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童話、武士道與冒險故事:看動畫片《國王排名》你看到了什麼?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2:15:22+00:00

日本動畫劇集《國王排名》日前獲得不少關注,尤其是片中失聰且失聲的波吉王子,令很多觀眾動容。另一方面,雖然《國王排名》看起來是歐式風格,觀眾也可從中讀取到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歷史信息。

記者 | 潘文捷

編輯 | 黃月

日本動畫劇集《國王排名》日前獲得不少關注,尤其是片中失聰且失聲的波吉王子,令很多觀眾動容。這部被譽為「霸權番」的動畫片講述的是,在一個衡量「國王排名」(即國家豐饒水平、擁有勇者數量以及國王強大程度)的世界裡,波吉王子因身體缺陷被視為不適合繼承王位,而他卻和夥伴一起在旅程中遭遇逆境並逐步成長。城堡、國王、魔法,這部動畫片擁有豐富的童話元素,同時也因著力於人的複雜性而超出了普通的兒童故事。另一方面,雖然《國王排名》看起來是歐式風格,觀眾也可從中讀取到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歷史信息。

熟悉又陌生的童話

英國作家、文學評論家A.S.拜厄特曾在《紐約時報》撰文稱,《哈利·波特》系列裡充斥著對各種各樣兒童文學派生主題的拼貼,是為那些「想像力局限於電視卡通和肥皂劇、真人秀、名人八卦的誇張鏡像世界」的讀者而寫的。她在批評中也指出了該系列流行的部分原因——敘事套路的存在可以讓兒童立刻辨認出那些熟悉的內容,方便孩子的想像。

其實,觀眾也可以從《國王排名》裡辨認出很多經典故事的套路:波吉光著身子走在回城堡的大道上——《皇帝的新裝》;二王子戴達的魔鏡——《白雪公主》;波吉被推下火焰叢生的「地獄之門」——《魔戒》……這些內容既有熟悉的成分,但又以陌生的劇情串聯起來,給讀者帶來新鮮的體驗。

給兒童看的故事常常是黑白分明的,正派和反派都很清楚明白,比如白雪公主和黑心後媽、皇帝和說真話的小男孩、奧特曼和小怪獸,而較少表現出角色的複雜性。在《淺析〈格林童話〉人物形象特徵及其文化意蘊》一文里,作者鮑俊琴按照功能性把《格林童話》裡的人物劃分為受害者形象、壓迫者形象和救贖者形象三大類:受害者形象包括「美麗女孩、小兒子、社會底層」,壓迫者形象有「繼母、哥哥、權勢者」,救贖者形象包含「王子、小妹妹、矮人和精靈」……

在《國王排名》裡的第一集,觀眾幾乎要落入這個童話傳統的俗套——可憐的聾啞人哥哥是受害者,繼母和弟弟是壓迫者。但隨著故事逐步展開,我們發現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

如果按照作家E·M·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裡的說法,很多童話故事裡的人物基本都是扁平人物(也稱類型人物、漫畫人物),也就是說,他們的只是為了「表現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性」,為了某個固定念頭而存在。

雖然《國王排名》的人物線條都比較少,形象看起來很卡通,甚至可以符號化,例如波吉的V型嘴巴、卡克的眼罩式設計,但角色的性格卻符合圓形人物的特徵,也就是擁有複雜的性格特徵,並不是好人全都好、壞人全壞透,而是更為貼近生活中人物的本來面目。

例如,「後媽」希琳王后出場是一個仰角構圖,觀眾可以看到她尖勾的鼻子和嚴厲的面貌,一股壓迫之氣迎面而來。到她決定讓自己的兒子戴達成為新國王時,觀眾對她的不滿達到了頂峰。但之後觀眾被告知,她不僅因波吉而學會了手語,還數次擔憂波吉安危到了忘我的程度。至此觀眾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她之前的種種舉動是否還有其他意味。

再比如,多瑪斯看起來英勇善戰、形象正面陽光,卻一味服從上級指令,像是阿倫特「平庸之惡」的漫畫人物再現,可他又並非完全麻木不仁,對自己背叛波吉心存負疚,這又讓他的形象進一步豐滿了。除這兩者之外,《國王排名》中的很多角色都有類似的複雜面向——在這個意義上,《國王排名》是一個成人的童話,因為它承認並面對了人的複雜性。

看見日本元素

《國王排名》中的一些打鬥有歐洲劍術的特點,波吉的場景里則有日本劍道的元素,例如他防禦時的中段站姿是劍道的基礎姿勢。波吉的設定是躲避技能拉滿,但進攻技能幾乎為零。因此在波吉與戴達的交鋒中,波吉的躲閃式打法被認為是卑鄙的,「他那樣就像是在愚弄全力以赴的對手。」多瑪斯也對波吉說:「這絕非王者應使的劍術,你要與他正面交鋒。」波吉在勸說下放棄了防禦,結果挨了一頓痛打。

這種想法是不局限於某一種文化的。「在原始人與孩童的觀念中,戰鬥一定要堂堂正正,這種原始的意識里蘊含的勃發的道德生機,不正是所有文武之德的起源嗎?」《武士道》一書的作者新渡戶稻造認為,不論是西方的騎士精神,還是東方的武士道,都崇尚男子氣概、冒險精神以及道德感。

不過從武士道的角度看,多瑪斯等人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首先一重辯護當然是波吉並沒有「愚弄」對手,他已經盡了自己的全力。何況,鈴木大拙在《禪與日本文化》裡談到,劍士從一開始就應該無心於博弈的結局,不讓任何得失的想法存在於心中。戴達總是想著輸贏才是犯了大忌,因為自我意識凌駕於注意力之上,會干擾人的發揮,而波吉要次次躲閃成功必須全神貫注——他是真正掌握了劍道精髓的那個人。

另一方面,哪怕令對手震撼,波吉也沒有意存驕矜,被打得灰頭土臉也仍起身迎戰。之後波吉對陣身材巨大的冥府騎士團團長時,更是毫不退縮地迎了上去。「劍道的秘訣就是絕不怕死。」鈴木大拙說,所謂的武士道即決意死亡的意志。可以說,波吉的行為舉止是符合武士道的精神的。

拋卻打鬥場景不談,我們觀察故事的整體走向可以發現,波吉的故事是一個標準的追尋故事。按照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中所說,一場追尋包括五個因素:(1)一位追尋者,(2)目的地,(3)聲稱去那目的地的原因,(4)路上遇到的挑戰和考驗,(5)去目的地的真正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波吉的故事和《指環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星球大戰》講述的都是類似的故事:主人公外出冒險,他們最後可能會拯救世界,但是旅程真正重要的其實是認識自我。

但波吉的旅程也有值得注意的不同之處。在《國王排名》的設定中,國家的豐饒、麾下勇者的數量以及國王本人如何像勇者一般強大, 這些要素的綜合排名是所謂的「國王排名」。這個國家隨著波吉父親伯斯的去世而陷入了排名下降的擔憂和焦慮之中,不論是戴達、波吉還是希琳、多瑪斯,他們的共同利益其實都在於提高國家的實力,但不同的人物基於自己的立場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主人公外出冒險,尋求壯大自身和王國的機會,提高國王排名,這一設定也不禁令人想到幕府時期和明治時期日本面臨嚴重危機都曾派出使團對西洋各國進行訪問的歷史。向歐美各國的學習也的確在後來幫助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在這一重意義上,雖然說在波吉的生活里王國、城堡、王子、騎士團、魔法等設定看起來非常歐化,但我們從歐式風格和架空設定中依然不難識別出日本歷史的影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