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直擊心靈的聲音——雲南花燈劇傳統樂器!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05:49:26+00:00

戚異峰辦公桌的一側,整齊擺放著很多樂器盒。他打開了其中三個,裡面裝的分別是絲弦、小二胡(滇二胡)和燈弦。絲弦和小二胡是雲南花燈中的傳統主弦樂器,燈弦是新改良後的一種樂器,近幾年得到普遍使用,現已發展成為主弦樂器。

戚異峰辦公桌的一側,整齊擺放著很多樂器盒。他打開了其中三個,裡面裝的分別是絲弦、小二胡(滇二胡)和燈弦。絲弦和小二胡是雲南花燈中的傳統主弦樂器,燈弦是新改良後的一種樂器,近幾年得到普遍使用,現已發展成為主弦樂器。雲南花燈中還包括色彩型樂器,通常指的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如象腳鼓、葫蘆絲、小三弦,甚至樹葉等,它們在花燈配樂中起點綴的作用。

主弦樂器:絲弦、小二胡

戚異峰,雲南省花燈劇院民族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奏員,他介紹:樂隊所用的樂器,通常包括四個部分:弦樂、彈撥樂、管樂和打擊樂。弦樂,包括二胡、中胡、大提琴、貝斯等;彈撥樂,通常包括揚琴、琵琶、中阮、大阮;管樂,指的是竹笛、嗩吶、笙等;打擊樂,板鼓、小堂鼓、大鼓、鑼缽鑔等是常規樂器,俗話說「半場鑼鼓半場戲」,沒有打擊樂,就不稱之為「戲」,足可見其重要性。

作為一種地方性劇種,雲南花燈所使用的樂器是在不斷發展中得到完善的。而雲南花燈的傳統主弦樂器,指的是絲弦、小二胡。

戚異峰小心翼翼地從樂盒裡拿出他的絲弦和小二胡,這兩把樂器已經陪伴了他近二十年。如今,它們的聲音依然洪亮。「絲弦的聲音特點是響亮。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音響並不發達,在鄉村演出,若是樂器的聲音不響亮,就起不到引領的作用。」戚異峰說。小二胡,樣子有點像京胡,但聲音沒京胡響亮。戚異峰特意表演了一段,比起絲弦的嘹亮,小二胡的聲音略顯「嘶啞」,「只有雲南花燈才使用小二胡。」戚異峰說:「花燈中的曲調各不相同,需要展現爆發力時就用絲弦,表現柔美時就用小二胡,兩者相互配合才能展現雲南花燈音樂的不同風格。」

除主弦樂器,雲南花燈還會使用色彩型樂器。色彩型樂器,通常指的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它們不作為主要樂器使用,在花燈配樂中起點綴的作用。戚異峰說:「色彩型樂器的音色、音質,個性特點突出。因為其個性特點突出,就會和其他樂器『打架』,比如小三弦,它的穿透力很強,十人組成的樂隊,若有小三弦,很明顯就聽得出來。《鄭喇叭外傳》裡面就有一段以小三弦為主的配樂,是根據它的音樂特色和劇情需求特別選用的。常見的色彩型樂器包括葫蘆絲、象腳鼓等,也會用到樹葉等。」

「燈弦」 改良成功

戚異峰對樂器的喜愛,源於自小受父親的薰陶。「父親曾在嵩明文化館做了26年的館長,現在也仍寫劇本、創作音樂、打揚琴、吹嗩吶等。」戚異峰10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揚琴,還是縣裡小有名氣的小童星。初中畢業後,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到當地招生,戚異峰成為定向生中的一員。在求學的四年間,戚異峰每周六早上六點鐘就要坐公交車到梁家河轉車再到省花燈劇團,跟著胡黔老師學習二胡,畢業後順利進入省花燈劇團,2013年擔任省花燈劇院民族樂團團長。

戚異峰和老一輩花燈人一直希望能改良出一種樂器,來滿足當下人對花燈音樂的需求。「在長期的音樂審美當中,玩樂器的人都形成了『挑剔』的毛病。學習樂器,就是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挑剔,只有挑剔,才能讓自己的演奏更完美,更出色。」

戚異峰擔任團長後,在院長黃紹成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致力於改良傳統主弦樂器。「想法是六七年前就有,最終成型是在這幾年。」戚異峰說:「整個改良過程很困難,好在經歷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我們這輩人手裡改良成功。」

這種主弦樂器叫「燈弦」,目前,雲南省花燈劇院、自由花燈團體以及花燈愛好者都在使用,普及廣泛。戚異峰為我們展示的燈弦,是改良成熟後的第一代產品,當時,民族樂團一共購買了七把。燈弦的主體也被設計成了竹子的形狀,但它的材料其實是老紅木,且用的老紅木還是明清舊料,木頭的聲音出來更乾淨、純粹、柔和,更能被現代人的審美所接受。

燈弦琴杆的長短、筒子的大小都會影響樂器本身的聲音,「琴筒也是用木頭做的,要把木頭打到成品的薄度,很難做成圓的,全國只有一位師傅能做。燈弦的面板用的是蛇皮,但蛇皮有很多種類,每一種的音色出來也不盡相同,需要反覆調試。」戚異峰說:「但改良成功的燈弦,比起之前的樂器,更好操作,上手快,音色、音質更精美,和樂隊中的其他樂器融合地更好。燈弦的加入,豐富了我們伴奏的手段,如今,根據花燈每段的唱腔需要,絲弦、小二胡、燈弦這三種主弦樂器都會在花燈演出中得到運用。」

戚異峰總結「托幫跟帶」

在雲南花燈的演出中,主弦樂器的重要性並不僅僅是指簡單的演奏,它們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戚異峰總結了四個字「托幫跟帶」。

「托」,指的是如何托住一個「腔」,是為演員服務的,把演員「托」在中間,既不搶演員的風頭,又能使得演員的演唱錦上添花。「幫」,即每個曲調都會有一個「過門」,「過門」需要讓演員知道要進入一個什麼樣的情緒氛圍,讓演員感受得到,不管是歡快的、愉悅的,還是憤怒的、哀怨的等等。「跟」,就是演員在唱的過程當中,你要跟著演員的唱腔走。主弦樂器演奏的難點,就在於遇到不同的演員,演奏者就要根據演員的需求進行配合。這就要求演奏者除了要了解音樂,還要了解演員的內心。所以,別看只是用了一件樂器,考量的卻是演奏者的綜合素質。「帶」,就是在演員演唱的過程當中,不但要和演員配合,還要帶著樂隊配合演員的唱腔。

「音樂最能直擊人們靈魂深處,引發內心情感共鳴。」一個好的主弦樂器演奏者,不但要會演奏,還要會看戲,對劇本、對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控。之後把音樂通過樂器的演奏融入到演員的表演當中,最終感染觀眾、打動觀眾,讓觀眾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情感。」戚異峰現場為我們演奏了一段《竇娥冤》,內容是竇娥對自己冤屈的訴說,我們能從音樂中感受到竇娥的滿腹冤屈,一旦沒了音樂,全靠演員在台上進行乾巴巴的表演,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樂器的加入,則能讓觀眾更快地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表達,並融入其中。」戚異峰說。

文 張琳

圖 高南平 王幫旭

編輯 謝同希

本期責編 張靈潔 李元

審核 馬波 劉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