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的知行合一,讀書實踐的成功秘籍 | 朱永新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4T12:39:50+00:00

《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有關教育和閱讀的隨筆集,全書分為5個專輯,包括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把生命讀成傳奇大書、孩童是巨人、我們正在漲潮的海上、享受著教育幸福。

《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有關教育和閱讀的隨筆集,全書分為5個專輯,包括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把生命讀成傳奇大書、孩童是巨人、我們正在漲潮的海上、享受著教育幸福。

朱先生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逾40載始終恪守對中國教育改革的初心,為其貢獻著睿智的思想力。書中有對傳統教育的思考、對新教育的引領與展望,有對兒子的親切引導、對老師的關懷愛護,更有琳琅滿目的好書推介和精彩的閱讀心得。書中所涉及的,不僅是讀文字之書,更有其對自己交往的博學鴻儒的解讀,各種故事都充溢著獨到的發現、深刻的感悟、真情的流露和精神的火花。

《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朱永新 著

作者指出,閱讀是推進社會進步和公平最有效的利器。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認為,教育和閱讀都是終身之事、生活常事。教育與閱讀,於人而言,失之如井底之蛙,觀天不過斗尺,視周不過半圓;得之如鳥之兩翼,遨遊太空,更能穿越千載,視通萬里。即使暫時被烏雲遮擋,也終將穿透黑暗,重見光明。

作者坦言,如果要傳播新教育思想,以一個教育家的身份出版學術專著,不如用一種文學的方式能讓更多讀者接受。所以他認真編選了這本隨筆集,希望能夠讓讀者明白閱讀的真正含義,通過閱讀尋找到幸福的真諦,發揮自身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作為江蘇鹽城的老鄉和同行,筆者以為,本書不僅與教育有關,更與人的心靈成長密切相關,字裡行間記錄了作者的夢想和探索,書寫著中國教育的明亮遠方,值得關心教育和喜愛閱讀者開卷一閱。

理想教育的親身實踐

王蒙曾言:朱永新是鳳毛麟角的教育學家,也是一個教育的實踐者和實驗者。如今國內學術界的共識是:朱永新熱情飽滿,精力充沛,熱心公益,是一位有遠大理想、博大胸懷及大格局的人,是一位真實又鮮明的人。他是新教育理念的創建者和推動者,是一位知行合一之人。他有很強的說服能力,這不僅源於對教育的熱忱,更因為從他的思想中,我們能穿透中國當代教育的困境與僵局,看到一片無限光明、充滿魅力、有希望又廣闊的空間。他身上具有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純真的理想主義,並富有激情,其理想是要在未來實現他心中教育的理想國。

朱永新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中國教育30人論壇和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人,首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iRead愛閱人物獎得主。

他認為,教育是強大的武器,能夠改變人、社會、民族以至國家,但這個教育必須有意義、有價值、科學且符合人性。教育應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不是單純的理智、知識或認識的堆積,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秩序。否則你獲得的知識越多,對人類及生命的危害就越大。

他一直關注並研究教育與閱讀、兒童與學校、兒童與家庭等多個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理論創見和實踐方案,他提倡的尤為重要的理念就是兒童第一。他的新教育理念與讀書、閱讀相結合,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擁有幸福的童年。新教育的理念就是完整且幸福的校園生活,孩子們要有校園的閱讀,因為閱讀可以說是無邊無際的,他們能夠在閱讀中找到最好的自己,發掘自己最感興趣之點。

作者指出,人是需要榜樣激勵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潛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每個人都應該去尋找生命的原型,父母應該和孩子通過閱讀共同去尋找並發現屬於他的原型。我們要用多元的榜樣的力量去教育年輕人,讓真正鼓舞年輕人成長的榜樣進駐到其心靈,成為推動他永遠前行的力量。

作者認為,書香醉人,不忍釋卷,閱讀推廣,余香滿懷。如果整個社會都被書香縈繞,如果大人孩子都手不釋卷,那麼書香中國就絕不是夢。回首人生,他滿懷激情地以一己之力、循著理想行走在新教育實踐和閱讀推廣的道路上,一直勇立於中國閱讀推廣的精神之巔。通過倡導「晨誦·午讀·暮省」的閱讀生活方式,使中國教育充滿活力。

