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陷輿論風波,源自大企業都易犯的病,名字很高端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8T10:11:30+00:00

最近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聯想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正接受著全國網民的集體拷問。這個事情早在幾年前就有伏筆,司馬南的亮劍本身只起到了點火的作用,而聯想集團此前各種問題頻發,又沒有得到及時的消解,長期醞釀出來的民族情緒才是這次事件的火藥。

最近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聯想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正接受著全國網民的集體拷問。那麼聯想的東窗事發到底是偶然還是一種必然?在戰略企劃槍手看來啊,其實是有一定必然性的。這個事情早在幾年前就有伏筆,司馬南的亮劍本身只起到了點火的作用,而聯想集團此前各種問題頻發,又沒有得到及時的消解,長期醞釀出來的民族情緒才是這次事件的火藥。

司馬南何許人也?普通大眾對他了解不多,但此人在圈內早就為人所知。他名義上講是社會評論家,獨立學者,但是他的背景可不俗啊,他是國內知名度很高的反偽科學代表人物,早年做過國家公務員、報社記者,1985年就擔任《中國商報》新聞部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司馬南還做過幾十家電視台及網絡媒體的節目主持人。

上世紀90年代,司馬南就因撰寫《神功內幕》及《太乙宮黑幕》而名噪一時,享譽國內外,曾被美媒評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50人」之一,他是「中國首屆十大青年新銳人物」,2009年榮登《環球人物》的「改革開放30年名人榜」。換句話講,當年司馬南正火的時候,聯想才剛剛推出第一台伺服器,企業正經歷著內鬥風波,處於生死關頭。

司馬南還有個非常特殊的標籤,就是被媒體稱為是「反美鬥士」,鬥士是什麼意思呢?通俗地講,他就是個專業挑事的武林高手,一般人是鬥不過他的,否則,一個普通的自媒體帳號這樣點名道姓直接來揭聯想和柳教父的痛點,恐怕視頻連審核都通過不了,更不要說能飆上各大媒體的熱搜了。

那麼,作為世界500強企業,2005年就收購了IBM個人電腦事業部,一直是國內企業的標杆,曾被譽為民族品牌驕傲的聯想集團,一個被稱為是「中國企業家教父」的人物,在2021年的下半年卻攤上了如此大事,不幸被「鬥士」司馬南盯上,並被媒體迅速推上風口浪尖,這件事的發生跟愛不愛國到底有沒有關係呢?為什麼戰略企劃槍手認為它有一定的必然性呢?或許聽完下面的兩個故事,大家心裡就會茅塞頓開了。

美國通用電氣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通用電氣的創始人是誰呢?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愛迪生,對,就是那個人人皆知的發明電燈泡的愛迪生!通用電氣曾經統治了全球電氣行業一個世紀的時間。

美國有一句話叫做「美國可以沒有谷歌,沒有蘋果,但不能沒有GE」,中國也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個通用電氣撐起一個商學院教材」。戰略學老師講通用電氣的多元化戰略,生產經營學老師講六西格瑪質量管理,人力資源則會講通用電氣的10%末尾淘汰制,領導力課程會講授通用電氣選拔領導人的方法以及「數一數二」理論。

就是這麼牛的一家企業,11月9日卻傳來消息說,公司將拆分成航空、醫療和能源三家獨立上市的公司。這意味著通用電氣這個工業巨頭的正式解體,帝國時代將不復存在。

大家知道,通用電氣最輝煌的時候是在傑克韋爾奇時代,這個被公認為「全球第一CEO」的商界傳奇人物執掌GE20年,讓通用電氣市值翻了數十倍,頂峰時期通用電氣的市值達到了6000億美元,是當時全美市值最高的公司。

那麼傑克韋爾奇成功的核心秘訣是什麼呢?那就是在當時通用電氣首當其衝地採用了實體經濟+金融相結合的發展戰略,也就是產融結合,時至今日,這種策略也成為了各家企業集團爭相效仿的基本運營手段了,但在當時,這是非常先進的運營戰略。

