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三十二):三十世家·吳太伯世家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09:55:45+00:00

吳國始祖周本紀時講過周的始祖是后稷,后稷擅長耕種,舜帝時被任用為農官,封在邰,別姓姬氏。從后稷起經過十三代傳到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有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歷,季歷有子姬昌。據說姬昌出生時有祥瑞,深得古公亶父賞識,所以古公亶父想立季歷以傳位給姬昌。

吳國始祖

周本紀時講過周的始祖是后稷,后稷擅長耕種,舜帝時被任用為農官,封在邰,別姓姬氏。從后稷起經過十三代傳到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有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歷,季歷有子姬昌。據說姬昌出生時有祥瑞,深得古公亶父賞識,所以古公亶父想立季歷以傳位給姬昌。太伯、仲雍二人知道父親的心願,就遠走荊蠻,並文身斷髮以表明自己不會做國君,讓父親放心傳位給弟弟季歷。太伯在荊蠻新建吳國,而周文王姬昌也開創了周室的基業,後吳被周室分封,成為周的諸侯國。


兄弟讓位

吳國歷經十九代,到壽夢繼位後開始強大起來,壽夢稱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曰餘眜,次曰季札,季札比較賢能,所以壽夢想讓他繼位,但季札避讓不答應,最終傳位給諸樊。諸樊服喪期滿後,又讓位於季札,季札還是不答應。諸樊死後讓位於弟弟餘祭,目的還是依次傳位至季札,餘祭死後讓位於弟弟餘眜,餘眜死後要讓位給季札,季札還是避讓並逃離開去,於是由餘眜之子僚繼位。


季札贈劍

季札作為吳國使節出使魯、齊、鄭、衛、晉等國,在魯,通過評論音樂歌舞表現他尊崇周王室的正統,讚賞勤勞正直等美德,在齊、鄭、衛、晉,通過與公卿大臣和貴族等人對於各國局勢的交談,體現出他的政治遠見。

季札剛出使時,造訪了徐國國君,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但嘴裡沒說。季札心裡明白徐君之意,但因還要到各國去出使,所以沒有獻出寶劍。等到他出使回來又經過徐國,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墳墓樹木之上。隨從人說:「徐君已死,那寶劍還給誰呀!」季子說:「不對,當初我內心已答應了他,怎能因為徐君之死我就違背我自己的心願呢!」


伍子胥奔吳

吳、楚兩國時有交戰。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殺害,故逃來吳國,公子光待以客禮。公子光是諸樊的兒子,因為兄弟讓位時本應傳位給季札的,但季札推辭不受,後來王位由餘眜之子僚繼位,也因此公子光覺得王位本來是他的父親的,季札不受也應該傳給他才是。

伍子胥剛逃至吳國時,向吳王僚陳說伐楚之利,公子光說:「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殺,他勸您伐楚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對吳國並無好處。」於是伍子胥明白公子光別有目的,就把一位名叫專諸的勇士介紹給了公子光,自己退居郊野耕作度日。


闔廬政變

楚平王卒,吳王借楚國有國喪而攻伐,派兵圍楚,同時派季札出使晉國以觀察諸侯的反應。未料吳軍被楚軍阻斷後路不能回來,公子光覺得這是個好時機,就與專諸商量政變之事。他把甲士埋伏於地下室之中,然後請王僚來宴飲,王僚來到後,公子光假裝腳疼,藏進了地下室。他派專諸將匕首藏在烤全魚的腹中,偽裝上菜,從魚腹中取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的左右衛士急用劍刺入專諸胸膛,但王僚已被殺死。

王僚既死,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

闔廬任伍子胥為外交使節、因祖父被殺而從楚國逃亡到至的伯嚭(pǐ)為大夫,多次征伐楚國,最終攻占了楚國國都郢,楚昭王逃出郢都,伍子胥、伯嚭從墓中挖出楚平王屍體加以鞭打,報了父仇。


勾踐滅吳

吳越之間也是偶有摩擦,在吳王闔廬攻入楚都郢時,越趁吳國內空虛來伐吳。

約十年後,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越出了個奇招:讓敢死隊排成三行到吳軍陣前,高呼口號,自殺於陣前。吳兵只顧觀看放鬆了防備,被越軍大敗,並傷了吳王闔廬的腳拇指。後來吳王傷重而死,立太子夫差,並囑咐夫差要牢記句踐殺父之愁。

吳國堅持軍事訓練,一直有報復越國之志,三年後吳王夫差出動精兵伐越,大敗越軍。越王句踐派文種通過吳國太宰伯嚭求和,願以越國作為吳國的奴僕之國。伍子胥勸諫吳王徹底消滅越國,免除後患,吳王不聽勸諫,還是與越國訂立了盟約,撤軍回國。

越王句踐帶領越國群臣朝拜吳王,獻上豐厚貢禮,吳王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害怕,他屢次勸諫吳王要除掉越這個心腹大患,吳王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委託給齊國鮑氏,回報吳王,吳王聞說後大怒,將伍子胥賜死,伍子胥死前預言吳一定會被越所滅。

在越王句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暗暗積蓄力量時,吳王夫差忙著伐齊、伐魯,與諸侯盟會想稱霸中原,與晉定公爭奪盟主之位。在吳王會盟諸侯時,越國伐吳並俘獲了吳國太子,吳只得與越講和。越日益強大,在敗於吳並把越國作為吳國的奴僕之國的二十一年後,滅吳。

吳王夫差此時方悔不聽伍子胥之言,自剄而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