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試到殿試,這位學霸六次獲第一,成為大清唯一的「六元狀元」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7T16:56:57+00:00

所謂的大小三元其實都是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自隋唐開創科舉以來,連中三元的僅有21人。大三元,是指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即同時拿下解元、會元、狀元頭銜;

喜歡玩麻將的朋友應該知道,有個「大三元」和「小三元」的講究。所謂的大小三元其實都是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自隋唐開創科舉以來,連中三元的僅有21人。清代作為科舉最鼎盛的時期,也僅僅只有兩人。

大三元,是指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即同時拿下解元、會元、狀元頭銜;小三元,是指在縣試、府試、院試中,拿下第一名「案首」的頭銜。

從隋唐以後,科舉考試越來越正規,也越來越難。明清時期,考上一個秀才已經十分不易,至於在鄉試、會試中脫穎而出,而成為舉人、進士,除了文章學問之外,還得有一定的運氣。

古代的時候,讀書人要是中了三元中的某一元,那麼便會成為科場佳話,在他的家鄉地方官也會給他立上一一座牌坊。至於說連中三元,那是讀書人兩做夢都不會夢到的事。然而,乾隆時期有一個叫錢棨的人,不但連中三元,而且成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連中六元的讀書人。

雍正十二年(1734),錢棨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錢中諧是順治朝的進士,曾做過翰林院編修。儘管父親的官當得並不大,但在教育兒子讀書方面卻極其嚴格。因此小時候的錢棨很早就讀遍了四書五經,以便將來也能科舉入仕。

命運似乎並不眷顧錢棨,也或許錢棨也不是一個天賦異稟之人。他的科舉之路走得十分艱辛,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即33歲那年才考上秀才的功名。所幸的是,錢棨考試成績很優秀,在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都位列第一。

在參加鄉試的路上,錢棨就更是一波好幾折了,六進考場,六次失敗,前後花費了十餘年的時間,直到乾隆四十四年,才考中了舉人。

史料記載錢棨「專志舉子業,夜讀率至五更。應童子試,輒不利,後六次棘闈不售,志益銳,文益純,而境益困,至四十四年,始舉鄉試第一。」

如此看來,錢棨就是為科舉而生的,什麼困難也打不到他。用現在的話來說,錢棨不僅是一個勤奮型的選手,而且還是一個耐力性的選手。乾隆四十六年,錢棨以解元的身份參加辛丑科會試,又斬獲了「會元」頭銜。

要說錢棨沒有運氣是真,說他有運氣也是真,每一次考試要麼不中,要中必是第一,這在科舉史上也是一個奇蹟。無論是縣試、鄉試、會試,能成為第一拼的肯定是八股文,八股文儘管有種種弊端,但它卻有一個優點:考官能一眼看出文章的好壞,比較客觀公正。

然而到了殿試階段,考的就不是八股文了,殿試按例是沒有淘汰率的,只是以成績來定進士名次。殿試中充滿了變數,這一階段大家的水平半斤八兩,只能從書法、長相、姓名等方面來定名次。

錢棨在殿試階段被讀卷官列為第四名,如果不出現意外,那麼最終他就是二甲第一名無緣躋身一甲。然而乾隆讀到他的考卷後,覺得他的對策嚴謹切題,而且在了解到錢棨在鄉試、會試中都曾獲得第一名。乾隆便有意將錢棨點為狀元,因為大清自開國以來,還無連中三元的先例,這顯然不符合大清盛世的氣象,於是硃筆一圈,定錢棨為一甲一名狀元。這一年,錢棨已是48歲了。

清代的狀元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官當得普遍不大也不順。錢棨也是如此,他中狀元後,先在翰林院任職數年,由於文章功底紮實,被乾隆選入上書房充當皇子的老師。入值上書房本來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職業,以後這些皇子中必然有一個會是未來的皇帝,所以帝師這一榮譽大致是跑不掉的。

遺憾的是,錢棨在上書房當值不到兩年就出了意外。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六日,乾隆帝親自巡視上書房,結果發現裡面竟然空無一人,皇子們全都曠課出去玩了,師傅也不見一個。乾隆帝大怒,錢棨和一般師傅們均被革職留任,還受到了罰俸訓斥。

說來也巧,乾隆怎麼剛好就在這一天去了上書房了呢,據說是和珅背後搗的鬼。因為錢棨中狀元後,和珅曾一度拉攏他,無奈錢棨油鹽不進,不願與和珅為伍。和珅便借著這樣一次機會報復了錢棨,同時也在報復劉墉。因為劉墉身為上書房總師傅,也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在這次事件以後,錢棨給乾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此後一直沒有被重用。直到嘉慶三年,才得了一個雲南學政的差事。而這一年,錢棨在雲南任上病逝,大清第一學霸就這樣走完了他的一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