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熬夜賺的錢,都用來養生了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09:14:07+00:00

根據某購物平台今年「雙十一」預售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在預售的首日,保健品類訂單就較去年足足增長了55倍,滋補類商品也增長了16倍。




年輕人對健康到底有多焦慮?去年還在啤酒裡面泡枸杞,今年就要靠保健品「續命」了。


根據某購物平台今年「雙十一」預售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在預售的首日,保健品類訂單就較去年足足增長了55倍,滋補類商品也增長了16倍。


在當代年輕人眼中,「年輕」已經不再是自我消耗的資本,這些保健品就像他們的「救命稻草」,因為越來越多例子告戒我們,健康是需要精心呵護的,但健康的生活習慣又是難以養成的。

今年8月,某視頻平台up主「大西米君」因40個小時沒合眼,最後感染病毒導致病發,被送進了ICU,該記錄視頻獲得了兩百多萬播放量。


視頻發布的當天,up主本人就在評論區置頂了這樣一條評論:「剛看到熱搜上一個26歲的女孩因為經常熬夜腦出血了!姐妹們!我一個資深熬夜患者都不準備熬夜了,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她口中的那位26歲女孩在康復後是這樣告誡廣大網友的:「愛惜自己,生命可貴。細水長流,不要著急在年輕的時候匆匆揮霍。」


兩位90後年紀輕輕就差點「猝死」,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把邊熬夜邊看視頻的網友們嚇得不輕,紛紛把自己跟發病前的各種症狀「對號入座」,仿佛下一個需要搶救的人就是自己了。


甚至還有人立下了「以後每天十點就上床睡覺」的Flag, 但得到的卻是其他網友的靈魂發問:「十點,你下班了嗎?」


不熬夜?難


像評論區的眾多網友一樣,一邊立下我要早睡的Flag,一邊又沒法不熬夜,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常態。打開微博,發現「熬夜」相關的詞條似乎每周都能上一次熱搜。


「熬夜在身上的明顯反應」「熬夜時心臟忽然咯噔一下是咋回事」「熬夜能補回來嗎?」……除了在網絡世界無數次點進相關的搜索詞條,現實中該熬的夜一次也沒少。


「熬夜危害大」的道理誰都懂,但是根據某數字健康大數據管理平台發布的《中國網民睡眠質量白皮書》顯示,熬夜在年輕人中為普遍現象,他們的睡眠時長正呈下降趨勢,睡眠過短即小於7小時的用戶占到了64%,熬夜晚睡的用戶占到總人數的一半以上。



前一天晚上沒睡好,第二天起來還是難逃繼續加班。根據「獵聘」發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顯示,有超過7成的90後被強制要求或自願性地加班,加班「1-3小時」的占比超過9成。


這種狀況不單單局限於一線城市,而且正在向下蔓延。一些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許多崗位的「加班」現象也逐漸成為常態。



在原本的8小時工作制上再延長一至三小時不等,當代年輕人的一天中,工作時間可能達到10小時甚至更長,加上回家後可能還有線上完成的任務,他們的生活可以說幾乎是被工作主導。


一天中最放鬆的,就只有躺在床上打開手機準備刷刷微博、追追劇的時候,因為只有這段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不知不覺,刷到了凌晨,12點之前要睡覺的Flag又倒下了。



這種「報復性熬夜」的習慣無疑給生理和心理上都帶來了高負荷,導致神經的高度緊張,即使身體已經非常疲憊,精神上依然難以放鬆,從而又再次陷入失眠、無法深睡的惡性循環。


不是每個人都有「躺平」的選擇權


既然工作時間長是導致睡眠不足的重大元兇之一,那為何不選擇「躺平」,偏偏要加班呢?


《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就向我們展示了支撐年輕人堅持經常加班的原因,似乎給出了答案。「生活成本高,不加班的工作工資低,缺乏生活保障」為90後堅持加班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為了多攢錢,未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房貸、車貸等還款壓力」也獲得了超過半數受訪者的選擇。所以說,「加班」實屬現實之下「打工人」的無奈之舉。



當然,選擇「躺平」,和996抗爭的人也有。


某視頻網站up主十元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985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她進入了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大廠,過上了外人看來光鮮、實則一直996的生活。


每天加班回到家以後,除了立刻癱倒在床上以外,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效率越來越高,為什麼卻越來越累」成為困擾她的疑問。


在這樣枯燥疲憊的生活持續一年之後,她毅然選擇離職,做起了拍視頻的「無業游民」,即使放棄了高薪酬的工作,她還是感嘆終於「爺青回」。該視頻一經發布,她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粉絲數破萬的博主。



