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指導|文言文斷句題型指津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8T02:44:16+00:00

一、據語法結構抓主謂賓斷句(依主幹,先易後難,攻破難點。)主語之後一般不斷句(「……者……也」式判斷句的主語之後應斷句)。謂語之後如果沒有賓語、補語就要斷句;如有賓語、補語一般不斷句,但「曰」「雲」「言」等字作謂語時,要和它的賓語斷開。


一、據語法結構

抓主謂賓斷句(依主幹,先易後難,攻破難點。)


主語之後一般不斷句(「……者……也」式判斷句的主語之後應斷句)。謂語之後如果沒有賓語、補語就要斷句;如有賓語、補語一般不斷句,但「曰」「雲」「言」等字作謂語時,要和它的賓語斷開。賓語之後一般應斷句,定語和其修飾的中心詞之間一般不斷句。文言文語序和現代文語序基本相同,即主語在前,謂語、賓語在後,修飾語—般在中心詞前。


1 名詞、代詞常做主語、賓語等,斷句時可先找出名詞,這些名詞如果做主語,那麼其前面就可以斷句;如果做賓語,那麼其後面就可斷句。


常見名詞有:人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地名等


常見代詞有:吾、余、予(表示「我」),


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表示「他」)。


常見的謙辭:下官、竊、寡人、孤、仆、愚、妾、賤妾、婢子等。


2 動詞:謂語大多數是由動詞充當,而謂語又是構成句子的核心,我們只要抓住謂語動詞,根據動詞位置及和前後詞語關係,進行推斷,就能提高斷句準確率。


典型例題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方進知/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長/雖外戚/然以能謀/議為九卿/新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


B.方進知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長雖外戚/然以能謀議為九卿/新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


C.方進知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長雖外戚/然以能謀議/為九卿新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


D.方進知/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長/雖外戚/然以能謀議為九卿/新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


【答案】B 


方進知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長雖外戚,然以能謀議為九卿,新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


[參考譯文]


翟方進,字子威。汝陽人。十二歲時,父親去世,愛好學習,做了一個小官吏,多次被掾吏責罵。蔡父認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說:「你有封侯的相貌,應該研究經術得以發展。」於是辭別他的後母,想要西行到長安學習經學,後母可憐他年紀尚小,隨他到長安,織布做鞋供方進讀書。翟方進智慧才能有餘,兼通法律條文吏事。當初,定陵侯淳于長雖是外戚,然而憑藉才能謀劃做了九卿,剛任職,方進獨和淳于長交往,稱讚舉薦他。等到淳于長犯大逆之罪被殺時,和淳于長相好的眾人皆因淳于長免官,而皇上因為方進是重臣,替他隱瞞此事,方進內心慚愧,上疏謝罪請求免職還鄉。皇上答覆說:「定陵侯淳于長,代理偏將軍事,讓他到舞陰,李氏終於投降。


二、據虛詞

文言文中的虛詞往往有它們固定的位置和作用,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關鍵所在。在斷句中,具體要關注以下幾類虛詞:


常見句首發語詞:蓋、夫、且夫、今夫、嗟夫、至、若、至若、若夫等


常見句首關聯詞:「苟、縱、故、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然則、豈、豈若、宜、誠宜、何嘗、凡、微等


常見句首的時間詞:「向之、未幾、已而、 既而、俄而(俄頃)、是時、昔者、囊者、向者、、方今、有頃(頃之、頃間)、乃今(乃今而後、而今而後)」等,一般前後都可斷句。


常見句首複音虛詞:豈唯(豈獨、豈特)、然則、故夫、大抵、得無(得毋)、何為(何謂、胡為、曷為、奚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無乃。


常見句末語氣詞:也、矣、兮、耳、而已、與(歟)、邪(耶)、乎、哉、焉、之等。


常見嘆詞:嗟夫、嗚呼、嗚呼哀哉、嘻等,嘆詞要獨自斷開。


三、據對話

在文言文中,可藉助「曰」「雲」「言」「謂」「道」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進行斷句。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典型例題1.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先主自葭萌南還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廣漢為梓潼郡,以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答案】A


解析: 解答此題,要注意運用排除法。首先把四個選項分為兩組:A、B為一組,C、D為一組,兩組不同之處是「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主語是「先主」,動詞謂語為「率」「弔祭」,意思是「於是親自率領群僚聚集哀哭憑弔祭祀」,中間不應該斷開,排除C、D兩項;分析A、B,不同之處是「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句子中主語為「霍峻」,意思是「擔任官職三年,四十歲的時候死去」,「卒」為「死」,不應該看作「最終」,排除B項。


[參考譯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先主從葭萌南返回攻打劉璋,留下霍峻守衛葭萌城。張魯派遣將領楊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說:「我的頭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楊帛於是退去。後來劉璋的將領扶禁、向存等率領一萬多人從閬水進軍,攻圍霍峻,將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僅幾百人,等到他們懈怠的間隙,選精銳的士兵出擊,大敗了他們,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級。先主平定了蜀地,嘉獎霍峻的功勞,於是分割廣漢為梓潼郡,讓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將軍。擔任官職三年,四十歲的時候死去,回故鄉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於是召見諸葛亮說:「霍峻本來就是佳士,加上他對國家有大功,想要實行祭奠。」於是親自率領群僚聚集哀哭憑弔祭祀,然後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當時的人們認為霍峻很榮耀。

