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逃生並最終定居北京,這位伊朗裔導演將中國視為第二故鄉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4T10:51:22+00:00

曾兩次在戰爭中逃生,從小隨家人輾轉中東、東南亞、北美,並最終選擇定居中國北京,現在在中國拍電影。這是伊朗裔導演蘇納山的經歷,他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指引》正在上映中,影片從一個可以識破謊言的APP「指引」展開,探討的是,當科技介入情感關係,人性能否經受住考驗?

曾兩次在戰爭中逃生,從小隨家人輾轉中東、東南亞、北美,並最終選擇定居中國北京,現在在中國拍電影。這是伊朗裔導演蘇納山的經歷,他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指引》正在上映中,影片從一個可以識破謊言的APP「指引」展開,探討的是,當科技介入情感關係,人性能否經受住考驗?

11年前,蘇納山來到中國,抵達3天後,他就愛上了這個國家。中國已成為目前他人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鄉。「蘇納山」這個中文名字,是他伊朗名字的音譯,他說,很喜歡「納山」這個詞,「它提醒我應該在生活中追求的一些東西,比如接受、寬容和忍耐。」

蘇納山一開始拍的是短片,在完成幾部短片後,他開始寫作長片劇本,並通過攝影師認識了音樂人方大同,後者在看過蘇納山幾部短片作品後,決定一起合作拍攝長片,還一起創立了電影公司,方大同也成為《指引》的監製。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在中國拍攝漢語電影時,蘇納山坦言,他覺得在這裡可以找到「對這類藝術片持開放態度,同時充滿耐心和好奇心的觀眾。」

導演蘇納山

《指引》這個故事的創意是在蘇納山寫作另一部電影劇本時產生的,他覺得這個概念值得擁有一個獨立的故事,於是便開始了創作。「我一直想探索人性、自然和科技這三個領域的交叉點,謊言或欺騙是人類歷史上許多衝突的根源,如果沒有謊言或者說可以識別謊言了,衝突就會消失嗎?我選擇用一對普通夫婦的故事來探討這個問題。」蘇納山說。

拍攝《指引》前,蘇納山花了好幾個月與演員討論故事、角色和表演風格,並且有意讓他們不同於大多數華語影片。由於片中有不少長鏡頭,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排練。片中,常見的16:9畫幅和4:3畫幅交替出現,當男女主角出現時,用的是更小的4:3畫幅,讓觀眾感受到二人的親密情感;而當另外一對夫婦在一起時,則會出現寬屏畫幅,相對應的是更疏遠的情感。蘇納山解釋說,這樣處理既有助於觀眾理解人物關係,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分辨片中的兩條時間線。

到目前為止,蘇納山拍攝的都是比較小眾文藝的獨立電影,與那些大片廠的商業片相比,他們的預算和資源都很有限,但他認為從積極的一面看,在創作上也擁有更自由的空間。不過,他也直言,自己並不排斥更大規模的電影或者與製片公司合作。

「我們現在有幾個成熟的劇本正準備開發和拍攝,其中一部是一個比較大預算的原創科幻電影,講述九十年後一個生活在非洲的中國家庭的故事,這是一部硬科幻片,非常商業化,還有一部感人至深的青春片。」蘇納山說,他正在創作一個基於《指引》世界觀的10集網劇。「講述『指引』APP上線期間一個家庭和一個偵探在未來城市的故事。它節奏很快,充滿戲劇性和懸疑元素,在美學上屬於『黑色電影』,會比電影更冷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