在首個視頻引發了網友們強烈的反響與「共鳴」以後,她再次發視頻強調,觀眾們千萬不要輕易學習她的「魯莽」,隨隨便便辭去來之不易的工作。


辭職需要建立在有存款準備和生活保障的前提之下,而離職是需要在做足了充分準備和明確未來方向後才做出的決定。雖說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財富,但在這個985畢業生都有可能失業的時代,「躺平」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擔,而十元鯉只是比較幸運的那一個。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內卷」也只是為了拼一份生活保障,「躺平」可能還越躺越焦慮了。


20歲的年齡,40歲的身體


無法逃脫社會的「內卷」,就只能接受心理和生理上的消耗。因工作時間長導致無止境地久坐,因工作太累給不運動找藉口,又因沒有時間做飯而匆匆訂外賣解決三餐。


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各種大大小小的健康問題早早就找上了當代年輕人,隨之而來的「健康焦慮」充斥著他們的生活。



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感到焦慮,聽起來似乎是人到中年以後才有的心理現象,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根據丁香醫生平台發布的《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相較於中老年人,年輕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滿意度要更低,同時還擁有更多的健康困擾。


在「飲食健康度」和「運動健康度」的自評中,00後給自己打出了最低的分數,他們對於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價甚至還不及父輩(70前和70後)。


不論是在飲食還是運動方面,健康自評都和年輕程度不成正比。皮膚問題、體重問題還有情緒問題,都是年輕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擔憂項,二十歲的年齡,四十歲的身體,可能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



深知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加之網絡媒體發達的時代,人們總是接收到許多關於疾病的新聞信息,當身體出現一些不適,就開始自己代入和放大各種疾病的症狀,「對號入座」,變得越來越焦慮。


身體上的「預警信號」使許多人從「我還年輕」「我還能作」,漸漸成為了「聽媽媽的話,乖乖穿上秋褲」;從「冰鎮啤酒配炸雞」變成了「多喝熱水少油少鹽」。不敢看醫生,害怕做體檢,除了朋克養生,似乎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就算最終鼓起勇氣體檢看醫生,醫生恐怕也只能跟你說:少熬夜,多運動。


永遠健康的只有商家的錢包


對於消耗身體產生的代價,年輕人除了朋克養生,同時還在想盡各種辦法補救。疾病保險、保健品還有各種健康食品……當代年輕人已經成為了這些「健康焦慮安慰劑」的消費主力軍。既然無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那就僥倖花錢「買」健康吧。


根據央視財經大數據發布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保險在年輕人當中的銷量有所增長,而保健養生類產品占到了青年人花錢排行榜的前三位,僅次於「教育培訓」和「住房」,占到了26.11%。在某購物平台上,一些知名保健品商家產品的月銷量幾乎都可達到萬件以上。除此之外,「低鹽低糖低脂」的健康食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擁護。


某購物網站上主打出售健康零食的店家隨處可見,各種口味的雞胸肉、盡力模仿出奶茶味的代餐粉、難以下咽的蔬菜汁,銷量從來不減。



甚至連被詬病「不健康」的奶茶店們,都華麗地搖身一變,擠進了「健康飲品」的競爭行列。前有加錢換購的「0卡糖」,後有風靡各大城市的「蜂皇漿熬夜水」——在含有紅棗、菊胎等成分的水中再放入一根人參,一口喝下,提神又醒腦,淡淡的人參味帶給你熬夜後不會禿頭的錯覺。


更有商家直接頂著某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招牌,在全國各地開起了「養顏奶茶」店,飲料「多肉葡萄酪酪」主打添加葡萄籽精華,「麥草檸檬纖維茶」主打添加青汁,且富含膳食纖維……一時間還掀起了網紅打卡的風潮。


結果,保健品公司官方發聲說該奶茶店並沒有獲得授權,而對方早已憑著自己的噱頭賺了一大筆加盟費。



總之,年輕人焦慮哪方面的健康,商家就能變著法子把它轉化成商機,你頸椎不舒服,正骨診所就越開越多。你睡不著覺,褪黑素軟糖就越做越好吃。到頭來,真正能保持健康的,恐怕只有商家的錢包。


而當再次打開視頻網站,大數據又給你的首頁推送來一條健身博主的視頻,發布短短几個小時,播放量馬上要破10萬了。你躺在床上點開了視頻,想根據難度決定要不要運動一下,準備成為那十萬分之一。只見熱評寫著:「收藏視頻從未停止,健康生活從未開始。」


[1]中國人睡眠質量白皮書. 華為運動健康大數據平台

[2]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 獵聘

[3]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 丁香醫生

[4]中國青年消費報告. 央視財經

✎作者 | Tina

✎校對 | 凌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