通用電氣的市值增長邏輯是,首先通過「三環」戰略,聚焦於製造業、高科技與服務,並且通過不斷的併購重組,讓「三環」業務成為行業內的「數一數二」;再憑著優良的製造業表現,獲得了3A級金融信用,再通過GE金融公司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得融資,然後再利用資本槓桿推動公司業績提升和股價上漲,如此周而復始。利用資本的手段進行擴張,所以韋爾奇也被稱為是「股東價值」運動之父。

但是也正是這種過高的金融槓桿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泡沫,企業必須不停併購擴張,持續在賺錢還債,借債賺錢的路上狂奔。2008年當全球金融風暴發生時,通用電氣就面臨了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危機。而韋爾奇的繼任者伊梅爾特並沒發現這個系統性漏洞,而是繼續繼承韋爾奇的「股東價值」理念,一路狂奔,甚至進一步加大了收購力度,據統計,伊梅爾特在任期間共進行了380起收購,耗費了1750億美元,算起來其在任的16年間,平均每年就有46起收購,當然其中也包括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那一場收購。

當伊梅爾特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明白必須要做出改變時,比如在2015年宣布出售GE金融的大部分資產,但是已經為時太晚了!此時的通用電氣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這是從外因看的,通用電氣的大起大落都有時代的背景因素影響。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講,內因永遠是真正的決勝因素,畢竟,伊梅爾特的時代再差,總是有一些超級富豪和行業巨擘誕生的,那些在危機中雄起的企業,他們可不這麼想。

實際上,通用電氣管理層長期不思改變,居功自傲,驕奢淫逸,才是導致企業面臨如此結局的真正殺手,我們往往稱之為大公司病。

通用電氣的這種大公司病,從韋爾奇時代就已經開始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布萊恩.伯樂的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透露,當時通用電氣旗下有一家公司竟然有10架高管專機,30多個飛行員,這種奢華的陣容著實令人咂舌。

通用電氣股價年年高漲,年年分紅。股東對於韋爾奇崇拜至極,他們回報豐厚,對韋爾奇言聽計從。

曾經有一個剛加入通用電氣董事會的人,看到董事會一片和諧,從不爭論的氣氛十分詫異,他向資深董事請教:「通用電氣董事會成員的職責到底是什麼?」那名董事回答:「鼓掌。」

韋爾奇在位時的薪酬已經讓巴菲特感覺吃驚,但退休金高達4.17億美元,更是刷新了紀錄,而且此後他還一直享受著公司為他提供的各種福利,從公務飛機到鄉村俱樂部會員,甚至一張報紙。

韋爾奇也毫不客氣,他曾經直截了當地聲稱:「我值這個價。」

伊梅爾特是傑克韋爾奇一手提拔的接班人,他上台後年薪也高達上億美元,哪怕通用電氣後來遇到危機江河日下,他的報酬卻並未受到多大影響。伊梅爾特在任期內的分紅比通用電氣110年歷史上加起來還要多。甚至當企業沒錢時,他借債也要給股東分紅。不過最終股東們也意識到,他不是在鵝下金蛋,而是殺鵝取卵。

如果要對比八十年代的世界首富山姆·沃頓,那可就完全不同了。山姆非常節儉,他從頭到腳沒有一件是所謂的品牌貨,而是在自家店裡大甩賣時買的打折貨。

他曾告誡子孫說:「你們要節儉,不要浪費,記住,如果鋪張浪費,我會從墳墓里爬出來找你們的!」

那麼我想要講的第二家公司也曾經是個行業巨頭,創始人楊致遠是搜尋引擎的鼻祖,對,它就是雅虎。當年,美國的谷歌、facebook,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都是雅虎的模仿者和追隨者,2000年到2006年,一直是全球網際網路排名第一的企業。雅虎巔峰時市值曾達到近1500億美元,但後來卻以48億美元賤賣了,而且還改了名字,被網友戲稱為「阿里他爸」。要知道,當年的雅虎差點收購了谷歌和facebook,如今卻只能像夢幻一樣的存在。

