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西康根據地大金川省委金川縣的格勒得沙共和國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22:37:49+00:00

1 9 3 5年 1 0 月 8 日,紅四方面軍二十五師在觀音橋附近的麥斯卡,以火力 掩護過河。 噶爾丹寺爭奪戰 1 9 3 5年 1 0 月 ,谷碌戰鬥結束後,噶爾丹寺守敵二十七團夥同地方反動武 裝 1 0 0 0多人,在噶爾坪頭人鄒家包包負隅頑抗。

1 9 3 5年 1 0 月 8 日,紅四方面軍二十五師在觀音橋附近的麥斯卡,以火力 掩護過河。

土陶飲水管,我國古代水利管道,位於大金川東岸的咯爾鄉復興村。飲水管為土陶燒制而成,未上釉,表面呈棕黃色,陶土土質較細,製作規範,各部位尺寸準確。千年前的這項水利工程,讓千年後的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和猜測。無論做什麼樣的猜測這項偉大的工程仍然閃耀著這個部族智慧的金光。

乾隆第二次用兵金川,克小金後,由當垻直指咯爾丹斯喇嘛寺,企圖一舉攻克。清軍數千之眾屢攻難克,繼而改變戰術,團團圍困,以斷糧絕水守株待兔,卻不知有土陶飲水管之迷。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仍然不見乞降。只得晝夜炮轟,強攻硬戰,方才奪得該寺,喇嘛廟的石碉及建築群因此損毀嚴重。但土陶飲水管卻幸運的保存了下來。

1946年3月2日,黎光明以請春酒為名,宴請杜鐵樵。席間,顧德源用斧頭擊傷杜鐵樵,黎令衛兵開槍將杜擊斃。杜鐵樵伏誅後,其子杜錫銘立即在沙耳、丹札木、下茹寨、咯爾丹斯等地調集武裝300餘人,由杜錫銘、朱湘藩、李興武、高洪斌、羅坤山、趙天全、汪榮疆(靖化縣警察中隊長)等帶領圍攻縣府,占領電台和郵政局。經過一場激烈戰鬥,終因眾寡懸殊,杜錫銘等人攻進縣府大院,黎光明及縣府助理秘書、3名保安隊分隊長、5名保安隊士兵罹難。

黎光明遇害後,樊鳳麟在《悼黎》一文中說:"他以和風車作戰的精神去剷除積年戕官逐吏之惡霸杜鐵樵,正所謂毒蛇在手,壯士斷腕。然而他竟把自己的生命變成壯丁之腕……終於喋血邊境,埋骨遐荒。"中山大學校長朱騮先(朱家驊)聞之,悼嘆:黎光明同學嫉惡如仇,認真推行政令,以文官不惜死而殉職邊區,不辜負革命策源地之薰陶也

咯爾鄉的「首府」尕郎街,是典型的嘉絨地名,是咯爾丹斯祖輩留下的榮耀。因為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和包容式發展,其一,成就了金川人思維活躍,勇於開拓的品質;其二,使金川成為全州教育開發最早的縣之一;其三,促進了金川在短時間內一躍成為本州農墾文化發達的農業大縣之一。咯爾鄉下轄四個行政村。五甲村毗鄰馬爾康市黨垻鄉和慶寧鄉,境內的德勝村,過去是全鄉最大的牧業村,過去是全鄉農產品多種經營最大村,現在是全鄉金川電站的最大「搬遷村」。

儘管尕郎這條嘉絨的天街已失去了過往的輝煌,尕郎街是咯爾丹斯的「腹心地」,咯爾丹斯是咯爾鄉的「落塘地」(最好的土地)。

據一位藏族老文人說:咯爾丹斯意為「富足吉祥的大壩子」。咯爾成鄉的建制時,將嘉絨語中這個吉祥的地名用作了本鄉的鄉名。咯爾丹斯花似錦, 沙耳尼村

咯爾的山巍峨而青翠,險峻而秀美,水柔美而養人。除五甲村而外,全鄉是「兩溝水養三方人」,兩溝水即復興堰、大堰。三方人即德勝村、復興村、金江村。水是家鄉的靈魂,有了充足的水源,家鄉就充滿了活力、充滿了靈性、充滿了希望。舊時,有文人描繪家鄉的朝向是「背靠青山搖錢樹,面朝江水聚寶盆」(橫批:山靈水秀)。可見家鄉對水的依戀了。為了更好地詮釋清楚水對於家鄉的意義,我來講兩則發生在家鄉的關於水的故事。

