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默克爾,德國真的沒人了?中德關係可能生變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24:16+00:00

德國作為歐洲世界中的領頭羊,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日益密不可分。默克爾執政時期,中德兩國大致以合作為主,貿易水平上升到了新的台階。

中國與歐洲同為世界的兩極,雙方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德國作為歐洲世界中的領頭羊,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日益密不可分。默克爾執政時期,中德兩國大致以合作為主,貿易水平上升到了新的台階。但如今,德國政壇出現一個變數,默克爾卸任,德國迎來一個由三黨組閣的時期。驀然之間,德國的對華政策似乎也隨之出現了一個轉向,傳出了一個對中德關係發展不利的消息。

據《環球時報》11月25日報導,於此前一天,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聯合組閣協議,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即將出任德國下一屆總理。這份協議提及「中國」多達十餘次,其中還與台灣、新疆、香港等有重大關聯,甚至還特意搬出「中國」與「人權」來並列說事。特別令人矚目的是,協議在定義中德兩國關係時,標註了「在夥伴關係方面,與中國形成系統競爭」的語句。

這份組閣協議,無疑算得上是定下了新一屆德國政府將來的執政大方向。如果從中單獨拎出中德關係,至少在朔爾茨接下來的任期內,德國會更多的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會將合作放在較為次要的位置。這與默克爾時期相比,處理中德兩國關係會有明顯不同。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包括2020年在內的過去5年裡,中國已經連續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即便在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2020年,中德兩國雙邊貿易總額仍在逆勢上漲,同比增長3%,達到了2121億歐元,並且其中德國對中國是順差關係。如今看來,這份聯盟協議,相當於是給中德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協議中幾乎句句不離「中國」的跡象來看,這與美國近幾年來的一系列對華政策相比,真是何其相似!其中還具體細化到了涉台、涉港、涉疆甚至涉人權的議題,幾乎就是某些白宮對華文件的翻版。由此看出,在將來的對華態度上,朔爾茨政府極有可能跟著白宮選邊站隊。

默克爾時期的德國,儘管在安全事務上仍然極大程度依賴於美國,但在經貿、外交等領域並不見得每次都跟美國同穿一條褲子。近幾年來美國多次打著「自由航行」的旗號,派出軍艦等前往中國南海、東海舉行軍事活動,對中國耀武揚威,德國等歐洲國家雖不免有一定程度的參與,但看起來基本都只是友情站隊,出工不出力而已。在最具敏感度的台灣問題上,美國多次試探性地踐踏「一個中國」底線,但歐洲大部分國家基本也會小心翼翼地繞開。

如果將來在朔爾茨的把舵之下,德國這艘航船駛「與中國脫鉤」的方向,無疑是一個極不明智的選擇。當今的歐洲,包括德國在內,正在面臨著至少兩個危機——

其一是通脹率,據德國央行近期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份德國的CPI指數為4.5%,另預測11月份的這一指數有可能會逼近6%。直接看看德國物價,以9月份為例,德國商品進口價格同比增長17.7%,創下近40年來的新高,其中能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情況更甚;其二是供應鏈緊缺的問題,跟美國境內差不多,德國也較為普遍出現了搶購風潮。

出現在德國身上的這兩大症狀,跟美國可以說是一個通病。由此可以得知,倘若朔爾茨政府讓德國緊隨美國亦步亦趨,無疑只會讓這些症狀加重。美國自身都是泥菩薩過河,怎有可能保住德國平安到達彼岸呢?要想解決、或者緩解德國的病症,與中國才有希望——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供應鏈樞紐、經濟發展的引擎。

當今的德國,真不知是怎麼了,似乎根本就找不到發展的方向了。離開了默克爾,德國真就沒人了,或許還會連帶整個歐盟都前景堪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