1997年,史丹福大學的兩個學生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搞了一個叫「網絡爬蟲」的項目,想要賣給雅虎,開價100萬美元,這就是Google 最早的雛形,但高冷的雅虎卻並沒看上眼。到了2002 年,雅虎終於看出苗頭來,開始考慮收購Google,發現居然買不起了。

facebook在2006 年曾經打算以10億美元賣給雅虎,但雅虎卻在關鍵時刻玩降價的把戲,出價 8.5 億美元,扎克伯格一怒之下,在董事會上當場撕毀了協議書。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雅虎官僚作風日盛,造成組織資源的大量浪費。雅虎22年換了7任CEO,最長的任期6年,短的僅4個月就被董事會趕下台。雖然在2012年由具有「女皇」工程師之稱的瑪麗莎梅耶爾出任CEO,她曾被業界一致看好,然而梅耶爾希望將雅虎重現打造成一個創新公司,卻面臨著大企業中各種高福利的詬病,比如4.5億美元的免費食物,900萬美元的手機和700萬美元的派對開支,另外還有28億美元失敗的併購,這家公司竟然是產品經理主導一切,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早就失去了狼性。

很顯然,不管是通用電氣還是雅虎,真正擊敗他們的並不是表面上我們看到的商業模式,或者環境因素使然,而是得了一種大企業病。大企業病也叫帕金森定律,管理團隊的傲慢、自大、麻木、貪婪是所有大企業病發病的根源。你說失去靈魂也罷,沒有夢想也罷,總之企業一大了,人心變了,各種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談到大企業病,大家都覺得一般症狀就是機構臃腫、多重領導、人才流失這些問題,但實際上企業在管理團隊傲慢、自大、麻木和貪婪這四大病根的統領下,除了上面剛提到的三大病狀,還會表現為:缺乏創新、效率低下、員工消極、收入分化嚴重、不關心客戶、極度官僚化和形式主義等作風。

回到我們開頭提到的聯想集團近期捲入的輿論風波,這到底跟愛不愛國有沒有關係呢?或許有關係,但這並不是重點,人家只是把自己定位成全球化的企業,所以在他們眼裡,民族情懷格局已經有點小了,因而才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怒中國老百姓的不當言行,雖然從法理上講也不能定什麼罪,但我們可不可以說你是傲慢自大呢?

幾年前聯想就曾被爆出電腦、顯示器國外售價遠低於國內的問題。2013年聯想向美軍及家屬無償贈送電腦,並聲稱自己是全球公司,以全球利益為先,直到現在還能看到美國聯想網站上的文字紀錄,實在是有點扎眼啊。企業全球化都到了這等地步,這都不算墮落嗎?請問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底線了呢?

其實還有更離譜的,聯想台灣公司那個節日主題,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吧!

接二連三的負面事件,輿論風波,這麼大的企業卻一直不思悔改,並沒有實質性的行動去化解大眾內心的排斥,這就是典型的麻木。至於說貪婪,理由就更充分了,大V司馬南那裡證據確鑿。

咱們就不去扯什麼國有資產有沒有流失的梗了,我看有些人還拿什麼數據來算,整這一套老百姓能看懂嗎?即便司馬南關於資產流失這塊算得不準確,就能證明聯想一清二白了?

所以啊,客觀地講,聯想的確是得了大企業病,而且病的是真不輕。

創業容易守業難。富人有富貴病,而企業亦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規模過大,一旦過了鬥志昂揚的青春期,自覺大功告成,社會地位穩固,就會迷失方向,從而失去了公益心,那麼一旦大企業病觸動了社會神經,經過媒體發酵後爆發,其晚節不保也就變成一種必然了。

好的,感謝各位本次的陪伴,我們下期的主題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