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病之身坐擁書城痴心不改的華州程高人高存德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6:24:15+00:00

山中伸彌的研究很快得到挪威生理學教授梅布里特和丈夫愛德華的呼應,這對夫婦認為:近半個世紀全球平均壽命增長超越了前十個世紀,這與信息爆炸促進大腦高速運轉直接相關,越是人類發展指數越高的國家,其國民平均壽命增長也越快。

諾獎得主告訴你最好的養生方式

作者 劉亦農


日本京都大學生理學教授山中伸彌2012年獲得諾貝爾獎,他在其研究成果中提出:深度思考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山中伸彌的研究很快得到挪威生理學教授梅布里特和丈夫愛德華的呼應,這對夫婦認為:近半個世紀全球平均壽命增長超越了前十個世紀,這與信息爆炸促進大腦高速運轉直接相關,越是人類發展指數越高的國家,其國民平均壽命增長也越快。愛德華夫婦因此而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獎。

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命名的諾貝爾獎 選自網絡

我們知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0年創立了人類發展指數,"人類發展指數"由三部分內容構成,包括國民的"健康長壽"、"教育獲得"和"生活水平"的狀況。這三項內容從不同國家的不同國民群體中統計搜集獲得,按照一定的公式和計算方法,得出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不同的綜合指標,即人類發展指數,並在每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發布。從1990年至今已有30多年了,人們發現: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限的增長(教育獲得),以及國民在知識的接受、儲藏和運用中量和質的提升(深度思考),都直接促進了國民平均壽命的增長。上面提到的獲得諾獎的三位大科學家,從人的生理學,特別是人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它們和人長壽的關係起始,科學嚴密地論證了這一觀點,即所謂深度思考是最好的養生方式的觀點,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事實吧!

我國深度思考最好的群體,莫過於中科院院士和我國著名科學家了吧?2020年前已故世的院士和著名科學家上百歲的五人:生物化學家、中國營養學的奠基人鄭集(110歲);「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蘇步青(101歲、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101歲);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程開甲(101歲、院士);神經生理學家張香桐(100歲、院士)。上95歲以上到98歲的8人:錢學森98歲、院士;錢偉長98歲、院士;吳文俊98歲、院士;葉篤正97歲、氣象學家;王大珩96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謝家麟96歲、院士;徐光憲95歲、「中國稀土之父」;侯芙生95歲、院士。上91歲到93歲的11人:如茅以升93歲、陳省身93歲、唐敖慶93歲、閔恩澤92歲、周培源91歲等等。到2020年還在世的90歲到99歲的院士和著名科學家12人:如王希季99歲、楊振寧98歲、吳良鏞98歲、黃旭華96歲、李政道94歲、周光召91歲、袁隆平90歲、屠呦呦90歲等等。

北大哲學系被譽為長壽系、「長壽俱樂部」,據北大哲學系教授李中華介紹,北大哲學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歲以上的有十餘人,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任繼愈等都是90多歲的高壽哲人,85歲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過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學系教授近半數。北大哲學系一大驕傲就是哲人的長壽!

無論是北大哲學系的老教授們,還是科學院院士和著名科學家們,正是因為深度思考既是他們終生的勞動特點,又是他們無意中獲得的最好的養生方式。所以在他們的族群中,有比一般族群比例高得多的長壽者。他們無論在工作期間還是退休,以至離世之前,其大腦都在高速運轉,「不知老之將至」,走路時栽倒了,也想不起要爬起來!這就是所謂的深度思考,即專注、持久、有焦點、有系統的深入的思考。正是這種深度思考,使一批又一批人進入到長壽的隊伍!現實中這些活生生的事例。反過來又向我們證實了:深度思考是最好的養生方式理論的正確

我的一個中學同學叫高存德,他是華縣赤水程高人。蘭大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擔任過渭南市委副書記,咸陽市市長。2001年暑期,存德因胃癌而胃和脾臟全切。術後我去看望他,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連55歲的生日還沒有過啊!真是天降劫難,他的極端失色和消瘦奪走了他的原型,我握了握他的手,椎心的苦痛使我悲上心來,除過保重幾個字而外,幾乎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話語了。我的父母長兄都是這類病離世的,所以對於存德的病我也難免有悲觀情緒。可是,一年一年過去了,奇蹟在存德的身上一件一件出現了。