在這本隨筆集中,有朱永新寫給新教育者的大量書信,這是他與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坦誠溝通,是最能表達感情和交流思想的溝通方式。他坦言:生命是無法重來的經歷,而教育是涵養生命的唯一可能,新教育提供了臨摹的藍本、創造的坐標。在一個人生價值受到市場價格衝擊的時代,唯有使命,以及使命背後的大愛,才能讓生命的尊嚴重於生活的壓力,讓平凡的生命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在生命意義不時被生活現狀困擾的當下,唯有使命和大愛,方能鼓起駛向遠方的風帆。新教育的使命是一種為重建心靈鳳凰涅槃的使命、以生命為筆不懈書寫的使命、讓教育生活幸福完整的使命、對中國教育添磚加瓦的使命,正因為如此,他才以杜鵑啼血式的呼喚,期待教育者和受教育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享受的、愉快的、完整的。

他以堂吉訶德的勇氣,將蘇南一隅的點點心火,歡愉地撒遍廣袤的天南地北,以西西弗斯的堅韌,將新教育的生活方式,柔軟地植入未來的中國心靈。他們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從不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鏽,只是拿著麻布與水桶,一路踉蹌,擦拭蓋在星星之上的灰濛。正是源於他們滴水穿石的成就,只問耕耘的精神,高於命運的理想,歷史選擇的天時,花開處處的地利,八方護持的人和,猶如一張張鼓起的風帆,將新教育的理念推到漲潮的海上,他們微弱的聲影才能在中國教育的沉疴里激盪。

儘管篳路藍縷,道阻且長,但這群恪守初心者把握住屬於自己的機會,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愉快地吹著口哨,隨潮而歌,踏浪而行,不懼煩憂,不問明天,始終傾聽靈魂深處生命拔節成長的回音,通過不懈的努力贏得世人垂注的目光。他所創立的新教育,其理想的彼岸就是一群一群長大的孩子,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受是有道德的。馮驥才對他的評價為:從朱永新有情有義的狀物述人、談文論道中,被他種種思想的片段、心靈的偶得、精神的探究所觸動和啟發。通過閱讀本書,跟隨他一起饒有興趣地感知生活,咀嚼事理,思索未來,這便是他送給讀者最好的精神禮物。

教書育人的肺腑之言

朱永新是一位集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於一身的人,命運註定了他這輩子與教育結緣,他總結出新教育成功的六字訣為:信、望、愛、學、思、恆。他認為,面對人類成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責任就是選編。教育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是讓人成為人,二是讓人真正擁有幸福。生活離不開教育,教育創造新生活。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穫幸福。教育的使命讓人從無知走向睿智,從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養成自我教育的人生。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投入與無私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持久探索;激情、詩意、機智、活力、恆心的源頭活水就是擁有崇高的理想。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言:僅憑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你能夠改變和影響人們的生活。朱永新對此深以為然,從他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來說,閱讀是所有項目中的基石,是重中之重。新教育誕生的直接起因,就是一顆心被閱讀點燃的過程,其六大行動之首是營造書香校園。

他指出,教育直接關係著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的文明之基,興亡之本,也關切到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成長年代心靈的幸福。人生沒有最高峰,風景永遠在路上。教育沒有終點,我們永遠在追尋中。他非常推崇曼德拉的觀點: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來改變世界。他認為,愛應該與智慧同行,愛才有深邃雋永的價值;智慧應該與愛同行,智慧才充滿生命的溫度。儘管我們有許多具體工作要做,有許多課業要抓,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人文情懷是更重要的事,其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良知。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這3點正好對應於新教育提出來的自然、社會及精神生命的3個維度。

作者將「標新立異,自圓其說」作為治學的座右銘,多年來只顧耕耘、不計收穫,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源於對教育的摯愛,他矢志心系教育、情牽教育、孜孜以求、不忘教育,因教育而起,為教育而行。他指出,教師的靈魂是被理想的激情燃燒,心靈被行動的熱血淘洗,他們不僅是一群坐而論道的人,還是一群身體力行的人,除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還從我做起奮起而行。教師是中國殊為忙碌的一群人,從霞光微露的清晨,到星星睡去的夜晚,他們眼前的面孔總是那麼清新稚嫩燦爛青春,而自己卻在經年累月的為人作嫁中漸漸變老,突然生發出蹉跎歲月的嘆惋。如果教育的方向不正確,無論教師如何披星戴月、含辛茹苦,都不能避免播下龍種收穫跳蚤的尷尬。

