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歷史上慘被餓死的天子、諸侯王、皇帝,活著輝煌,下場悽慘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4T22:28:58+00:00

在古代歷史上,餓死人的記載史不絕書,這些人當然是普通百姓。可頗為諷刺的是,歷史上也有諸侯王、皇帝被餓死的現象,這在常人的想像里,是不可思議的事,可這就是史實。

在古代歷史上,餓死人的記載史不絕書,這些人當然是普通百姓。可頗為諷刺的是,歷史上也有諸侯王、皇帝被餓死的現象,這在常人的想像里,是不可思議的事,可這就是史實。

無論是天子、諸侯王或皇帝,他們握有統治萬民的權力,擁有當時社會上最好最多的資源,按理說,他們總不至於餓死吧,可在現實中,因為眾叛親離、臣子叛變、戰敗被困等原因,一些天子、諸侯王、皇帝、霸主被活活餓死。活著時的囂張跋扈、奢靡享受,與被餓死的悲慘結局形成反照,是莫大的反諷。這種現象,值得後人反省。下面,就盤點一下歷史上被餓死的幾位諸侯王和皇帝。

一、夏桀姒癸

關於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在學術界是存在巨大的爭議的。夏朝的歷史存在於一些傳說里,而且多具神話色彩,沒有確鑿的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所以,這裡探討的夏朝的歷史,只是後世的記載,至於其真實與否,只能等待學者研究和考古發現來予以澄清了。

按照傳說,當時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共傳13世,有17個帝王。比較有名的帝王有:黃帝、顓頊、堯、舜、鯀、大禹、后羿、少康、不降、桀等等。桀是夏朝末代天子,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和商朝的末代天子紂王因暴虐而被後人並稱「桀紂」。據說夏桀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位被餓死的天子。

  桀姓姒,名癸,按照現代人的習慣,他的名字叫姒癸。而桀呢,是他死後的諡號。古人諡號一般是對此人一生的定性評價,「賊人多殺曰桀」,鑑於夏桀生平的暴行,所以給姒癸的諡號為「桀」。

傳說姒癸文武雙全,有徒手打虎之力。然而,他同時又是一位暴君。關於其暴行的傳說事跡非常多,大致有這麼幾種:

一是不顧民生疾苦,大興土木,奢靡享受。「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 宮殿的宏偉壯麗令人咋舌;

二是淫樂無度,荒淫無道。他造「酒池肉林」,與妺喜等妃子日夜飲酒淫樂。西漢劉向《列女傳·孽嬖傳》記載:「桀既棄禮義,淫於婦人,求美女,積之於後宮,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聚之於旁,造爛漫之樂,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於膝上,聽用其言,昏亂失道,驕奢自恣。為酒池可以運舟,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䩭其頭而飲之於酒池,醉而溺死者,妺喜笑之,以為樂。」此外,夏桀還常把餓虎放逐於鬧市中,看著人們驚慌逃命的樣子,夏桀興奮得大笑不止;

三是寵信奸佞,一意孤行,殺害忠良。據說他殺害了第一名相關龍逄。關龍逄,是夏朝的兩朝元老,是關羽的先祖。他直言進諫夏桀,勸他體恤民生,寬厚待人,夏桀非常不耐煩。關龍逄最後迫不得已,獻黃圖進諫,說明形勢的危急,告誡夏桀應關心朝政。夏桀厭惡至極,將關龍逄賜死,而關龍逄已是93歲高齡了。民國詩人初元方寫了《關龍逄墓》:「死諫開先第一人,千秋從此解批鱗。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來紀念關龍逄。

夏桀自詡天子,說太陽什麼時候滅亡,他的天下才會滅亡,老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指著天上的太陽說:「太陽啊,你什麼時候滅亡?我們願意和你一起滅亡。」這就是成語「時日曷喪」的由來。老百姓願與他同歸於盡,可見百姓對其怨恨之深。

商王成湯起兵討伐夏桀。經鳴條之戰,夏桀兵敗被俘,被商王放逐於南巢。「成湯放桀於南巢。」(《尚書·商書》), 「湯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淮南子·修務》),「桀死於亭山」(《荀子·解蔽》)。一代天子,被放逐在外,饑寒交困,最後極可能被活活餓死。


二、齊桓公姜小白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天子漸漸失去了對各諸侯王的掌控能力。各諸侯國為增強自己勢力,相互征戰,先後崛起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而在這亂世中,有四位諸侯王被餓死。

春秋時期第一位餓死的諸侯王,就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姜小白。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成為春秋第一霸主。但齊桓公不聽管仲臨終遺言,重用了易牙、豎刁、常之巫、公子啟方四人。齊桓公病重後,五個兒子為爭奪王位,各樹黨羽,大打出手。易牙、豎刁等四人扶持對他們有利的公子,將沒有了利用價值的齊桓公強行鎖在寢室,一口吃喝都不給。齊桓公病重在身,身邊既沒有醫生,也沒有人照料吃喝,竟被活活餓死,屍體在床上放了67天都沒人管,滿屋的蟲子都從門窗爬出了,直到幾個月後才得以下葬。