四、據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 


固定結構


1、無以,無從,譯為「沒有用來……的方法」,


2、有以,譯為「有用來的……辦法」,


3、有所,譯為「有……的」(人、事、物),


4、無所,譯為「沒有……的」 (人、事、物),


5、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麼、怎麼樣、怎麼辦」,


6、是故,是以,譯為「因此、所以」,


7、所以,譯為「用來……的」, 「……的方法」;「……的原因」,


8、何……為,譯為「還要……幹什麼」,


9、其……乎,譯為「難道……嗎」,


10、得無……乎,得無……耶,譯為「恐怕……吧」或「莫非……吧」,


11、無乃……乎,譯為「恐怕……吧」,


12、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啊!」, 「大概說的就是……吧」。


13、孰與,與……孰, 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14、孰若,譯為「哪裡比得上」,


15、然則,譯為「既然如此,那麼」,


典型例題1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祖楷,尚書都官郎。父綏,中書侍郎。初為宋武帝鎮軍參軍。少帝景平中,累遷司徒右長史。府公王弘甚知重之,謂左長史庾登之、吏部尚書王准之曰:「卿二賢明美朗詣,會悟多通,然弘懿之望,故當共推羊也。」頃之,入為黃門侍郎。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慾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文帝嘗曰:「人仕宦非唯須才,亦須運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嘗不先憶羊玄保。」

(選自《宋書·羊玄保傳》)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慾/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B.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慾/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C.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慾/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D.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慾/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答案】C


解析:「廉素寡慾」為並列短語,形容羊玄保的品質,中間不能斷開。據此可排除A、D兩項。「授」為動詞,「名郡」為名詞,應作「授」的賓語,所以「授」後面不能斷開。據此可排除B項。


[參考譯文]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晉朝的尚書都官郎。父親羊綏,是中書侍郎。羊玄保開始擔任宋武帝的鎮軍參軍。少帝景平年間,逐步升遷為司徒右長史。衛將軍王弘對他十分了解器重,曾對左長史庾登之、吏部尚書王准之說:「你們二位賢士聰明俊朗,很多東西可以會悟通達,然而寬宏美好的聲望,自然應當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擔任黃門侍郎。文帝因為羊玄保廉潔樸素沒有貪慾,所以頻頻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職。羊玄保治理政事雖然沒有特殊的功績,但離開以後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經營錢財利益,治家儉省微薄。文帝曾經說:「一個人做官不僅必須要有才幹,也必須要有運氣。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現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


五、據修辭

文言文講究整齊對稱,講究修辭,所以行文中常用結構相同的句子構成排比、對偶、對比、頂針、反覆,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例如《過秦論》中「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典型例題1


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饑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


(選自《尚德緩刑書》)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C.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D.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郁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典型例題2


五亭間開,萬象迭入,向背俯仰,勝無遁形。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游者相顧,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間也?又不知蓬瀛昆閬,復何如哉?


(選自《白居易集》)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B.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C.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D.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


【答案1】


「……者謂之……」兩句句式整齊,應在「誹謗」後斷開;「……於世」「……於胸」「……於耳」三句句式整齊,應在「世」「胸」「耳」後斷開。「此乃……也」為固定句式,應在「此乃」前斷開。剩下的「虛美薰心實禍蔽塞」八個字,仔細研讀,可以發現這是分別由「虛」「實」領起的兩小句,應在「實」前斷開。


[參考譯文]


我聽說秦朝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其中一條現在還存在,就是負責審案的官吏違法判案的問題。秦朝時,看不起文學,崇尚武勇精神,輕視奉行仁義的人,重視負責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論被認為是誹謗,阻攔犯錯誤的話被說成是妖言,所以那些盡忠於國事的大臣在那時不被重用,忠良懇切的言辭都鬱積在胸中,稱讚阿諛的聲音天天響在君主耳邊,虛偽的讚美迷住了君主的心竅,而實際存在的禍患被遮蔽、掩蓋住了,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著陛下的仁愛篤實,沒有戰爭的危險和飢餓寒冷的憂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還未完全實現,原因就是刑獄亂加於人。


【答案2】


「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這幾句可從句式內容上來判斷,「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都是主謂式結構,後面的「舟棹徐動觴詠半酣」也可從主謂式句式上來判斷,應該是「舟棹徐動/觴詠半酣」。


[參考譯文]


五亭依次排列,氣象萬千,全方位無死角,勝景無所遁形。每到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時,蓮開水香之夜,賓友群集,舟船慢行,酒至半酣,飄然欲仙如痴如醉。遊玩者彼此相視,道:此地不知是世外之地?還是人間?又不知是否是蓬瀛昆閬,還能怎麼樣呢?


六、據語境

典型例題1


王漢忠,字希傑,徐州彭城人。少豪盪,有膂力,形質魁岸,善騎射。節帥高繼沖欲召至帳下,漢忠不往。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於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遷內殿直都知。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於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於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於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甦/其父遣人追及於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典型例題2.