如今教育直面的現實其實波濤洶湧,甚至暗礁重重,只有始終堅定地前行,在嘈雜中擁有寧靜,在怒海上找到方向,在風雨中揚帆遠航,才能從現實的此岸,執著航向理想的彼岸。他一直相信教育可以改變世界,但這個改變不是從改變社會和別人開始,而是從改變自己開始。當我們真正改變了自己,讓自己不斷變得美好,就必然影響、改變著別人,事實上就已經在改變著社會。如果因為害怕碰壁而裹足不前,就只能在家面壁,永遠沒有機會。只要上路,就有希望和各種可能性,懷著這樣的希望前行,就是把理想裝進行囊,將動力注入行動。

作者認為,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心目中的貴人,而非匠人。貴人與匠人的區別在於,匠人只教書而不育人;貴人不但教書,而且育人。我們的教育不要把人搞死,而是應該培養創造性的教育,作為民族創造力開發和開拓源泉的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一旦忘記了你的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那麼你就會遭遇悲慘的失敗。

讀書實踐的成功秘籍

作者堅信,有思想又有夢想之人,永遠青春不老。回首來路,他自覺不自覺地似乎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了閱讀。對其個人成長而言,改變的永遠是形式,而實質的內容和精神的書香永遠不會消失,他的生命和精神均得益於閱讀的不斷滋養。

從2003年起,他矢志不渝地在全國兩會上呼籲設立「國家閱讀節」。他倡導尊師重教、崇智尚學,認為理想是人前行的燈塔,而只有行動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讀書會讓人知道世界的奧秘、明白自己的無知與渺小、產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礎。閱讀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生活世界,正如美國文化人類學者哈維蘭所說:好的閱讀對於心靈就像優質的眼鏡對於眼睛一樣,它可以使你看到生活的細微之處。閱讀就是幫助我們看世界的眼鏡,也是幫助我們看自己的鏡子。走進那些偉大的著作,猶如與大師面對面對話,藉助他們的慧眼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世界的細微與奧妙,自然有助於我們更輕鬆愉快地前行,這正是閱讀的魅力所在。

朱永新指出,人們經常聽到要創新、創造、創意,「創」其實與閱讀很有關係。創意是住在童心裡的,呵護童心就是呵護創造力。閱讀本身,特別是兒童閱讀能夠涵養童心。把閱讀的事情做好了,令我們讀書不再孤單,並能享受閱讀的快樂,也就離成功的教育不遠了。一個人,上不上學,上什麼學校並不是最重要的,而讀不讀書,讀了什麼、學了什麼才最重要。現在讓年輕人讀經典,其實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是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困惑,讓他們有表達困惑的平台和渠道,要給他們提供大膽展示自己內心的機會。先哲曾言:人是他自己食物的產物,優秀經常是卓越的敵人。作者認為,與人中騏驥對話,與崇高的心靈交流,會使自己不斷地汲取奮進的力量。我們的精神必然通過持續不斷的閱讀變得豐富,人生必然通過精心選擇的閱讀變得厚重,世界必然會通過知行合一的閱讀變得精彩,生命自然會因為閱讀而讀成一部厚重的傳奇大書。

作者指出,夢想不僅需要吶喊,更需要行動。閱讀永遠是一條面向自我、提升自我的道路。開卷有益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泥沙俱存、良莠難分的海量圖書面前,我們的確需要認真選擇最值得閱讀的書,否則當人生暮年回首往事之際,折戟沉沙,空懷使命,黯然神傷。他坦言,選書的訣竅就是選擇經過時間的洗滌依然熠熠生輝的書。在本書中,不乏琳琅滿目的好書推介和社會名流的睿智之思。如陶行知先生說:「人生為一大事來」,朱永新將其理解為「看風景」,認為人類有自然和精神兩種風景。行萬里路是為了看自然的風景,讀萬卷書是為了看精神的風景。腳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可以到達;目力所不及之處,心可以抵達。他認為,閱讀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改變,通過閱讀能夠改變我們的一切。閱讀力就是精神力、凝聚力、競爭力及幸福力,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不翻書,生活就會與你翻臉,閱讀帶來的真正幸福是一種精神的寧靜與充裕。人生最大的樂趣是發現並創造美,閱讀不僅是美的樂趣的重要來源,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前提。人是這個星球上唯一能夠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與智慧、能夠通過閱讀充盈自己的心靈並豐富其精神世界的生物。

本著思想不應私享的原則,作者與我們分享了自己讀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1)目標導向,制定系統的讀書計劃。

