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投降項羽,劉邦是如何搶先入關中的?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22:57:04+00:00

公元前207年7月,項羽、章邯設盟於洹水之南、殷商故墟之上,章邯投降項羽。此時劉邦率軍進入南陽郡,攻城陽,不克。

公元前207年7月,項羽、章邯設盟於洹水之南、殷商故墟之上,章邯投降項羽。

此時劉邦率軍進入南陽郡,攻城陽,不克。西進來到南陽首府宛城之下,城高池闊,一籌莫展。按照這個節奏,劉邦將困在南陽郡,項羽則不緊不慢入關中,留給劉邦的時間不多了。

借著項羽招降章邯的東風,劉邦轉而與南陽太守談判。雙方都有和談意願,談判很順利。劉邦封南陽太守齮殷侯,其門客陳恢為千戶,二人仍然留守宛城。

宛城本是南陽首府,連城數十,人口眾多,糧食豐足。劉邦取宛城,楚軍所到南陽各處,秋毫不犯,各城邑望風歸降,換面旗幟,秦軍變楚軍。

劉邦下一步是搶在項羽之前進入關中,參考歷史上的秦楚戰爭,戰國時的丹陽之戰,與目前的形勢相似。

公元前312年,丹陽之戰,楚國主動攻擊,北路由上柱國景翠統兵二十餘萬進入韓國,打算攻擊函谷關,秦國公子疾領十五萬大軍趕往韓國;中路由將軍屈丐率軍十五萬攻克武關,進入商於之地,氣勢如虹,秦國將軍魏章率軍八萬迎擊;南路由令尹昭魚率兵十萬攻擊漢中,秦國將軍甘茂率軍兩萬多人迎擊。

兵力方面,楚軍四十五萬,秦軍二十五萬,楚軍優勢明顯。楚國號稱帶甲百萬,果然是名不虛傳。當時秦國大將司馬錯率軍入川平定叛亂,秦國兵力捉襟見肘,這也是楚國選擇這個時間點發動戰爭的原因之一。

此戰楚國中路屈丐軍一開始攻勢迅猛,魏章的八萬秦軍,與屈丐的十五萬楚軍,就在商於之地對峙,雙方各自利用地形修築壁壘。後來魏章用五千奇兵,燒掉楚軍屯糧點。屈丐在撤兵途中,因為地形不熟,有一部三萬多人遭到全殲。楚軍丟盔棄甲,屈丐夾在軍隊當中,一直逃到南陽郡丹陽附近。魏章派出一支秦國騎兵,冒險繞道來到丹陽,伏擊並俘虜屈丐。

楚軍中路潰敗,北路和南路也只好收兵。此戰楚軍十五萬人,陣亡八萬,將軍屈丐、裨將逢侯丑被俘,七十多個中高級將領或戰死或被俘。

丹陽之戰帶給劉邦的啟示很多,算是一場教科書的戰爭,告訴劉邦可分兵三路攻擊秦軍。北路軍留給項羽,既然受降了章邯,兵強馬壯,足可攻擊函谷關。中路是劉邦自己,當年屈丐是迅速攻克了武關的,這令劉邦自信心爆棚。只是攻克武關後,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後面肯定還有硬仗要打。南路則需要派一支偏師攻擊漢中,給關中形成更大壓力,有效牽制對方兵力。

南路軍由誰去呢?呂澤等友軍是不會去的,他們跟在劉邦後面清掃戰爭可以,正面與秦軍作戰,那肯定不願意。劉邦麾下信成君酈商的兵力初期有四千,在潁川郡和南陽郡擴充後達到六千餘人,是劉邦己軍當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劉邦便令酈商統率本部兵馬,逆漢水而上,攻擊漢中郡。

劉邦大體上複製了丹陽之戰的格局,攻擊函谷關留給項羽;劉邦攻擊武關;酈商攻擊漢中。

劉邦兵臨武關,派寧昌入關,去咸陽與趙高談判。

此時趙高迫死秦二世,取了傳國玉璽和氏璧,佩在身上,派人召集百官上朝,自稱秦王。

趙高殺了秦始皇十八個兒子及後人,秦人恨不能啖其肉,竟無一大臣聽從。趙高見狀大怒,讓寧昌回去告訴劉邦,他趙高打開武關大門,放楚軍入關,條件是平分關中。

為了穩定局勢,趙高暫立太僕子嬰為秦王,假意順群臣之意,待得劉邦同意平分關中,便殺子嬰。誰料子嬰過了五日,便在宗廟中誅殺趙高。下令將趙高屍首車裂示眾,並滅其三族,時人無不稱快。

武關守將本是一地痞朱蒯,作為趙高親信鎮守武關,得趙高軍令開關讓楚軍進來,哪敢質疑。過了幾天聽說趙高死了,立即帶著親信和財物抄小路逃跑。

與此同時,另一路偏師信成君酈商攻克漢中的旬關,正往南鄭進兵。

古時漢中分為東西漢中,西漢中即古褒國,褒姒的故國,就是今天的漢中,東漢中即古雍國,為楚國所滅,大致是今十堰、房陵一帶。當初雍國為了防範楚國,在東部漢水上修了勛關(今湖北十堰勛縣)要塞,這是南陽進入東漢中第一道屏障。

戰國時期,秦國占西漢中,楚國占東漢中。秦國沿漢水東進,可以攻擊楚國的東漢中,反之亦然。秦國就在東西漢中交接處,旬水與漢水匯流地,修築了旬關(今陝西安康旬陽縣)要塞,阻擋楚軍西進南鄭,作用類似武關阻擋楚軍入關中。

秦朝時這些並非邊塞之地的關塞,大多荒廢,駐紮兵力很少。酈商六千多虎狼之師,西進連破勛關、旬關,攻下南鄭也指日可待。

10月,咸陽城外,楚軍層層甲士,燦燦金戈,萬縷征塵,漫天殺氣。

秦王子嬰坐白馬素車,穿寬大白色縞衣,將白色紐帶系在頸上,奉著傳國玉璽和氏璧,在軹道之旁向劉邦投降。

此時項羽仍在河北,忙於處理諸侯軍的矛盾,再加上20萬秦軍降卒拖累,可以說先發後置,落後劉邦入關中,為後續楚漢戰爭埋下伏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