高存德與母親合影 作者提供

存德手術,療養,康復,進進出出反反覆覆在醫院住了半年多。他當時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向省委請了一年病假。在病休期間,他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他要搶時間,把他前半生從政期間創作的詩詞歌賦以及散文等著作,整理出版。所以拖著病體他就動手了。只要稍有精神,他就不計晨昏,把曾經寫過的詩詞、散文,逐一搜集、修改、刪節、編輯。後來他寫過的兩首詩概括了他當時的真實過程:「七尋八找覓舊作, 翻箱倒櫃費力多。滿頭大汗急如火, 一身灰塵呼奈何! 抱怨寫時心不細, 遺憾用日找無著。還思今後集續篇,再沒隨手亂散落。」「數年筆耕不知休,病中結集散頁收。舊詞字字細修改, 新詩句句費吟謳。酸甜苦辣漫回首, 進退浮沉涌心頭。知否紙上千行淚? 都從作者心上流。」

就這樣,2002年2月出版了《履痕心跡》(一,二集兩冊)。2004年7月出版了《履痕心跡》(三,四集兩冊)。2006年4月出版了《我寫我心》(散文集)。2007年9月出版了《我寫我思》(散文集)。2011年6月出版了《抱道懷真》(上下兩冊)。2014年8月出版了遊記《遊目騁懷》。2014年10月又出版了《詩文書畫》(兼自撰楹聯)。如上所述,存德在手術後到2014年的14年裡,先後共出版書藉十本。

在《詩文書畫》一書的"後記"中,他明確地寫道:"我不知道老天讓我在這個世界上再活多少年?但希望閻王爺晚點點我的名,讓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太平盛世里多活幾年,奢望了!最好能活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

高存德著《詩文書畫》封面 作者提供

2010年初,他從陝西省委巡視組組長崗位退休後,又堅持學習山水畫。2016年他在渭南市老年大學和他的家鄉華州區舉辦過個人書畫展。並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高存德學習書畫集》。

2020年11月,他又因膽結石在陝西省人民醫院切除了膽囊。連同51年前在新疆切除的闌尾算上,他的肚子裡整整少了四個器官。朋友們常和他戲言:「表面看你,四肢健全,頭腦清楚,行動敏捷,精神矍鑠。實際上,整個腹內半空腔啊。殘聯應該給你發個殘疾證啊。」

他常告訴我說:他是個生就的勞碌命,不管他陽壽幾何,也只能是生命不息,筆耕不輟了。我聽他說,他個人書畫集第二集已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於去年就製成了U盤。今年他又著手收集整理新的詩集,擬取名《拾零集》。總之,他是一個腦子閒不下來的人,還是一個硯田忙人。

存德以大病之身坐擁書城,苦讀苦寫,經年累月而樂此不疲、痴心不改。這真應了一句哲人的話:高壽就是忙忙碌碌顧不得死!理想責任沒完不能死!忘了年齡不知死!筆者不揣冒昧,愚以為: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到來,知識智力社會迫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以動腦為主,或以動腦動手相結合的形式適應知識智力社會。深度思考不僅成為我們的主要勞動形式,還成為我們最好的養生方式。

前兩天存德在微信上發給我一首詞,「南鄉子,步宋黃庭堅原韻(後半闕)。萬劫世上留,活過一秋又一秋。大聲長嘯朝天笑,牛牛,望米期茶不知愁。」看到這裡,我馬上想到詩人李白,接到唐玄中證召他進京的詔書後,大吼一聲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何等驚人的形象啊!

我立即回了存德幾句話,以你仰天大笑的心態,以我們這代人的勤奮和深度思考的養生之道,望米期茶絕不成問題,在你米壽(88歲)和茶壽(108歲)之期,我一定給你去敬酒!


2021年11月23日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劉亦農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