《史記》記載: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十二月乙亥,無詭立,乃棺赴。辛巳夜,斂殯。齊桓公信任奸臣,沒有在繼任之事上做好決策,導致內亂,齊國嚴重內耗,漸漸失去了霸主之位。

《呂氏春秋》記載:易牙、豎刁、常之巫相與作亂,塞宮門,築高牆,不通人,矯以公令。有一婦人踰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婦人曰:「吾無所得。」公又曰:「我欲飲。」婦人曰:「吾無所得。」 ……蒙衣袂而絕乎壽宮。蟲流出於戶,上蓋以楊門之扇,三月不葬。

一代雄強的霸主,竟落得屍首腐爛發臭、蟲噬蠅食也無人收殮的悽慘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三、楚靈王羋虔

春秋時另一位被餓死的諸侯王是楚靈王羋熊虔。羋姓,熊氏,初名圍,即王位後改名虔。這個楚靈王羋熊虔,就是留下「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典故的有名的昏君。熊虔是楚莊王的孫子,楚共王的次子。他勒死了侄兒楚郟敖自立為王,得位不正,而且昏庸殘暴,盡失民心。後來,楚靈王外出討伐徐國時,楚國爆發內亂,他的兩個兒子被殺死,楚國也另立新王。聽到這個消息,楚靈王的軍隊和隨從便作鳥獸散。新的楚王下令,任何人不許給楚靈王食物吃,否則罪及三族。楚靈王流浪野外成了孤家寡人,獨自彷徨山中,到處求食而不得,餓得連爬都爬不起,後在絕望中自縊而死。一個名叫申亥的人將楚靈王背回下葬。

《史記》記載:靈王於是獨傍徨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謂曰:「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新王下法,有敢饟王從王者,罪及三族,且又無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臥。鋗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覺而弗見,遂飢弗能起。芋尹申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王弗誅,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飢於釐澤,奉之以歸。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從死,並葬之。

楚靈王愛好細腰之士,臣子們節食束腰,個個面黃肌瘦,到最後,他自己落得個餓死的下場,也是輪迴報應。


四、趙武靈王趙雍

戰國時期第一位餓死的諸侯王是主張「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趙武靈王雄才大略,大膽改革,帶領趙國走向了強盛。他一生英武,卻在立嗣問題上為自己埋下了禍根。他廢了長子趙章,另立小兒子趙何,並在自己壯年時退位當了「主父」,把王位讓給了九歲的趙何。後來,趙章與趙何兩兄弟內亂,兵刃相見,趙章事敗被殺。趙武靈王竟被趙何的部下圍困,不許外出,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史記》記載:主父及王游沙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趙何同游沙丘,父子分宮而住。趙章與手下想發動叛亂,便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召趙惠文王趙何入宮,然後趁機誅殺。不料大臣肥義先行入宮,被殺害,趙章事情敗露。趙惠文王的重臣公子成、李兌發兵剿滅了趙章的黨羽。趙章倉皇逃入趙武靈王宮中,於是公子成、李兌率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王宮,最終將趙章殺死。然後,公子成、李兌兩人在趙惠文王的默許下,繼續包圍趙武靈王的行宮,並向宮中的人下令:「誰最後出來就殺誰」,宮中侍從紛紛逃出,最後只剩下趙武靈王一人。趙武靈王被圍困不敢出,又沒有食物,為了生存,凡是能吃的東西,全被他吃了,甚至連樹上的小鳥都吃了,堅持了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時年46歲。


五、齊王田建

戰國時期被餓死第二位的諸侯王是齊國的末代君王田建,媯姓,田氏,名建。田建是一位羸弱而仁慈的君主,他不發展武力,以為靠著仁義就可相安無事。齊王田建信任舅舅後勝,後勝收受了秦國的賄賂,建議齊國朝奉秦國,於是齊國眼睜睜看著秦國滅了韓、趙、魏、楚、燕五國而不救。最後,秦國攻齊,滅國的命運輪到自己,齊王田建選擇了投降。可秦王嬴政背棄約定,將他流放到邊遠的共城,居住在荒涼的松柏之間,沒有吃喝,最終被活活餓死。

《戰國策》記載:「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東周列國志》記載:齊自王建即位,四十四年,不被兵革,上下安於無事,從不曾演習武藝。……王賁奉命誅後勝,遣吏卒押送王建,安置共城。惟茅屋數間,在太行山下,四圍皆松柏,絕無居人,宮眷雖然離散,猶數十口,只斗粟不敷,有司又不時給,王建止一子,尚幼,中夜啼飢,建悽然起坐,聞風吹松柏之聲,想起:「在臨淄時,何等富貴,今誤聽奸臣後勝,至於亡國,飢餓窮山,悔之何及。」遂泣下不止,不數日而卒。

宮人俱逃,其子不知所終,傳言謂王建因餓而死,齊人聞而哀之,因為歌曰:「松耶柏耶,飢不可為餐。誰使建極耶,嗟任人之匪端!」後人傳此為「松柏之歌」,蓋咎後勝之誤國也。