一說「乾隆王打金川」時,到了戰爭的最後關頭,大金土司被迫退守現在咯爾丹斯喇嘛寺。該喇嘛寺建於一山包頂上,東南向,季節性發水深溝;西北向金川江;東北向一低洼溝型地帶,清軍長時圍而不攻,企圖餓死、渴死堡壘中的土兵。

但土司早有準備,在退守堡壘前,土司即從8公里以外的高山上引來甘泉,供堡壘戰鬥人員飲用。水利工程管道用黃泥燒制,管道與管道間的接口處用絲紋相銜接,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項技術的運用是相當成功的。

而物理學原理就運用得更加完美了,在海撥3000餘米的高處,將水引至海撥2200餘米的底窪處,再利用水的巨大衝力把水送上2400餘米的堡壘中,其衝力綽綽有餘。這項工程的實施,為土司的最後抵抗和談判增加了籌碼,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二說民國初期,復興村(咯爾丹斯)為了將流經德勝村(德石堤)多餘的水引入本村使用,鄉紳們商議報告縣府撥付銀兩,並協調此事,縣府同意協調但無銀兩可撥。於是,鄉紳、長老們緊密鑼鼓,籌糧、籌款、籌勞、籌力,並在無任何測量技術的情況下,憑一隻墨斗、一碗水和肉眼完成了近7公里的測量,渠段中還有複雜地質狀況需要應對,還建了一段200餘米,僅能供小孩爬行而過的過水涵洞。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家鄉父老鄉親創造的奇蹟。

咯爾最美的景色是梨花、紅葉,是觀賞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全域地和目的地。境內農家樂和鄉村旅館、飯店不斷增加,接待能力不斷提升。咯爾後山藏著「高原湖泊群」旅遊資源,包括長海子、黃鴨海子、爛泥海子、黑海子、五色海子,上魚海子、下魚海子、中魚海子,她們個個緊密相連又各具特色,尤如天宮散落的明珠,璀燦奪目。


飲水管為土陶燒制而成,未上釉,表面呈棕黃色,陶土土質較細,製作規範,各部位尺寸準確。每根管長(含榫頭)90厘米,外圍直徑12厘米,中間部分略初1厘米。每根管子都分為公榫端和母榫端,公榫長度與母榫深一樣,都是3.5厘米,公榫直徑與母榫口直徑為5.5厘米,土陶管過水直徑3厘米,壁厚4.5厘米。埋藏深度一般在1.5米以下,根據鋪設線路的地形,有的地段深達5米。

從咯爾復興出土的土陶飲水管陶土與當地土質作比較,其成分基本相同,均為高嶺石、蒙脫石、石英和長石;其顆粒大小,土質顏色都無差異。假設是其他地方生產的水管,近萬根的運輸也存在較大的困難,很難保證不受損失。可以斷定,土陶,飲水管就是當地加工的。

在大金川東岸的咯爾鄉復興村埋藏著歷史悠久的土陶飲水管。咯爾鄉復興村有一座建在山崗上的苯波教古老寺廟,臨大金川江的一面為懸崖峭壁,後方和左右均為陡坡,只有背後的坡下端才與咯爾嘎南咯相連。地勢十分險要,在此可將沙寧、慶寧、勒烏、黨垻盡收眼底。

咯爾丹斯喇嘛寺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裡塑有一尊觀音菩薩,菩薩的肚臍能流出聖水,很靈驗。一時間四周各地的信眾蜂擁而至,希望得到菩薩的保佑,有時全然無望,滴水不下,有時三五兩滴滴於祈禱者手心,求神者感慨萬分,奉上貴重物品。其實這"聖水"正是源於土陶之水,暗設機關,由人操作。由此咯爾丹斯喇嘛寺積累了大量的財務。飲水管源頭是在咯爾後山一處叫龍王水井的山泉水,順山勢而下至嘎南格,然後上一個小緩坡,抵達終點咯爾丹斯喇嘛寺,線路正好呈"V"字狀,全長7.5公里,需要水管8400餘根。

1000多年前的咯爾土陶飲水管,是東女國後裔智慧的結晶,是一項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如何將7.5公里長的水管準確無誤的通過各種複雜的地形又如此隱蔽的實施工程,實在讓人對千百年前先人們的高超的技藝投去敬畏的目光。能夠就地取材,解決水壓、防凍、防漏、防腐、防老化問題,乃便是今天,仍有可借鑑之處。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當地的人民公社曾依照出土的陶管進行大規模的仿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令人遺憾的是此次仿造以失敗而告終。以後便無人在作類似的實驗了。據稱,在八十年代中期當地一家老百姓在修建房屋時屋基下發現了大量燒制好的土陶水管,估計是存放水管的庫房,為使這些水管不遭到破壞,主人將這些水管重新埋好,在上面修建起房屋。

