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展出的良渚遺址考古特展系統梳理北村、官井頭、玉架山等遺址最新考古發現——良渚文明「前古城時代」是啥樣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8T15:13:14+00:00

觀眾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參觀「早期良渚——良渚遺址考古特展」。新華社發展出的六龍首玉鐲 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供圖展出的部分文物 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供圖【新展大觀】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以古城和水利系統名揚海內外。但是在古城營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裡?

觀眾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參觀「早期良渚——良渚遺址考古特展」。新華社發

展出的六龍首玉鐲 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供圖

展出的部分文物 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供圖

【新展大觀】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以古城和水利系統名揚海內外。但是在古城營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裡?良渚文明的源頭又在何方?社會又是如何運轉的呢?

11月19日起,「早期良渚——良渚遺址考古特展」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舉辦。展覽系統梳理了北村、官井頭、玉架山等遺址的最新考古發現,匯集了近300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了距今5300年至5000年之間,良渚古城遺址形成之前的聚落形態、精神信仰和社會組織結構變遷,嘗試解答良渚社會形成和發展的系列謎題。記者日前走進良渚博物院,尋找其中的答案。

良渚文明並非橫空出世

1936年良渚遺址的發現,給世人認識長江流域史前文化打開一個窗口。經過80餘年的考古發掘,五千多年前的中華文明,一步步揭開了神秘面紗。2021年,北村遺址的最新發現,又為發現良渚文明早期真相,補上了重要而缺失的一環。北村遺址和其他多個遺址共同揭示了良渚古城建成之前貴族階層的發展狀況,為研究良渚早期社會的發展、階級分化和探索良渚古城的崛起背景提供了新的資料。

本次展覽共分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三個單元。「這好比帶觀眾走進良渚文明的『前古城時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寧遠說。

「前夜良渚」通過翔實的考古資料,揭示出早期良渚地區逐漸從山地走向平原、從散居走向聚集的歷程。該時期良渚古城尚未營建,但已基本具備階層分化的文明基礎。墓葬隨葬品在數量、器型、組合形式等各方面均已顯示出特有的墓葬規制和鮮明的良渚文化特點。

進入距今5300年,良渚地區出現了以瑤山、北村、官井頭為代表的第一批貴族,這也是「早期良渚」的重要體現。此時,首次出現了以玉璜與管串、玉璜與圓牌構成的組合配飾,兼有冠狀器、龍首紋玉器、玉蟬等,墓主多為女性。此外,以瑤山M9為代表的男性貴族也開始「崛起」,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鉞、三叉形器、成組錐形器豐富了玉禮器組合,良渚文化也開始向太湖東南和太湖東北拓展。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良渚王國迎來了第一個「盛世」,遺址數量暴增至數百處。貴族階層首次出現在良渚地區,良渚國王帶領先民營建宮廟、修城築壩,開始了大規模改造自然的歷史。出現了瑤山M12和反山M12為代表的王墓,創製了完整的神人獸面像,標誌著宗教形態的成熟。良渚古城開始了規劃和營建,莫角山、反山、水利系統等一系列工程均營建於這一時期,良渚古城遺址的範圍已達到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對外影響力也達到空前的地步。

「良渚文化之前是距今約7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約6000年的崧澤文化。而代表最先進發展水平的人群可能來自安徽巢湖一帶的凌家灘文化先民,他們可能沿著長江等通道向東進入長三角平原,最後來到太湖之南的良渚。」王寧遠說,多年以來,浙江幾代考古人一直致力求解「良渚如何形成、從何而來」的謎題,此次展覽就是對已有成果的一次系統梳理。

良渚早期就出現階層分化

良渚是一個很特殊的聚落社會,很多遺址只存續了一小段時間。此次展覽重點關注距今5300年至5000年的時段,在考古學上屬於良渚早期。考古專家認為,在這一時期,良渚社會出現了階層分化,最先出現了女性貴族統治者,然後出現了男性貴族統治者,最後出現了良渚最早的「王」,像瑤山遺址中最後階段就有王一級的墓葬。

北村遺址位於良渚古城遺址南側,共清理出良渚時期墓葬122座,北村北91座,北村南31座,北村南又細分為西部9座和東部22座。考古人員發現,北村遺址南部聚落地勢較高處為獨立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及居住區,與位於其南部地勢較低處的墓葬和居住區以圍溝和柵欄隔開,同一個聚落里,顯示出明顯的等級分化現象。

在展廳里,精心布置過的展櫃中陳列著兩個物件:一枚玉龍首鐲和一件玉蟬,它們均出土於北村遺址。讓人驚嘆的是,這隻玉龍首鐲上有六隻龍首,這是目前首次在良渚遺址發掘出土六龍首玉鐲。專家介紹,玉龍不是良渚專利,它最早出現在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到了崧澤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紅山文化的影響傳到了太湖流域,各種文化傳統的對撞使得玉龍完成了一系列圖像的轉換,從具象的玉龍演變為圖案化的龍首紋。

神像的前身就是龍首。良渚的先行者在選中這片土地之時,已經完成了神像的新創作——將龍首紋融入神像中。當標誌良渚人信仰體系的「國徽」神像最終確立之時,玉龍、龍首紋也被徹底拋棄,沒有必要存在了。

「前良渚時代」的探究還遠遠不夠

從去年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對遺址的北部和南部進行了發掘,發現了聚落和高等級貴族墓地。考古學上根據隨葬品的組合來判斷男女性別。崧澤晚期到良渚早期,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多處墓地存在男女分排的現象。良渚社會的複雜化,在一開始就已經形成,等級鮮明。

良渚文明的形成和發展,不是靜止的,在距今5300年前後,在良渚文化揭開序幕之時,它的第一階段,沒有水壩,沒有莫角山,沒有古城,人們生活的半徑非常大。

吳家埠、瑤山、廟前、石馬兜、官井頭等遺址,呈圍聚狀位於良渚遺址群的四周,再加上北村遺址出土了隨葬透雕冠狀器、龍首紋鐲、玉蟬的高等級墓葬,共同說明良渚文化從一開始,不同等級的集群已經集中到良渚遺址群的四周,他們以瑤山為最高等級,以東部臨平遺址群為界,是良渚古城的開拓者和創建者。

良渚文化早期瑤山M9裝配小琮的玉鉞杖、官井頭刻紋琮、玉架山M200玉匕和玉箸食具、北村雕琢大眼和神羽紋的玉蟬等一系列文物,都說明後來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統的建設,是有計劃、有組織的複雜社會組織和政權的行為。而到了第二階段,才有了「世界第一垻」「中華第一城」以及反山王陵。到了第三階段,距今4800年至4600年,才有了今天所說的良渚古城的城牆和外郭。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秦嶺最近在題為「良渚發生了什麼」的講座里說:如果放在一張地圖上,你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良渚先行者來到此地,在適合的範圍當中尋找了很多的地點,各自都有自己的高等級表達,有很多的高等級墓地。當然,目前已知瑤山仍然是最高等級的,然後,先行者們慢慢有了規劃,最終越來越走向一個向心的自己,要確立自己的一個邊界,一個政治中心,這就是我們理解的良渚古城遺址。

今天我們談良渚,談五千年,談良渚存在的這一千年過程中的變化,勢必要了解開始和結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說,「前良渚時代」的探究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往前追溯,視野才會更開闊,追到太湖的北頭,追到寧鎮,在大的時空背景下,跳出良渚看良渚。(本報記者 陸健)

來源: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