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落地,智能汽車下半場競爭開啟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22:51:15+00:00

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於11月25日在北京開放,在收費功能向公眾推送首日,一位北京亦莊居民使用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完成首單付費。這是北京市啟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以來,產生的首單自動駕駛付費訂單。

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於11月25日在北京開放,在收費功能向公眾推送首日,一位北京亦莊居民使用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完成首單付費。這是北京市啟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以來,產生的首單自動駕駛付費訂單。

此前,比亞迪集團董事長王傳福在紅杉科技峰會上說道,電動車是上半場,智能車是下半場。如今,國內自動駕駛邁出商業化第一步,這標誌著自動駕駛正迎來「下半場」——商業化運營階段。

更多應用場景即將解鎖

北京正式開放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和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許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的企業,現階段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60平方公里範圍,投入不超過100輛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

依據此次管理政策,在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的前提下,企業可採取市場化定價機制;在向乘客明確收費原則、支付方式等信息的前提下,方可開啟體驗收費服務。

目前,試點服務的上下車環節需由乘客走到固定站點,而非自己隨意設置。站點之間間隔300至500米,用戶步行即可到達,這背後有對違停地段、綠化帶和事故高發點進行規避,總體出於對乘客安全的考慮。

據了解,百度和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許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的企業。目前,百度收費標準為「起步價18元,里程費4元/公里」;小馬智行從11月26日起一口價4.9元。如果自動駕駛服務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申請主體和駕駛人將共同承擔責任。


可以看到,此次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服務的整體定價,參考了專車和網約車的定價機制,並且前期優惠力度很大。這也很好理解,如同最初的打車軟體一樣,這一階段需要讓用戶接觸和認可其整體服務體驗,只有獲得更多的數據,才能夠進一步完善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數據積累。

據了解,在廣州、上海等地,雖然還沒有商業化落地,但也都已經開始提供自動駕駛載客運營服務,同時,車路協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相信不遠的將來,將會有更多商業化落地的城市出現,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已經不算遙遠。

智能車吹響下半場哨聲

技術、成本、政策等是制約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部署的主要因素。當前,自動駕駛企業已進入下半場征程,整個行業已由技術驗證、產品開發邁向商業化布局階段。

商業化試點代表著Robotaxi進入行業發展新的高度,自動駕駛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網絡、高精度地圖、車路協同路側智能設備鋪設等。這些基礎設施完善後,自動駕駛汽車才能安全運營,但這些都需要大額投資。

北京開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許可,就是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因此,開放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為自動駕駛企業打通了從研發到商業化的完整閉環,將鼓勵和引導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模式探索和創新。

根據行業主流觀點,認為到2025年,自動駕駛計程車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就可以和傳統計程車持平;2025年以後,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成本就會比傳統計程車要便宜,或許將開始大規模替代傳統計程車。

目前,國內早已有百度Apollo、小馬智行、AUTO X等企業進行自動駕駛實地驗證,並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規模。

目前,商業化試點的每輛自動駕駛車都配有安全員。從試點開啟,到走向未來的自動駕駛規模化運營,關鍵還是要進一步攻克涉及自主行駛安全的關鍵核心技術,如何逐步將安全駕駛員從車上撤離下來,降低或消除安全駕駛員本身的成本,以便形成商業盈利閉環。

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已不遙遠,商業化運營試點,對於提高交通安全和出行服務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