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住宅改造才是「夢想改造」?9個新鮮的日本住宅給出腦洞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20:49+00:00

來源:一夜美學最近《夢想改造家》的「翻車」事件吵得沸沸揚揚,無論各路人如何爭論,脫離了實際需求的個人住宅設計確是難以服眾。日本的個人住宅向來以奇形怪狀著稱,有的是受限於在城市中的占地面積,有的則是屋主與設計師腦洞碰在了一起。

來源:一夜美學

最近《夢想改造家》的「翻車」事件吵得沸沸揚揚,無論各路人如何爭論,脫離了實際需求的個人住宅設計確是難以服眾。日本的個人住宅向來以奇形怪狀著稱,有的是受限於在城市中的占地面積,有的則是屋主與設計師腦洞碰在了一起。我們最近也收集了一些今年建成的日本個人住宅,來看看這些建築設計在外形上有了哪些新鮮腦洞,在奇怪的造型下又是如何滿足房屋主人的各種生活需求的。

01

金字塔為靈感的石頭屋

▲ takamine-cho house


用裸露磚石進行建築設計的不只有爭議中心的陶磊一人,在日本名古屋,建築師宇野友明也採用了最天然的磚石堆砌住宅,不過這並非他的藝術創想,而是屋主主動提出的要求。

最開始實踐這種需求,宇野友明感覺自己處在「破壞傳統」的尷尬境地中,這種不經修飾的大塊磚石多用在地基、堤壩和石牆中,幾乎沒有搭建住宅的先例可以參考。

最終拯救他的是遠在墨西哥特納尤卡的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不同,墨西哥的金字塔完全由石頭壘成,這啟發了宇野友明,他開玩笑說:「日本第一座日式金字塔就在此建成,不過裡面不是石棺,而是一座書房。

最終,這座 takamine-cho house 由「石頭金字塔」和混凝土立方體兩部分組成,它們傾斜著位於路旁,臨街的牆壁都沒有窗戶,既保持著建築冷酷的個性,也為屋主營造著最為私密的空間。

takamine-cho house 另一個特立獨行的嘗試則是顛覆了上下兩層的刻板布置,在這座房子裡,臥室反而位於底層

上層攬下所有社交功能,私人庭園也位於上層,成為整個房子裡最柔軟感性的一處,畢竟就連室內也都是不經修飾的混凝土牆,將屋主和房子的個性貫穿內外。

這座房子算得上是一種極力壓制修飾性的裸露設計,不過這次已經是屋主第二次和宇野友明合作,在屋主需要彰顯個性的情況下,大膽的嘗試也未嘗不可。

02

銀色管道之家

▲ 甲陽園の家


神戶的畑友洋建築設計事務所這幾年在日本各地設計了不少住宅,幾乎每一棟都能在周圍的街景里脫穎而出。位於兵庫縣西宮市的「甲陽園の家」不論從空中俯瞰還是街邊觀察,它銀色的拱形屋頂都非常奪目。

在蜿蜒的小路、狹窄的地形和密集的住宅中,「甲陽園の家」就像一組管道,嚴絲合縫地降落在這個區域,又連接著附近的房屋。設計師「以過去或現在的街道為線索,思考如何將居所融入其中並與之相連。」

像管道兩頭打通一樣,這間住宅的前後也非常通透,拱形屋頂熱情地把陽光請進室內,就像設計師所期許的那樣,「室內空間沒有封閉在建築中」,而是與城市你來我往。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住宅的外立面材料選擇和拱形設計都出於運輸困難的影響,因為住宅附近都是僅寬 2 米的蜿蜒小道。即便如此,畑友洋建築設計事務所依然交出了意料之外的高分答卷。


03

屋頂撕開一道風景線

▲ 奧池の家


接下來分享的「奧池の家」也是畑友洋建築設計事務所今年的作品,為了設計這座山腳下的房子,設計師們爬了很多次山,「思考如何在建築不割裂周圍群山自然環境的情況下,模糊居住與自然之間的界限」。

為此,設計師在「奧池の家」的屋頂「撕開」一個流線型的大口子,讓庭院裡的植物從建築內生長探出頭,自然從這裡滲透進建築內,模糊建築的輪廓。

從空中俯瞰,屋頂像一朵銀色的雲,伏在大地上,親近著住宅中的小花園,建築融入了自然里,融進群山中,設計師說自己就是想「創造一個仿佛在柔軟的銀雲下的空間。」

「奧池の家」的外牆用混凝土保護著牆內人的隱私,但院內用了大量的玻璃牆,讓室內不至於壓抑,再加上小花園的點睛,整個建築空間清爽宜人。

04

大樓梯帶來陽光房

▲ Light-filled Stair Hall


今年年初,KIRI Architects 在東京打造了這間 Light-filled Stair Hall,把陽光、微風、童年、音樂都通通收納進並不寬敞的空間內。

占據了建築內部 1/3 空間的大樓梯是這座房子最亮眼的特色,以 79 平米的室內面積來說,這個樓梯的大小或許有些誇張,但它其實身兼數職。

在這座樓梯上,可以欣賞花園、坐看街景、閱讀、曬太陽、聽音樂。樓梯還能收納綠植和小件家居,以及,分割開室外花園與室內的起居室和臥室兩大空間。

通過正面的大玻璃窗,從室外就能看到屋內的大樓梯和一些房間,對於這座住宅來說,正是大樓梯和玻璃窗的存在讓很多房間有了被陽光照到的機會。


05

一座屋頂透明的

▲ SINMYO


從正面看,SINMYO 就像 emoji 中的「」一樣形狀規整,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武藤圭太郎建築設計事務所把重點放在了屋頂。