四川阿垻州金川縣觀音橋鎮麥斯卡

格勒得沙共和國(1935年11月8日-1936年7月),是一個位於中國四川西部,存在時間短暫的蘇維埃政權。

格勒得沙是嘉絨藏語的譯音,意藏族人民。首都位於綏靖(今四川省阿垻州金川縣城)。

觀音廟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屬於藏傳佛教之中的寧瑪派系。寺廟始建於公元1806(清嘉慶十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現總占地面積近30000平方米。

川軍聚集大量兵力堵擊,加之紅軍的渡船觸礁沉沒,渡河未獲成功。

以今金川鎮為中心有主要古道 7 條 。東 路 3 條 :

一條經沙耳、咯爾、烏龜 石 、出銀廠溝通小金縣兩河口再過虹橋山,經理縣、汶川縣到成都;

一條徑勒 烏、萬林、翻萬里城梁子通小金縣撫邊;

一條經獨松、安寧、卡撒、翻空卡山 通小金,再翻巴朗山,出臥龍、經灌縣至成都。

.南路一條,經獨松、安寧、馬 爾邦、馬奈通丹巴縣,再過大雪山到康定。

西 路 2 條 ;一條經沙耳,撤瓦腳、 太陽河、觀音橋、二嘎里通壤塘縣;

一條由觀音橋經俄熱通往道孚縣。北 路 1 條 ,經沙耳、咯爾通馬爾康縣。

解 放 初 至 1 9 5 7年 ,以城廂、沙耳、觀音橋為中心,整修拓寬部分古道。

其 中主要有:城廂— 勒烏— 咯爾;城廂— 沙耳— 慶寧— 咯爾;

沙耳, — 慶寧— 撒瓦腳;安寧— 卡撒— 馬爾邦。

觀音橋— 馬爾康縣松崗; 觀音橋— 壤塘縣蒲西,共整修路段合計 623km

9 日 夜 ,川軍估計紅軍不會再渡河,為 慶 祝 8 日 的 「勝利」,大部分守河的川軍參加 「慶功」晚會喝青稞酒去了,此時紅軍以少數兵力繼續佯攻,大部分兵力待夜 靜時 ,在觀音橋上游歐多寺處用木箋暗渡。歐多喇嘛廟


此處沿岸全是懸岸 \敵軍疏於防守 , 紅軍未打一槍,暗渡成功。

川軍發現紅軍已渡河,即往深山老林潰逃。紅軍渡 河後,快速翻越亞頂山、白鶴山,往周山地區進擊。



四、 噶爾丹寺爭奪戰 1 9 3 5年 1 0 月 ,谷碌戰鬥結束後,噶爾丹寺守敵二十七團夥同地方反動武 裝 1 0 0 0多人,在噶爾坪頭人鄒家包包負隅頑抗。

直抵瀕河噶爾丹寺,師克舍圖枉卡

咯爾鄉,金川縣,噶爾丹寺,供水系統,復興村。在50年代末大規模農田基本建設的改土造地過程中,四川省阿垻州金川縣咯爾鄉復興村的農民們在黃土碉原噶爾丹寺附近地下挖掘出供水系統

《平定兩金川方略》僅在金川一縣內就提到了舍齊寺、拉枯噶爾丹寺等諸多本教寺院

紅軍在谷碌戰鬥後,兵 分 3 路向噶爾坪頭鄒家包包進擊。1 0 月 1 1 日,晨 6 時許。

噶爾丹寺坪東沿山一帶,遍地紅旗,到處響起衝鋒號,紅軍從大坪、 大路、炮台向敵軍發起進攻,前三次進攻失利,第四次採取迂迴包圍進擊方式 進 攻 ,在占領開闊地快要進入村寨時,守敵強迫老弱婦幼走在前面擋子彈,向 紅軍發起反衝鋒。紅軍為了不傷群眾,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

一 時整個噶爾坪 頭到處是拼刺刀的喊殺聲 ,敵軍絕望的嚎叫之聲,混成一片,經過一天的戰鬥, 敵人潰敗,夜幕中倉皇向綏靖逃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