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院士獲管理學大獎 曾與工人同吃同住大通鋪發現創新線索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08:04:11+00:00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雨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9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許慶瑞在上海獲頒了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雨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9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許慶瑞在上海獲頒了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許慶瑞說:「今後我和我的團隊還將在科學攀登道路上做出更多努力,在創新道路、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新人才培養三方面作更多的貢獻,並在我國進一步的創新發展中作出貢獻。」

許慶瑞是我國最早提出「企業必須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的管理學專家,目前譽為管理學「四大金剛」的吳曉波、魏江、陳勁、郭斌均師從許慶瑞。此外,許慶瑞團隊還協助政府部門發展了一批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管理人才。比如,方正科技、海爾等多家企業高管均曾接受過該團隊在管理學方面的幫助。

1980年,浙江大學選派時任科學管理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前身)系主任的許慶瑞作為訪問學者赴美進修,為培養技術管理專門人才做準備。那是改革開放大潮初掀的歲月,中國企業亟需技術創新管理「藥方」,許慶瑞就是最早「尋醫問藥」的人之一。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前院長、許慶瑞的弟子吳曉波至今仍記得老師歸國時的「家當」———整套的專業書籍、大量的參考文獻、好幾十沓用英文書寫的課堂筆記「Class notes」,還有一個新詞:「創新」(innovation)。正是這個詞,開啟了許慶瑞此後綿延四十載的學術路,也孕育了以此為特色的創新管理學「浙大學派」。

在中科院管理科學組於1982年舉行的會議上,他針對中國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的問題率先發出呼籲:企業必須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為了讓中國企業掌握科技創新與管理相關知識,他還編寫了《研究與發展管理》與《技術創新管理》兩部教材類專著。

20世紀80年代初,受制於薄弱的技術積累,許多企業將快速追趕寄希望於技術引進。然而,單純的「師夷長技」並不能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反而常常令之陷入「落後-引進-再落後-再引進」的惡性循環。

「企業要在技術引進之後竭盡全力地開始創新。」通過在多家企業的調研,許慶瑞及吳曉波等團隊成員總結、提煉出了「二次創新」理論模型,並將「二次創新」取得良好成效的關鍵定位為有別於西方經驗的「工藝創新先導、產品創新跟進」的反向U/A模式。

21世紀,全球化令世界快速「變平」,中國企業的舞台進一步拓展,也面臨全新挑戰。在「組合創新」理論基礎之上,許慶瑞帶領浙江大學創新團隊結合對海爾、寶鋼、中興通信、惠普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調研,提出「全面創新」理論。

工廠調研是許慶瑞的「師門傳統」——凡是他的學生便「逃」不過和老師一起去蹲點,與工人同吃同住、聊天談心,而後「從工人的心裡話發現創新管理的理論線索」。

「管理學不是坐在圖書館裡想出來的學問,而是管理學研究者在實驗室、工廠觀察總結出來的。」許慶瑞說。調研過程中,許慶瑞與所有人一樣睡工人宿舍里的大通鋪,真正走到工人群體之中。

2002年,在常駐海爾內部調研10年後,許慶瑞及浙江大學創新團隊幫助對方建立起全面創新管理體系,並搭建了技術創新平台。此後,海爾的技術創新成果出現了「井噴」。2005年,曾經將全面創新管理體系稱之為「海爾未來發展資本」的海爾創始人張瑞敏,提出「世界就是研發中心」的口號,以「全面創新」理論布局集團的創新體系。

經由許慶瑞及浙大創新團隊「把脈開方」的中國企業還在不斷增加。

如今,已經91歲的許慶瑞仍未停止學習和探索。「許先生其實一直在工作,他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想要把中國的創新,往更高地層面去做。」 他的學生陳勁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