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柑橘黃龍病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5:51:02+00:00

在柑橘植保界,長期以來都有一個認識和共性,也是大家為之談虎色變的話題,那就是柑橘的黃龍病。幾十年來,學術界和種植柑橘的朋友都一致認為,柑橘患上了黃龍病,就是如同人類患上了不治之症。因此,黃龍病還有個別稱叫柑橘癌症。

在柑橘植保界,長期以來都有一個認識和共性,也是大家為之談虎色變的話題,那就是柑橘的黃龍病。幾十年來,學術界和種植柑橘的朋友都一致認為,柑橘患上了黃龍病,就是如同人類患上了不治之症。因此,黃龍病還有個別稱叫柑橘癌症。患上黃龍病的果園,果樹投產期急劇縮短,輕則歉收或無收,重則砍樹毀園。所以,長期以來,大家對黃龍病的防治,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對於黃龍病的認識,社會上普遍的觀點,一是由於木虱叮咬了患病的植株,身體內攜帶了黃龍病的病毒,再去叮咬其它健康的植株,從而導致健康的植株被傳染。因此,殺滅木虱,成為防治黃龍病的重中之重,甚至到了政府動用行政權力來防治木虱的地步。

二是嫁接的過程中,使用了被感染黃龍病的接穗,通過嫁接傳播。因此,選用健康的接穗,採取高溫脫毒加防蟲網來培育苗木,也被科研單位和個人所推崇。

對於第二點,本人認為是正確的。不健康的接穗,嫁接到了新的枮木上,形成新的帶毒植株。在一定的條件下,毒素通過植株的生長,毒素被完全激活,從而形成新的帶毒植株。

關於木虱傳播,一直以來也是共識。但是這點,本人實在難以苟同。理由是

1,追溯柑桔的種植歷史,至少也有兩千年以上,木虱存在於世,更是一個漫長的生存進化過程,遠比柑橘出現的時間要久得多。要說它能夠傳播黃龍病,在沒有化學農藥撲殺木虱的過去,整個柑橘種群早就患黃龍病滅絕了,哪還來今天的事?

2,木虱屬於通過口器刺穿柑橘嫩梢嫩芽吸取汁液,維持生存條件的害蟲。同理,還有其它柑橘害蟲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生存。如果木虱具備傳播病毒的能力,那麼其它害蟲同樣具備這個能力且毫不遜色於木虱。這點,請生物學專家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別的害蟲不能攜帶黃龍病毒?只有木虱具備了這一超能力呢?

3,世界上第一棵黃龍病樹,絕對不是木虱叮咬出來的。中國有可考究的記載,橘逾淮北而枳。為什麼 ?地氣使然。

引起黃龍病的根本原因是植株的導篩管堵塞。這一點,跟人類的血管堵塞非常相似。為什麼會引起導篩管堵塞?本人認為,這與種植管理過程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我們知道,放眼世界,不管在哪個國家和地區,今天的整個農業,幾乎都是無機農業和化學農業。規模化種植過程中,人們普遍追求的是投入時間短,成本低,見效快的種植模式。大量的農藥和化肥的無序使用,將會造成樹體不同程度的生理中毒。中毒的形式,表現輕的,就是黃葉黃化。程度嚴重的,就是黃龍病。

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自我保護。柑橘植株不同程度的中毒,表現的形式也不同。試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1.化肥中毒。輕微的可以引起傷根,表現為生長發育緩慢,葉片薄,軟,葉綠素欠缺。重度的中毒,可引起落果落葉,植株褪化,葉脈失綠,乃至死亡。

2.農藥中毒。

當代農業追求的是省工高效。可以說,絕大多數的種植朋友,在給自己的果園噴灑農藥的時候,都喜歡把兩種或多種農藥混合施用。多的時候,一次噴藥,混在一起的農藥和葉面肥的數量達十幾種。關於農藥混用,公認的常規的認識是,農藥混合,只要不發生凝絮,沉澱,分層,發熱,冒煙等,就可以混用。卻沒有認識到,農藥混用以後,尤其是多種混用,其新的混合物內部,都會發生極其複雜的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這些物質,對作物的損害損傷都是極大的。有些朋友,喜歡用高毒農藥。其實,毒性越高的農藥,對作物的毒害就越大。有些朋友,害怕施用的農藥對病蟲害不起效果,經常隨意加大用藥劑量,卻不知道,農藥的使用劑量越大對作物的傷害就越嚴重。

3.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壤,通過水的浸潤,同樣會造成周邊的果園果樹中毒,表現黃龍病的特徵。

4.極端反常的氣象條件會導致或加重黃龍病的發生。極熱極寒,極旱極澇,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是相當不利的。

5.地域因素。在不適宜柑橘生長的環境下種植,同樣也必然會產生黃龍病。橘逾淮北而枳,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並不是說北方木虱很猖獗。相反,木虱的生理特性,表明它們不適宜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它是一種膽小,喜溫,喜靜的動物。只有靠吸取芸香科類的嫩梢嫩芽的汁液,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木虱傳播黃龍病,就是安徒生童話里的皇帝的新裝。但是,木虱危害,會造成柑橘枝梢的捲曲,變形,生長遲緩呆滯。同時,它的排泄分泌物會產生黑色的霉煙病,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果實的商品品質。


追求生存,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柑橘也不例外。當它自身遭受或感觸到外界的不良威脅時,其本身會通過一系列的反應來應對這些不良威脅,關閉其導篩管,抵禦外來因素。而這一現象發生後,往往是不可或難以逆轉的。導篩管的堵塞,就是黃龍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這一點,也是學術公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