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缺血性ST-T改變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09:13:53+00:00

圖1 10:34男,68歲,因慢性冠心病來定期複查心電圖,得圖1。之後由二樓走到一樓,又走到3樓,感覺胸痛、胸悶,複查心電圖,得圖2、圖3。圖1和圖2大約間隔6分鐘。圖1心電圖分析:R波規律出現,其前有P,P在II、III、aVF及胸導聯直立向上,avR倒置,PR間期0.

圖1 10:34

男,68歲,因慢性冠心病來定期複查心電圖,得圖1。之後由二樓走到一樓,又走到3樓,感覺胸痛、胸悶,複查心電圖,得圖2、圖3。圖1和圖2大約間隔6分鐘。

圖1心電圖分析:

R波規律出現,其前有P,P在II、III、aVF及胸導聯直立向上,avR倒置,PR間期0.136s,心率73bpm,由此可知其為竇性心律。

T波:V1倒置,V2-4正負雙向。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律,

2.T波改變。

圖2 10:41

圖2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是竇性心律,前半段是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ST段:I下斜型下移約0.05mv,II、III、avF、V3-6下斜型下移0.1-0.15mv,avR上移0.05mv。

T波:V1-6正向。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律,

2.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

3.ST段改變。

圖3 10:42

圖3心電圖分析:

基礎心律是竇性心律。

ST段:I下斜型下移約0.05mv,II、III、avF、V3-6下斜型下移0.1-0.15mv,avR上移0.05mv。

T波:V1-6正向。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律,

2.ST段改變。

分析:

1.經過大約6分鐘的活動,心電圖發生明顯改變。運動負荷誘發了下斜型ST段壓低>0.1mV,這種情況對診斷缺血通常具有較高的特異性。

2.aVR導聯通常與其他標準導聯ST段的移動方向相反,ST段抬高在評估缺血性心臟病時的作用通常會被忽視。

3.運動誘發了陣發性房性心動過速,也有臨床價值。

4.T波假性正常化

前壁由V1倒置、V2-4正負雙向、V5、V6正向→V1-6正向,這是容易被誤解的現象。

基線心電圖已有異常T波倒置的患者,在運動(負荷)試驗中,有可能出現反常的T波正常(假性正常),通常還伴有胸部不適或其他缺血症狀或體徵。這種「假性正常」具有臨床價值,應結合總體臨床情況來解讀。

Wellens綜合徵患者心電圖演變過程中,存在T波假性正常化現象。T波假性正常化現象是一種心電現象,心外膜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後,可出現T波倒置(可出現在下壁、前壁、側壁導聯),當心肌缺血再次加重時,倒置的T波變淺或直立,出現假性正常化。此現象對評價心肌梗死後存活心肌可能具有一定的價值,而且也確定在T波假性正常化患者的梗死相關區域,發現了存活心肌的客觀證據。

相關知識點:

一、ST段

自QRS波群的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

正常的ST段多為一等電位線,有時亦可有輕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導聯,ST段下移一般不超過0.05mV;ST段上抬在V1-V2導聯一般不超過0.3mv, V3不超過0.5mv,在V4-V6導聯及肢體導聯不超過0.1mV。

二、ST段的測量

一般多主張用P-R段作為參考基線測量ST段偏移振幅。

1,對於水平型ST的下移測量:ST段抬高振幅應從基線上緣測量至ST段曲線上緣, ST段壓低振幅應從基線下緣測量至ST段下緣。

2,對於傾斜型ST段下移:一般多採用J點後60ms處作為ST段偏移振幅的測量點。

3,ST段壓低:

應描述ST段壓低的形態及幅度。例:水平型、下垂型、近似水平型、上斜型等。

(1)在心室率增快時,ST段呈上斜型壓低,壓低幅度以J 點後60ms-80ms。

計,超過正常標準則應描述診斷。

(2)ST段壓低的各種類型以R波垂直線與ST段延長段的夾角計:>90度為下斜型,<90度為上斜型,等於90度為水平型。

(3)ST段的壓低不作定性解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