從空中俯瞰,一目了然,這棟灰色房子擁有一個白色屋頂,其中一半是鏤空的白色鋁製百葉窗,在陽光照射下,半室內空間也有戶外花園的視覺感。

起初,屋主希望能擁有一個室外花園作為設計的一部分,但受限於房子所處的角落地帶,設計團隊只能把戶外花園搬到了室內,並以視覺差異很大的深淺木地板為「室內外」作分割,同時用鏤空百葉窗打造空間上的戶外感。

「光」也為整個房子帶來了一條貫穿的線索,陽光穿過百葉窗,為花園的植物帶來營養,又穿過玻璃,一直傾瀉到一樓的廚房、客廳等房間,為各個角落帶來自然採光。隨著四季變化,太陽角度偏移,整個屋子裡的光影之美幾乎每天都有新意。

06

與其他生物共同生活

▲ 鶴岡邸


同樣對植物熱情十足的還有「鶴岡邸」,武田清明建築設計事務所將花園和房屋堆疊、交織在一起,「鶴岡邸」不僅為人類提供居住空間,也接納樹木、飛鳥、昆蟲等其他生物。

雖然整個房子從內到外看起來眼花繚亂,但其中的居住體驗也十分豐富。屋前就是自然公園,風景養眼。

厚實的牆壁讓屋內夏天如洞穴一般涼爽,冬天又有地暖儲存熱量在土壤中,四季都舒適。獨特的拱形屋檐設計則幫助雨水滋養屋外的植物。事實上,整個「鶴岡邸」的許多細節設計靈感都來自自然環境,大自然是最好的靈感啟發者。

幾十年後,這座住宅或許會成為一個小森林,建築完全被植物掩映,成為眾多生物的家,自然界的生物與人造的物體(比如建築)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這一棟建築或許難以改變生態,但武田清明希望能實驗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接觸,又保持適當的距離。

07

小而美的工具箱之家

▲ Toolbox House


大阪的這個工具箱之家則大刀闊斧地把過去的舊宅推倒,重新建了一個小而美,又腳踏實地的功能性住宅。為其改造的山本嘉寬建築設計事務所 YYAA 就很擅長規劃不浪費空間的簡單布局。

在這處狹窄的地基上建一個細長的單層住宅,便決定了屋內每一處空間都要最大化利用。就連門口也被設計成一個綜合性的半戶外空間,在擺放摩托車之外,還擔負起卸貨、開會等其他功能,整個住宅其實也肩負著住家、辦公室、倉庫三重功用,不愧是「工具箱之家」。

雖然是夾在高樓之間的平房,但可以看見工具箱之家的採光也毫不含糊,連續的天窗幫了很大的忙。

如今在大阪市中心,越來越多的老房子被改成高層建築,在這種趨勢下,住單層建築反而成為獨特體驗,同時也更方便這種有老人的家庭。


08

在家中復刻公園散步的愜意

n o t architects studio(不是建築師工作室)設計了這座不太像住宅,反而充滿公園散步情調的房子 Weather House。拉開網格狀的「捲簾門」,公園體驗就此開始。

圍繞著整個房子,向上的外部走道擺滿了植物,就像公園步道和斜坡、中心廣場,這讓 Weather House 有了公園的氛圍。如設計師所說,「這條路將房子與周圍環境連接起來,使得它在多大程度上像一座城市,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座房子,這界限模糊起來。」

這條專屬於家中的「公園步道」將各個房間連接起來,又為不同的區域創造距離感。步道本身既可以成為休息歇腳的地方,也能成為家人聚集在一起的「小廣場」,它的不斷變化讓 Weather House 里的生活就像公園一樣豐富而自由。


09

44.4平米怎麼設計好生活?

▲ 24mm Plywood House


在住房改造類節目裡,經常能看到小面積房子的改造設計。今年 Alphaville Architects也做了一次挑戰,打造了一棟位於京都擁擠住宅區的僅有 44.4 平米的個人住宅,與常見的單人公寓相比,這棟高約 6 米的房子更有看頭。

走進室內,不規則設計隨處可見,這讓狹小的空間裡變化無窮,擁有更多可探索的地方。設計師用 24mm 膠合板把室內空間分為兩個部分,一樓的客廳、門廳和二樓露台與外部環境距離更近,用作公共空間,剩下的區域則更私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

這座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巧妙地擁有了兩層空間和差異明顯的兩個區域,從實際生活出發,小面積也能設計出令人期待的好生活。

在今天分享的 9 座住宅設計里,值得借鑑的經驗很多。

在石頭屋中,建築師既滿足了屋主想用大塊磚石的另類要求,也融合其他材料找回了實用性;

銀色管道之家、大樓梯的房子和最後這棟 44.4 平米的樓都受限於環境和基地本身的面積,但小灶台依然能做出美味的大餐;

工具箱之家則是更明顯的從屋主需求出發而進行的實用性改造,為老人把樓房改成平房,同時又合理採光,讓整個房子小而美。

安藤忠雄曾在演講中說「住宅起源於人類最根本的欲望」,在住宅改造、設計的項目里,也許建築設計師們多為居住者想一步,思路就會有大不同。住宅深刻影響著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對於很多只有一套房的普通人而言,設計一座住宅就如同設計了他一輩子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