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俄T-80坦克現身克里米亞,已進行改裝防禦烏克蘭無人機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4:16:45+00:00

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24日報導,俄羅斯T-80坦克在克里米亞現身,裝備了簡易反無人機裝甲,可能還可以對付攻頂飛彈。

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24日報導,俄羅斯T-80坦克在克里米亞現身,裝備了簡易反無人機裝甲,可能還可以對付攻頂飛彈。

【網絡視頻顯示俄羅斯T-80坦克炮塔上方安裝了籠狀裝甲】

報導稱,至少有一輛俄羅斯T-80坦克在克里米亞被發現,它的特殊裝甲看起來很奇怪。最近,這種裝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俄羅斯的坦克上,似乎主要用於防禦遊蕩彈藥和武裝無人機的攻擊。這一解決方案是俄羅斯坦克防禦能力提高的趨勢的一部分,很可能是受到去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期間無人機發射彈藥造成的破壞的啟發,它可能至少有一些降低某些攻頂飛彈效能的能力。

上述增加到俄羅斯坦克炮塔頂部的籠狀或屏風狀結構是粗糙的金屬結構,類似於板條裝甲,顯然是為了防止從上方發起的攻擊。當然,傳統上坦克防護的重點是車體和炮塔的側面和前部。在克里米亞拍攝的視頻中看到的裝甲是較為常見的設計之一,但這一概念似乎還沒有被標準化,這表明這項工作可能正在進行,至少部分是在實驗中。

一些觀察家認為,這些頂部安裝的屏蔽結構是對先進反坦克飛彈(如美國的「標槍」)構成威脅的回應,這些飛彈從上方展開攻擊,現在烏克蘭軍隊已經裝備。雖然它的主要功能可能是防護遊蕩彈藥和無人機發射的彈藥,但這種金屬結構可能會干擾反坦克飛彈的爆炸順序。以「標槍」為例,它可能會降低其串聯彈頭的有效性,而串聯彈頭是專門用來摧毀爆炸反應裝甲(ERA)的。即使這種籠子不能完全阻止像「標槍」這樣的飛彈,也能降低坦克被擊毀的概率。「標槍」只是一種威脅,還有其他不太複雜的反坦克飛彈,這些防護裝置也可能提供一些防護。

【俄羅斯坦克側裙邊安裝的布袋狀爆炸反應裝甲】

無論如何,俄羅斯幾乎肯定正在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吸取教訓,當時亞塞拜然軍隊使用土耳其製造的TB2無人機,配備MAM-L精確制飛彈藥和其他武器,對亞美尼亞軍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MAM-L能在重型裝甲上產生毀滅性影響,尤其是在大量使用時。

加裝這種裝甲的另一個驅動因素可能是同樣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被廣泛使用的以色列製造的Harop遊蕩彈藥。如何保護地面部隊不受遊蕩彈藥和無人機的攻擊,這一問題現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值得注意的是,與「標槍」一樣,TB2無人機和MAM-L彈藥現在都已經進入烏克蘭軍隊服役。此外,烏克蘭軍隊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更簡單、更小的無人機,包括四旋翼直升機,配備改裝的迫擊炮彈和其他爆炸性有效載荷,以攻擊該國東部由俄羅斯支持的部隊。

除了籠式防護外,最近還看到俄羅斯的坦克裝備了其他類型的外部裝甲,包括外殼周圍的金屬屏障,以及安裝在炮塔後部的金屬屏障。這些裝置讓人聯想起蘇聯坦克上安裝的各種結構,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聚能反坦克武器。在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期間,類似類型的板條裝甲也經常出現,這種類型的裝甲也是伊拉克戰爭的主要裝備。

俄羅斯坦克更先進的保護設備也在不斷地出現,包括主動保護系統,如Shtora,一種干擾雷射指示器和雷射測距儀的光電系統。一小部分最新的T-90M和T-72B3坦克擁有主動防護系統,可能能夠抵禦大多數反坦克飛彈和速度較慢的高爆反坦克彈藥(HEAT)。

【烏克蘭軍隊已經裝備了土耳其的TB2無人機和MAN-L彈藥】

據報導,另一種主動防護系統包括一個熱發射器,可安裝在坦克通氣管上,與坦克本身保持更遠的距離,顯然用於誘騙或迷惑反坦克飛彈的導引頭。

雖然板條裝甲、ERA和主動防護系統以前都見過,但最新穎的還是炮塔頂部的籠子。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構的性質表明,它們是由軍方單位臨時組裝的,而不是由維修單位或工廠作為產品提供的,有些甚至還沒有上漆。

這一切都表明,俄軍正在迅速採取行動實施這一額外的保護,尤其關注無人機的攻擊。這些籠子的出現並不一定意味著俄軍正在為即將到來的軍事行動做準備,但很可能是一項緊急指令的結果,該指令要求採取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日益增長的不對稱威脅。如果成功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在未來看到更標準化的頂部屏蔽或籠子裝甲。

另一方面,烏克蘭部署的TB2和其他武裝無人機,以及「標槍」反坦克飛彈,確實改變了俄羅斯西部邊境的平衡,如果莫斯科在該地區發動進攻,那麼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籠子裝甲更廣泛地出現。

最後,俄羅斯老舊坦克上簡易強化防禦措施的泛濫反映了該國裝甲現代化計劃的緩慢步伐。最重要的是,新一代T-14坦克計劃(其特點是無人炮塔、改進的被動裝甲和專門用於對付反坦克飛彈和步兵反坦克火箭的主動防護系統)被推遲,計劃裝備數量大幅減少。

作者:微胖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