面對虎狼一般的秦國,齊王田建竟天真地以為靠著仁義就可保全,不壯大自己的武力,最終落得被棄荒野,活活餓死的悽慘境地。


六、袁術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嫡弟,東漢末年諸侯。董卓專權之時,諸侯們奉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袁術也是其中一路諸侯。袁術的勢力也相當強大,江東猛虎孫堅當年便是袁術的部下。孫堅、孫策父子在征董卓時意外獲得了傳國玉璽,並將玉璽交到袁術手中。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布稱帝,宣布代漢自立,他的這種做法,為各路諸侯所不齒,其治下的淮南百姓也不認同他。孫策、曹操、呂布、劉備等紛紛討伐他,袁術內部的將領也多有叛變。袁術逃往汝南,繼續做皇帝。袁術兵敗,走投無路之際北上投靠袁紹。袁術在趕往袁紹處途中,就被劉備、朱靈的軍隊截住去路,一舉擊潰。袁術逃往壽春,大軍彈盡糧絕,只剩麥屑三十斛。袁術饑渴難耐,找人要蜂蜜吃,到處找不到,他又餓又氣,吐血數升而死。

《三國志·袁術傳》記載:術既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眾絕糧,乃還至江亭,去壽春八十里。問廚下,尚有麥屑三十斛。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欞床上,嘆息良久,乃大咤曰:「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床下,嘔血斗餘而死。

袁術雖自稱皇帝,但他這個皇帝,沒人承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不光諸侯們不服,就連手下眾將大臣也不服。來路不正、德不配位,即便自封為帝,終將身敗名裂。


  七、梁武帝蕭衍

蕭衍,漢代相國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史稱梁武帝。蕭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哥哥被東昏侯蕭寶卷殺死後,蕭衍起兵討伐,逼死了東昏侯蕭寶卷,另立蕭寶融為帝,後又廢蕭寶融自立,成為南梁的開國皇帝。蕭衍稱帝後,任用名相陶弘景,勵精圖治,厲行節儉,勤於政務,公開納諫,頗有政績,一時南梁大興。

不過,晚年的蕭衍卻篤信佛法,沉溺於佛教不能自拔,曾幾次離開皇宮進入佛門當和尚去了。

蕭衍下令廣建寺廟,全民奉佛,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大愛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座座規模宏大,極盡壯麗,耗資無數。他還下詔優待僧人,朝廷出巨資資助各地僧尼研習佛法、聚眾講經。據《梁書》記載,在他的支持帶動下,舉國上下爭相修造寺院,各地寺廟多達2846座,僧尼82萬餘人,造就了佛教的鼎盛時期。

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放著皇帝不做,竟去做和尚。公元527年,蕭衍進入同泰寺,當了三天和尚,回宮後,下令大赦天下,並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這一次他脫下皇袍,在寺中沐浴後穿上袈裟,長期住在寺中,自號三寶奴,親自主持法會,並向五萬信眾講解《涅經》。朝中大臣叩請皇帝還宮理政,蕭衍不肯,最終大臣籌集了一億萬錢才將這位「皇帝菩薩」贖回。

就在梁武帝蕭衍沉溺佛法的時候,侯景之亂爆發了。侯景是個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放蕩不羈,驍勇善射,狡猾善變,《南史·侯景傳》記載:侯景「少而不羈,見憚鄉里。及長,驍勇有膂力,善騎射。狡猾多計,反覆難知。」侯景曾擔任過東魏懷朔鎮的外兵使,後因在東魏鬥爭中失勢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接納他,他轉而投靠南梁。大臣們都說侯景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不可收留他。可梁武帝蕭衍執意不聽眾人勸阻,以善心待他,不但收留侯景,還封侯景為大將軍、河南王,並都督河南諸軍事。侯景一到河南,便舉兵反叛,四處宣告說南梁朝廷親信小人,朝政昏聵,又廣建寺廟,不問耕織,致使民生凋敝,迅速召集了十萬餘眾,一舉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隨後,侯景攻陷了台城,城破之時,城中只剩下兩千餘人,屍骸堆積,慘不忍睹。侯景之亂,使富庶的長江下游地區「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

梁武帝蕭衍被侯景囚禁於台城淨居殿,不許與外人接觸。剛囚禁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後來連粗食也越來越少,已86歲的蕭衍,最後被活活餓死。

《資治通鑑》記載:「是後上所求多不遂志,飲膳亦為所裁節,憂憤成疾……五月,丙辰,上臥淨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嗬!嗬!」逐殂。年八十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不問民生疾苦,即便赤誠信佛,廣撒善念,也無法讓國家強盛、百姓安寧。最信佛的皇帝,是非不分,連賊人都信任,蕭衍終於自嘗苦果,在耄耋之年被活活餓死。


以上這些天子、諸侯王、霸主、皇帝,生前輝煌,最終卻落得餓死的悽慘下場,留給後人無盡的警示。一時的狂妄強盛、權勢遮天不代表恆久的強大,看不見的力量可能往往將其摧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