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崩潰了嗎?推薦閱讀《正面管教》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07:29:50+00:00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作者簡.尼爾森 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本書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是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本實用性和指導性非常強的工具書,改變一些固有觀念,從傳統教育中轉型。還在為教育孩子煩惱嗎?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作者簡.尼爾森 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本書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是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本實用性和指導性非常強的工具書,改變一些固有觀念,從傳統教育中轉型。還在為教育孩子煩惱嗎?這本書會給你啟發。

首先理解正面管教的含義:

在傳統的管教方式中,很多父母認為懲罰能很好地管教孩子,但是作者經過研究發現,懲罰雖然短期里能讓孩子聽話,但是從長遠來看,懲罰只會導致孩子的四種反應:憤恨、報復、反叛和退縮。從長期來看是有很大危害的,並不可取。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和其他傳統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正面管教既不會羞辱孩子,也不會讓家長感覺難堪,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然後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他的各項能力。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而堅定,這是因為「和善」可以表達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而「堅定」則可以幫助家長維護自己的權威,同時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實的態度。嚴厲懲罰的管教方法一般都缺少和善,而嬌縱的方法一般缺少堅定,所以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和其他管教方法不同的根本所在。

其次,明確孩子不良行為及應對方法:

美國兒童心理學魯道夫·德雷克斯曾經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德雷克斯發現,當孩子們對自己失去信心時,他們行為的目的就會出現四種錯誤,分別是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在孩子們眼裡,尋求過度關注和尋求權力,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歸屬感和價值感;而報復則是他們希望通過破壞性的行為,補償自己受到的傷害;如果孩子選擇了放棄,那是因為他們真的失去了信心。

作者在這裡給我們指出了分辨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目的的一種方法,那就是家長要仔細體會自己在面對孩子錯誤行為時內心的感受。比如同樣是不做作業,有的孩子就是用不做作業的方式來獲取家長的關注,當孩子有這種目的的時候,家長可能會感覺到惱怒、著急或者煩惱;當孩子不做作業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時,家長會感覺受到了威脅和挑戰,感覺被激怒了;還有的時候,孩子不寫作業是為了報復,這時候家長就很可能感覺受到了傷害,感覺很失望;最後一種情況是,孩子不寫作業只是因為自暴自棄,這時候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寫不了這個作業,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們很可能會感到無助。

確定了孩子的目的之後,家長們就需要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行為,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對於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對於尋求權力和以報復為目的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會比較容易激動,家長要記住,千萬不要和孩子吵,要先讓雙方都有時間冷靜下來,然後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對於自暴自棄的孩子,家長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肯定孩子任何微小的進步,關注孩子的優點。

最後,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一些實用的正面管教工具:

傳統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而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孩子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能主動參與進來,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後果,那孩子的積極性就會提高,他們就會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正面管教方法是否有效,取決於大人對待孩子時相互尊重的態度,以及對孩子長期影響的關心。具體到生活中,我們需要掌握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才能讓正面管教理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舉個一個工具為例:召開家庭會議

1.合理約定家庭會議時間和頻次。家庭會議可以每周一次,確定會議時間後,最好雷打不動地執行,不要輕易因為忙或其他事情而改變或取消會議,孩子會根據大人的行為來判斷家庭會議的重要性。

2.感恩及談論家庭成員優點。家庭會議開始前讓每個人分享一件讓自己感激的事情,表揚每個人的進步和優點,讓生活少一些習以為常和理所當然,讓家庭成員發現美好、感恩美好。

3.談一談錯誤和問題。可以分享自己犯的錯誤或遇到的問題,尋求家庭成員幫助,或分享自己的解決辦法。可以指出家庭成員存在的問題,一起制定改善計劃或尋找解決方案。

4.與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包括起床規則、吃飯規則、家務規則、學習規則等等,制定日常慣例表,形成統一意見後(全體一致同意)列印出來,張貼在家裡顯要位置,讓孩子預先知道在不同情形下,家長會如何反應。

5.討論家庭活動。安排下周家庭活動,制定活動時間表,或準備活動方案,培養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自律性和計劃性。

6.發揮日常慣例表作用。經全體一致同意後制定的日常慣例表不可輕易改變,要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日常生活中按照日常慣例表執行,讓孩子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

7.家庭成員合理分工。讓孩子體驗會議形式,包括會前的準備、會議的主持、會議發言禮節、會議記錄、會議總結等,可以通過約定或抽籤方式約定每次家庭會議家庭成員的分工及角色。

8.以一個全家人參與的活動來結束會議讓家庭會議是充滿幸福感和色彩的活動,營造開心愉悅的家庭氛圍。

我們,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太習慣於用懲罰、說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責難、羞辱和痛苦在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了,類似的新聞也層出不窮,但是正面管教理論告訴我們,鼓勵是改變孩子行為最有效的方法,以及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

「之前和沒和你說過,讓你工作時候認真、仔細,別總玩手機,不聽吧,現在知道難過了,早幹什麼去了?」——聽到這樣的話語,你還願意敞開心扉嗎?

「我的寶貝你是最棒的,我看都是你們領導事兒多,你們同事不配合,別和他們計較,別往心裡去,咱們就是最棒的」——如此這般的思想灌輸又怎能學會內省?

「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沮喪,你很珍視這次機會,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現在結果不能盡如人意,我相信你一定很難過。我也曾經有過很慘痛的失敗經歷,......,但正是這件事讓我獲得了真正的成長,我相信你也可以的,讓我們來看看怎樣才能儘量彌補損失」——能得到這樣的安慰,你受傷的情感是能感受到一絲寬慰?

不得不反思,今天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們的性格底色,我們的應激反應,都能找到早期教育留下的影子,已經擁有辨識能力的我們,在面對上述三種不同的言語狀態時,都會做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反應,那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他們在面對不同的言語狀態時,會對今後的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