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陪伴我度過青春的四合院,一磚一瓦都刻在心中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4:19:49+00:00

我從童年到青年二十多年間,是在北京的四合院裡度過的。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陪伴了我的成長,牢牢地刻在心中,永遠揮之不去。何大齊 圖四合院的格局1945年初春,我四歲多的時候,全家搬到了西安門的大四合院裡居住,這是一座有三進院子,將近30間房的大宅院。

我從童年到青年二十多年間,是在北京的四合院裡度過的。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陪伴了我的成長,牢牢地刻在心中,永遠揮之不去。

何大齊 圖

四合院的格局

1945年初春,我四歲多的時候,全家搬到了西安門的大四合院裡居住,這是一座有三進院子,將近30間房的大宅院。

這座住宅位於西黃城根大街,因為西黃城根大街是南北向的,所以我家大門是坐西朝東。走進大門,是一個四方形的小院子,這是為進第一個院子準備的。迎門是一座磚影壁,正中間掛著一塊木製的豎匾額,用顏體楷書寫著「迎祥」二字,黑字紅底黑木框,十分莊重。影壁前放一口魚缸,兩旁有木製的大花盆,種著結滿果實的石榴樹。靠北側,有一棵十幾米高的大絨花樹,枝葉覆蓋了半個院子。繞過影壁,又是一面牆,牆頭裝飾有用磚瓦砌成的小花欄,中間有四扇綠色屏門,上面用紅油漆塗出了四塊棱形,寫著「吉祥長久」四個大字。進門後迎面是一個木製的影壁,靠北側是一片竹林,繞過木影壁,就是東西向長條形的第一個院子,在傳統四合院中這叫一進院,我們管它叫前院。院子裡五間南房一溜排開,西側是兩間房,北面是進入第二個院子的通道,也叫垂花門。因為這個門的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它下面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所以稱為垂花門,是外院和內宅(正院)的分界線。進門兩側是遊廊,東西各三間,每間遊廊的牆上都開鑿出一個什錦漏窗,每個窗子的外形不同,有五邊形、六邊形、扇面形、桃形、圓形和十字形。兩面鑲有玻璃,裡面裝上電燈,粉紅色的燈罩,每到除夕夜都會燈光大亮,光彩鮮艷,增加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進垂花門就進入了正院,三間高大的北房,也叫正屋,我祖母的居所,她在家裡輩分最高。正房東西兩側,各有一間略小些的耳房,東西廂房各三間,這是第二個院子。從東耳房的夾道,可繞行到第三個院子,我們稱為後院。後院正北有三間後罩房,東北角有一間祭祖的祠堂,院子東西各有廂房二間,西邊是我父母的臥室,東邊改做廚房用了。

後院的西北角還有一個跨院,兩院中間隔著一道牆,這裡裝有四扇屏門,也是綠色的,上有紅色菱形,書寫著黑字「德、義、淵、閎」,左右各開一個花格鏤窗,前後鑲著玻璃,裡面裝有電燈。這個西跨院裡有四間北房,最西邊的一間是通往後門的過道。因為我們的宅院在大街上是坐西朝東,所以比傳統的坐北朝南的三進式四合院,就多出了兩個小跨院,一為進門折向,一為西北角後門。

這座四合院總面積有一千四百多平方米,樹木多、種類多,有絨花樹、槐樹、臭椿樹、香椿樹、花椒樹、蘋果樹、海棠樹、丁香樹、桃樹、棗樹、杏樹、石榴樹,還有葡萄、藤蘿和一小片竹林。

一進大門首先看到的是絨花樹,學名叫合歡樹,它的樹形優美,葉形雅致,盛夏時粉紅色的絨花開滿枝頭,有色、有香、輕柔、舒暢。種在庭院入門處,撲面而來的就是喜慶歡樂。從屏門轉入前院,右側有一個九平方米大小的花池子,裡面種有三四十棵翠竹,微風吹拂,竹葉和竹干,就搖頭晃腦,發出嘩嘩的互相碰撞的聲音。到了春天,竹筍從地下拱出來,一派生機。這時給竹子澆水就是我的活兒了,我用水桶打水,隔幾天澆五六桶,竹子眼看著往上拔節。前院五間南房的後面,是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樹,我們三個孩子拉起手來才勉強合抱住它。它的枝幹粗壯,樹冠高達二十多米,相當於五六層樓房那麼高,把五間南房全都罩在它的傘蓋下。樹高鳥自來,每天無數的麻雀、喜鵲等在上面跳躍、覓食、鳴叫,在樹的枝杈上有好幾個鳥窩。

垂花門外的西側有一棵花椒樹,每到夏天,結出深紅色的花椒,一嘟嚕一嘟嚕地垂下來。花椒特有的香味,很遠就能聞到。可能花椒的味道能驅蟲,所以這棵樹幹乾淨淨的,從來不長蟲子。把花椒摘下來,晾乾就可以當做飯的調料了。