(檀道濟)景平元年,虜圍青州刺史竺夔於東陽城,夔告急。加道濟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與王仲德救東陽。未及至,虜燒營,焚攻具遁走。將追之城內無食乃開窖取久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已經再宿虜去已遠不復可追乃止。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追之/城內無食/乃開窖取久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已經再宿/虜去已遠/不復可追/乃止


B.將追之城內/無食/乃開窖取久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已經再宿/虜去已遠/不復可追/乃止


C.將追之/城內無食/乃開窖取久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已經再宿/虜去/已遠不復可追/乃止


D.將追之城內/無食/乃開窖取久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已經再宿/虜去/已遠不復可追/乃止


典型例題3


榮先以靖亂功進兵部右侍郎又以繕邊破敵累被獎賚召還理部事進左尚書趙廷瑞罷榮署部務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萬達入為尚書,遭母喪,榮復當署部務,辭疾乞休。帝怒,奪職閒住。越二年卒。


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榮先以靖亂/功進兵部右侍郎/又以繕邊破敵/累被獎賚/召還理部/事進左尚書/趙廷瑞罷/榮署部務/


B. 榮先以靖亂功/進兵部右侍郎/又以繕邊破敵/累被獎賚/召還理部事/進左/尚書趙廷瑞罷/榮署部務/


C. 榮先以靖亂/功進兵部/右侍郎又以繕邊/破敵累被獎賚/召還理部/事進左尚書/趙廷瑞罷榮署部務/


D. 榮先以靖亂功/進兵部/右侍郎又以繕邊破敵累/被獎賚/召還理部事/進左/尚書/趙廷瑞罷/榮署部務/


典型例題4


(裴仁基) 王世充以東都食盡,悉眾詣偃師,求決戰。密與諸將計。仁基曰:"世充盡銳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世充卻還,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則我有餘力,彼勞奔命。兵法所謂彼出我歸,彼歸我出,數戰以疲之,多方以誤之者也。"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世充盡銳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


B.世充盡銳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


C.世充盡銳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


D.世充盡銳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


【答案與解析】


1.A 。【解析】文言斷句需要整體把握文意:「經宿復甦」指的是「被毆殺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應在「復甦」後斷句;「奇」的對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應在「材力」後斷句。


[參考譯文]王漢忠,字希傑,是徐州彭城人。年輕時豪放不羈,膂力過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長騎馬射箭。徐州節度使高繼沖想將他召至帳下,王漢忠不肯前往。因為鬥毆殺了鄉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後,被害者復活了,其父派人在蕭縣追上了他,王漢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見了他,很欣賞他的身材和氣力,將他安置在身邊。太宗即位以後,任命他擔任殿前指揮使,屢次升遷為內殿直都知。


2.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的能力。原文標點:將追之,城內無食,乃開窖取久谷;窖深數丈,出谷作米,已經再宿;虜去已遠,不復可追,乃止。


【參考譯文】景平元年,敵軍在東陽城圍攻青州利史竺夔,竺夔向朝廷告急。皇帝加檀道濟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與王仲德一起救援東陽。還未到達,敵軍就燒掉軍營,焚毀攻城器械逃遁。檀道濟將要率軍追擊他們,但城內沒有糧食,於是打開窖倉,取出陳年老谷;窖有幾丈深,等到取出稻穀碾成米,已經過了兩個晚上;敵寇已逃離很遠了。再不能追上,於是才停止了。


3.B【解析】原文正確的斷句標點是「榮先以靖亂功,進兵部右侍郎,又以繕邊破敵,累被獎賚。召還理部事,進左。尚書趙廷瑞罷,榮署部務,」。


【參考譯文】詹榮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又因為構築邊境關堡而破敵,多次被朝廷獎賞。後來又召回管理兵部事務,提升為左侍郎。兵部尚書趙廷瑞罷職,詹榮代理兵部尚書職權,他上奏請求有關秋季防務的十件事。不久,翁萬達進京擔任尚書,遭逢母親去世,詹榮又應當代理兵部事務,詹榮以生病為理由請求退休。皇帝大怒,將他撤職,賦閒在家。過了兩年就去世了。


4.D 【解析】王世充全部精銳部隊都帶來了,洛陽必定空虛,可以分派軍隊守住各重要通道,讓他無法東進,我們再挑選三萬精兵,沿黃河西進,以逼近洛陽。


【參考譯文】王世充因洛陽糧盡,率領全部兵馬到偃師,與李密決戰。李密向諸將詢問計策,裴仁基回答說:「王世充全部精銳部隊都帶來了,洛陽必定空虛,可以分派軍隊守住各重要通道,讓他無法東進,我們再挑選三萬精兵,沿黃河西進,以逼近洛陽。如果王世充退回,我們就按兵不動;如果王世充再次進軍,我們就又逼近洛陽。這樣,我方可以有充裕的體力,而敵方則疲於奔命。兵法上所說的對方出戰我退回,對方退回我出戰,多次挑戰使敵人疲勞,使用這策略迷惑敵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