技術能力對外窗口的角色職能。在阿里雲和釘釘的 " 雲釘一體化 " 不斷加深之下,客戶企業能通過釘釘平台實現按需調用阿里雲、達摩院的各類技術組件、雲產品和資源。

再看騰訊這邊,與之對應的是騰訊雲、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等多個技術、產品板塊的不斷融合升級。

在此次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中,騰訊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 COO 兼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表示,今年騰訊會議也進一步與騰訊文檔、企業微信等應用深度協同。在企業微信的下一個版本中,用戶可以直接在企微的群聊中發起騰訊會議,同時企業微信和騰訊會議將深度協同,實現帳號互通、體驗一致。

這其實也意味著,類似協同辦公這樣具體細分的服務領域,阿里與騰訊之間的比拼不再是某幾個具體產品的針尖對麥芒,而是越來越強調 " 集團作戰 ",雙方都不約而同地加強了各自生態能力對具體業務的支撐賦能。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數據層面來說,騰訊在該領域仍然處於下風。

釘釘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服務於 1900 萬各類組織機構,擁有 5 億規模的用戶群。而騰訊會議公布的用戶數則是接近 2 億規模。

數據機構 Questmobile 公布數據顯示,今年 8 月釘釘的月活躍用戶數為 1.93 億排名第一,隨後排在第二位的是騰訊的企業微信,月活用戶規模為 8364 萬。

騰訊的遊戲賦能,與阿里的底層自研

縱觀整個阿里雲棲大會,不難發現並未設置任何以遊戲為主題的論壇環節,畢竟相比於深耕多年的雲計算、大數據、晶片等技術領域,阿里在遊戲業務的起步較晚,還沒有到講技術故事的時候。

而騰訊則開設了遊戲專場來著重強調其在遊戲領域的技術服務能力。例如騰訊稱其配備了全球最大的遊戲安全團隊,在應對外部環境和內容安全兩大類核心問題上已積累了近 20 年成功經驗。

同時騰訊雲也發布了 ACE 遊戲安全產品這一新品牌,基於 20 年技術沉澱和業務系統,面向行業推出了覆蓋反外掛、加固、內容安全、黑產識別、版權保護等場景的產品矩陣以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阿里也有較為突出的動作,那便是底層自研技術的集中式發布。在雲棲大會中,阿里發布了通用雲晶片,雲原生架構伺服器,新一代雲伺服器架構,作業系統," 大數據 +AI" 一體化平台等多款技術產品。

對此張建鋒表示,阿里堅持自研技術,不斷打造、完善以云為基礎的軟硬體技術體系,這也是未來數字時代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有趣的是,在此次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湯道生坦言騰訊長期以來也在晶片領域有著研發規劃和投入,目前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具體指的是針對 AI 計算、視頻處理、高性能網絡的三款晶片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騰訊的晶片產品目前是在研發層面取得了進展突破,但仍未進入到量產應用階段。相比之下,阿里則領先不少,例如張建鋒在雲棲大會上就曾表示,阿里的晶片早已進入量產階段,且取得了不錯的出貨量成績。

" 晶片是硬體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產業網際網路最核心的基礎設施。"不過湯道生也表示,騰訊會一直進行積極探索並做長期投入。

這似乎也預示著,阿里與騰訊都在變得越來越 " 硬核 ",即不再局限於軟體應用層面的深耕與賦能,而是向更為上游或底層的硬體領域發力。

後記

其實總體而言,阿里與騰訊都有著十分宏大且清晰的目標以及戰略計劃,這也意味著兩大巨頭將持續紮根數字經濟、雲上世界建設的進程,互相之間的比拼也註定會成為一場持久戰。

就這一點而言,兩大巨頭的掌舵者都曾對外釋放過較為明確的信號。

在此次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中,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表示,算力會像一百年前誕生的電力一樣,革命性地提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水平,騰訊要有長跑的信心和準備,努力做好實體經濟的 " 數位化助手 "。

" 雲計算大數據是我們的未來之戰。" 早在去年 7 月,阿里董事會主席、執行長張勇就在致投資者信中表示,阿里將繼續堅持 " 全球化、內需、雲計算大數據 " 三大戰略,其中雲計算大數據代表著阿里的未來。

顯然,在宏大的產業網際網路乃至整個數字經濟的未來中,阿里和騰訊無疑都希望自己是被選中的那一個。那麼,你覺得會是誰?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曾憲天 實習生 郭美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