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樣本」:上海老牌街區的新亮相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00:52:37+00:00

上海的老牌商業街——四川北路街區最近有了新變化,以歷史建築為基底的今潮8弄全新亮相,吸引許多市民遊客前去打卡,成為申城又一文化地標。

保護好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文脈和歷史價值。上海正認真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以科學態度、繡花功夫做好保護利用的大文章。上海的老牌商業街——四川北路街區最近有了新變化,以歷史建築為基底的今潮8弄全新亮相,吸引許多市民遊客前去打卡,成為申城又一文化地標。同時,虹口首個橫跨兩個街道的「組團打包」舊改項目正在加緊推進,持續改善民生。今天(30日)《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樣本》專題播出《上海老牌街區的新亮相》,請聽報導。

「買賣請到四川路」這句廣告語留存在幾代上海人的集體記憶里。如今,從地鐵十號線四川北路站出來,就能看到一片石庫門街區,這些天,海派今潮藝術季在這裡舉行,演出、展覽、市集,精彩節目輪番上演。

文藝書店、網紅咖啡店、多元文化空間在這裡集聚,賦予老街區新的生命力。走進百年老宅「潁川寄廬」,腳下的拼花地磚,頭頂的葉片吊扇,仿佛講述著屋子曾經主人——一名廣東商人的往昔故事。現代傳播集團創始人邵忠說,這裡讓大家感受到「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

邵忠:「綜合的,有咖啡、書店、藝術、文化,是一個創意空間。我們希望把藝術融入生活,讓這個社區有個更美好的環境。以前廣東的大宅,因為沒有空調,就是頭頂電風扇,腳踏花街磚。這個空間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平台,都是傳統的花磚,既保住原貌,同時也讓它恢復生命力。」

崇邦集團今潮8弄推廣負責人崔怡怡說,曾經這裡是一片老舊里弄,經過修舊如舊的恢復,目前整片區域有8條里弄60幢石庫門和8幢獨立建築,這也是「今潮8弄」名字的由來。未來,上海文學館等文化地標也將在此落戶,塑造城市軟實力的神韻魅力。

崔怡怡:「我們有專門的團隊,通過我們收集到的歷史資料,一點一點,修舊如舊,建築語言叫『不落架』,整體建築全部保留下來,裡面的內容全部修復。這塊片區分為以扆虹園為主的趙家花園,中軸線這邊過去,這片石庫門群落是叫陳家花園,潁川寄廬是他的家宅。」

距離今潮8弄步行約三百米的地方,也是一片老城區。走進北海寧路64號,還沒上樓,就能聞到一股油煎帶魚的味道,那是住在這裡幾十年的曾滬,在給年邁的父母做午飯。

曾滬:「都是油漬,看到這麼多油就再塗一塗(塗料),好了,油沒了,就這樣搞的。都在通道里燒,你燒什麼他都知道的。我今天燒帶魚,前面人也聞得出,說,呦,你們今朝吃帶魚了。」

他們所住的樓房也有百年歷史,不過「72家房客」的實際生活需求,令老宅的格局早就改了模樣。曾老先生八十多歲的高齡,床鋪所在的位置其實原本是個樓梯的轉角,僅僅2平米的空間,每天都要在僅容一人通過的狹窄樓梯上,爬上爬下。

曾老先生:「習慣了,說實在的也鍛鍊出來了,不開燈我也知道了怎麼走,幾十年就都住在這個地方。」

舊改,是他們多年的夢想。虹口第一房屋徵收事務所副總經理盧福俊告訴記者,曾老先生所居住的地塊如今已被納入了舊改徵收的範圍。這一次,為了讓舊改再度提速,虹口區首次橫跨兩個街道,把舊改項目組團打包推進。

盧福俊:「這個地塊是由五個街坊組成的,20街坊、55街坊和180街坊是屬於川北街道的,162、163街坊是屬於嘉興路街道的。原來我們一般從徵求意見到簽約、到居民搬遷,五個街坊的話可能就要18到20個月,這樣跨度接近2年。我們現在這樣做基本在4個月左右,居民就能順利搬遷。」

目前,該地塊的5個街坊即將進入二輪徵詢階段,居民們最快在年內,就能告別舊居。而這個街區的老建築,也將在有效利用中成為城市的特色標識,更好地演繹出上海石庫門裡弄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顧雋潔

編輯:包露

責任編輯:金曉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