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甘油磷脂與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謝性疾病風險研究獲進展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1:24:26+00:00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林旭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曾嶸研究組合作,分別在Diabetolog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了題為Associations of plasma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林旭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曾嶸研究組合作,分別在Diabetolog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了題為Associations of 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with modifiable lifestyles and incident diabete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Plasma glycerophospholipid profile, erythrocyte n-3 PUFA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cidence: a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ese men and women的研究論文。

近幾十年來,我國居民的肥胖、代謝綜合徵及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快速攀升,威脅居民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國際公認的預防和控制這類疾病經濟有效的方法,但目前人們對其在疾病過程中的複雜影響和調控路徑認識有限。近年來,包括脂質組在內的代謝組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發現疾病早期的生物標記物、闡釋疾病發生發展相關的代謝通路和調控因素提供了契機。在諸多脂質分子中,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GPLs)作為哺乳動物細胞膜含量豐富的磷脂,參與了多種生理功能,如細胞信號傳導、脂蛋白分泌和代謝,以及內質網、線粒體的功能等。大量動物研究提示,GPL代謝紊亂能引發內質網應激、以及肥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等代謝異常。迄今為止,國際上有關GPL與糖尿病、代謝綜合徵的前瞻性隊列研究有限,尤其是在亞洲人群中的研究十分匱乏。

林旭團隊與曾嶸團隊合作,通過採用高通量靶向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質譜法定量檢測了2248名參加「中國老齡人口營養健康狀況研究」志願者的基線血漿脂質組(728種脂質),其中包括160種GPLs。林旭組博士生陳雙雙和副研究員孫亮等在GPL與糖尿病的相關研究(Diabetologia)中發現:(1)8種GPLs [1種溶血磷脂醯膽鹼、6種磷脂醯膽鹼(PC)以及1種磷脂醯乙醇胺(PE)],尤其是與脂質從頭合成途徑(de novo lipogenesis pathway,DNL)脂肪酸相關的PC水平升高可顯著增加6年糖尿病發病風險(相對風險比值比:1.13-1.25;圖1);(2)其中4種僅包含飽和、單不飽和的脂肪酸醯基鏈的GPLs[PC(16:0/16:1, 16:0/18:1, 18:0/16:1)和PE(16:0/16:1)]與高精製穀物(大米和麵條),低魚類、奶製品和大豆製品攝入相關的膳食模式呈顯著正相關(P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等的資助。

圖1.基線血漿甘油磷脂與新發糖尿病風險的關聯關係

圖2.與血漿甘油磷脂相關的膳食模式

圖3.根據體力活動水平對血漿甘油磷脂與新發糖尿病間關聯關係進行分層分析

圖4.基線血漿甘油磷脂與新發代謝綜合徵風險的關聯關係

圖5.根據紅細胞膜n-3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水平對血漿甘油磷脂與新發代謝綜合徵間關聯關係進行分層分析

【來源:上海市科委_科技縱覽】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