(2)針對問題,結合中心工作讀書。

(3)學思結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閱讀是一種學習,是汲取;寫作是一種思考,是表達。閱讀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前行,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4)詳略有致,瀏覽與精讀相結合。應該精讀的只是瀏覽,就會囫圇吞棗;應該瀏覽的卻在精讀,就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5)注重積累,爭取成為一個領域的小專家,在廣博的基礎上兼顧精專。(6)共同閱讀,帶領大家一起讀書。共讀一本書,就是創造並擁有共同的語言與密碼。

人生之旅的智者哲思

筆者以為,本書的書名既富有詩意又蘊含哲理,他的思考是開闊的、雄辯的、深究的,也是執著的、堅韌的、絕不放棄的。顧名思義,這就是一個心中充滿陽光之人所寫,全書的內容恰似透徹、明亮的陽光。閱讀之中既感到非常親切、有促膝談心的親近感,又不乏惺惺相惜的老友之情。他以作家的身份走近文學讀者之中,他勇於探索的精神、開闊的思想視野、敏銳的觀察力以及率性的表達,使這本書閃耀出不一樣的光彩。

他認為,希望的最高境界是志向,而志向是已經被現實磨礪過的理想,也就是最為從容堅定的希望。積極的思維考慮的是事情的因果關係,從而得出合乎邏輯的、建設性的計劃;而消極的思維往往會導致心理緊張和精神崩潰。人們對明天的希望,決定了今天的行動,永遠不可能攀登比自己希望更高的山峰。如詩人所言,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在我們遭遇的每次霧霾背後,藍天其實一直都存在。希望就是陽光和藍天,當我們深信希望的永恆存在,把希望變成理想去堅守,把理想作為志向去踐行,就能擁有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提醒人們,一個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可以有雷霆萬鈞的力量,崇山峻岭的雄姿,水中魚兒的歡樂,空中鳥兒的自由,卻不可以有君臨天下的霸道,唯我獨尊的乖張,龍行天下的驚悚,為所欲為的狂妄。

作者指出,閱讀強壯精神,運動強健體魄。走近才會尊敬,寬容才能從容,教育家能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讓我們學會自我反思,知行合一的過程就是從閱讀他人傳記到書寫自身傳奇的過程。未來的社會,智慧就是生產力,學力就是創造力。學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歷只能證明過去,學力才意味著未來。因此應廣泛汲取前人的智慧,應對今天的挑戰。學習之所以能讓我們快樂、喜悅、幸福,是因為它能夠讓我們在精神世界裡徜徉並領略最美的風景。

希望是頒給努力的獎品,努力是實現希望的唯一路徑,所以不努力的人與希望無緣,希望如果不去努力,就會收穫絕望。我們應對明天懷有熱切的希望,因為每一個明天都是由希望鑄就的。那些絕望者止步於今天,留在了昨天,而無法擁有明天。我們應既沐浴陽光,又不懼風雨,始終堅持「行動就有收穫」的信條,無論逆境還是順境,耕耘應從不懈怠。掩卷遐思,曹文軒對作者的評價尤為經典:他無疑是現代的,他的背景是現代風雲的涌流和烘托;他又是古典的,這裡始終飄散著文人墨客的古典雅性。他的文字言語中,總有一個獨立思考的智者形象在閃動。

撰寫 | 游蘇寧(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

圖片來源:網絡、視頻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位教育家寫給兒子的信

朱永新《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新書發布暨教育熱點跨界研討會在京召開

朱永新談高考分數:人生不是獨木橋,處處皆是新起點

朱永新:種子與小鳥

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潛能

《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是朱永新有關教育、閱讀的隨筆集,其中有對傳統教育的思考、對新教育的引領與展望,有對兒子的親切引導、對老師的關懷愛護,更有精彩的閱讀心得,這裡的閱讀,不僅僅是讀文字書,更有對交往的名人的「解讀」,如于光遠,如星雲和尚,如南懷瑾。教育是終身之事、生活常事,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閱讀也是終身之事、生活常事,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教育與閱讀,於人而言,失之則如井底之蛙,觀天不過斗尺,視周不過半圓;得之如鳥之兩翼,遨遊太空,更能穿越千載,視通萬里。即使暫時被烏雲遮擋,也終能穿透黑暗,見到光明。

過上一種文學生活,有Ta就夠了!

人文之寶,閱讀之外的文學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