四合院的花草樹木

正院東西兩邊各有一個花池子,西邊是棵蘋果樹。每到秋天,枝頭掛滿了大紅蘋果,摘一個咬一口,有一股香蕉味,奶奶告訴我這個品種好,叫香蕉蘋果。東邊種著一棵海棠樹,和蘋果樹的大小相當,有一房那麼高。春天海棠花開了,滿樹粉紅色的小花,散發著陣陣清香味。待花落後,就結出綠色的小果子。到了秋天海棠漸漸變紅,隨著風在樹上搖曳。摘一個吃到嘴裡,有些酸澀,我們這些孩子都不喜歡吃,所以大部分就讓麻雀之類的小鳥給啄食了。在東廂房的前面有一棵桃樹,不知為什麼,它長了很多害蟲,也從沒想過要給它打藥,所以樹葉和果實,每年都被蟲子蠶食的千瘡百孔。正院的西北角,有一個小跨院,裡面長了一棵十米高的香椿樹,每到春季長出嫩芽時,我就在竹竿頭上綁上刀片,把香椿芽割下來,收集到笸籮里,交給母親做菜,炸香椿魚、香椿拌豆腐,大家都愛吃。後來小跨院的地下,也滋出了很多香椿的小枝條,隨手就可以摘下許多香椿嫩芽了。

後院的東北角,有一棵巨大的臭椿樹,樹幹粗大,直徑可達60厘米,樹冠也有20多米高,從樹葉上看和香椿十分相像,但它的葉子和花都散發著一點微臭味,所以叫「臭椿」。聽說這種木材特別適合做鼓用,而且它的纖維是造紙的上好材料。後來因為樹長得太大了,都影響到鄰居家的房子安全了,有一天父親就找了很多伐木工人來鋸樹。先把枝杈都鋸下來,後鋸主幹,因為太高太大,不能從根上鋸,否則倒下會砸到房子。只見他們把樹從上往下分成四段,要不然也運不走啊!我在旁邊守著看,心裡有淡淡的惆悵,心裡想著這麼大的一棵樹,得做多少個鼓和多少紙啊,只是往後見不到它了。

後院三間後罩房前面,有一棵粗大的老藤蘿,枝杆屈曲盤旋,有如巨蠎攀附在白色的藤蘿架上。每當四五月份的時候,紫色的藤花盛開,像葡萄似的一串一串的紫藤花散發出香味,引來了蜜蜂上下飛舞。把紫藤花摘下來,用水清洗乾淨,拌上白面上鍋蒸熟,再蘸點兒白糖吃,那可真是香甜啊。所以我給它起名叫「三好」——好看、好聞、好吃。

在後院的西側,有一棵白丁香,這是一種灌木,從地面長出許多枝條,四下散開。每當四五月份的時候,開滿了白色小花,花色潔白淡雅芬芳,滿院生香。家裡人每天都在樹下,擺上桌椅,喝茶、吃飯、休息、看報,聞著花香,那真是沁人心脾。

作者與父母、姐姐在前院的木影壁前,左側為院中竹林。

進入西跨院有一棵大棗樹,秋天大紅棗掛滿枝頭,我就用竹竿往下打,弟弟妹妹們就都蹲在地上撿,這棗又甜又酥又脆,樹梢上的棗,竹竿夠不著啊,就讓它一直掛在樹上吧!到深秋樹葉落光了,只見深紅色的棗掛在枝頭搖晃,引得小鳥飛來站在高高的枝上飽餐。起風了,那些早已熟透的棗被吹下來,著地就爛成一攤棗泥了,不留神踩在腳下就一滑,母親總喊我們別踩,弄髒鞋是麻煩事兒了,但也擋不住我們偷偷去踩的行為,這也是初冬院中的一景了。

院子裡高的是樹,低的就是花草了。有玉簪花,俗稱玉春棒,喜陰濕,所以種在前院南屋前的花池裡,這兒太陽曬不著。綠色的大葉子,托起一簇一簇白色的花朵,花片肥大,可以摘下來放在淺瓷盤中,用水浸泡養著,放在書桌前聞香觀賞。

在正院的西廂房前種著一排馬蓮草,它的葉子細長,青綠色有韌性。端午節到了,我就把馬蓮剪下來,給忙著包粽子的媽媽做捆綁的繩子用。每年夏天,馬蓮草會開出紫色的小花,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所以年年自動長出葉子,經久不衰。

正院的花池子裡還種有黃花,每到夏天都盛開大朵的花,摘下來晾乾,就是食用的黃花菜。把黃花、木耳、雞蛋、豬肉片一起炒,就是著名的木須肉,也是我的最愛。(責編:李崢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