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13.8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05:10:39+00:00

13.8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善:一是形容人品質淳厚,心地仁愛。

13.8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釋】

▲衛公子荊:衛國的公子荊。公子荊是衛獻公之子,衛國大夫,名荊,字南楚。魯哀公時,魯國也有個公子荊,是魯哀公庶子,後被立為太子。所以《論語》稱「衛公子荊」,衛公子荊比孔子早幾十年,是魯襄公時期的人。

公子:諸侯之子,繼承君位的稱為世子,其餘的都稱為公子。

▲善:一是形容人品質淳厚,心地仁愛。善人,可引申為君子。二是作動詞,善於。

▲苟:姑且;暫且;將就,湊合,差不多。

▲合:足。滿足,充分,夠量之意。

▲完:完備,齊備。指不缺任何必要的東西了。

▲美:精美,完美。指生活質量高。

【譯文】

孔子評價衛國的公子荊說:「這個人很好!家裡剛剛有些財物時,他說:『差不多了,夠用了。』家裡財產增加少許時,他說:『差不多了,已經很齊備了。』財富又增加的時候,他說:『差不多了,已經夠完美了。』」

【學而思】

公子荊始有的時候不羨慕少有,少有的時候不羨慕富有,正是知足者常樂。

《道德經·四十六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無厭。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才能得到永遠的滿足。


【知識擴展】

《資治通鑑·齊紀一·齊武帝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以太尉豫章王嶷領太子太傅。嶷不參朝務,而常密獻謀畫,上多從之。

【譯文】南齊武帝任命太尉豫章王蕭嶷兼任太子太傅。蕭嶷不肯參與朝廷政務,卻經常暗中獻計獻策,武帝往往聽從他的主張。

上之為太子也,自以年長,與太祖同創大業,朝事大小,率皆專斷,多違制度。信任左右張景真,景真驕侈,被服什物,僭擬乘輿;內外畏之,莫敢言者。

【譯文】南齊武帝當太子的時候,認為自己年紀已大,並且與高帝一起創立帝業,所以對於朝廷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概獨斷專行,常常違背制度。武帝信任親信張景真,張景真驕橫奢華,所使用的衾被、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都超越本分,可與皇帝使用的器物相比。朝廷內外官員都畏懼他,沒有人有膽量就此發表意見。

司空諮議荀伯玉,素為太祖所親厚,嘆曰:「太子所為,官終不知,豈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啟聞,誰當啟者!」因太子拜陵,密以啟太祖。太祖怒,命檢校東宮。

【譯文】司空諮議荀伯玉,平時被高帝所親近厚待,他嘆息著說:「太子做的事情,皇上始終難以知曉,難道我能畏懼一死,使皇上受到蒙蔽嗎!如果連我都不能夠啟奏皇上,還會有誰肯得啟奏呢!」他趁太子拜謁陵寢的時機,暗中向高帝啟奏。高帝大怒,命令審查太子。

太子拜陵還,至方山,晚,將泊舟,豫章王嶷自東府乘飛燕東迎太子,告以上怒之意。太子夜歸,入宮,太祖亦停門待之。明日,太祖使南郡王長懋、聞喜公子良宣敕詰責,並示以景真罪狀,使以太子令收景真,殺之。太子憂懼,稱疾。

【譯文】太子祭拜陵寢回來,來到方山的時候,天色晚了。太子準備停船靠岸,這時豫章王蕭嶷由東府騎著名馬飛燕東來迎接太子,將高帝發怒的情形告訴了他。太子連夜返回,進入宮中,高帝也讓人別把大門上鎖,等他回來。第二天,高帝讓南郡王蕭長懋和聞喜公蕭子良宣布敕書,責問太子,並且向太子出示張景真的罪狀,讓二人以太子的命令去收捕張景真,將他殺掉。太子憂愁恐懼,稱病不起。

太祖陰有以豫章王嶷代太子之意;而嶷事太子愈謹,故太子友愛不衰。

【譯文】高帝暗中本有以豫章王蕭嶷取代太子的想法。但是,蕭嶷事奉太子更加謹慎,所以太子對他的友愛之情並沒有衰減。

《資治通鑑·齊紀二·齊武帝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是歲,詔增豫章王嶷封邑為四千戶。宋元嘉之世,諸王入齋閣,得白服、裙帽見人主;唯出太極四廂,乃備朝服。自後此制遂絕。上於嶷友愛,宮中曲宴,聽依元嘉故事。嶷固辭不敢,唯車駕至其第,乃白服、烏紗帽以侍宴。至於衣服、器用制度,動皆陳啟,事無專制,務從減省。上並不許。嶷常慮盛滿,求解揚州,以授竟陵王子良。上終不許,曰:「畢汝一世,無所多言。」嶷長七尺八寸,善修容範,文物衛從,禮冠百僚,每出入殿省,瞻望者無不肅然。

【譯文】這年,武帝頒下詔令,命令將豫章王蕭嶷的封邑增加到四千戶人家。劉宋元嘉時代,親王進入宮內的齋閣內,可以穿白色便服、裙子,戴高帽拜見皇帝,只有到太極殿四個廂房時,才穿正式官服。元嘉以後,這種制度也就取消了。武帝對蕭嶷極其友愛,凡在宮內歌舞飲宴,都允許蕭嶷按照元嘉時代的制度穿戴。蕭嶷堅決辭謝,不敢這樣做。只有武帝來到他的家裡時,他才敢穿上白色便服,戴上烏紗帽陪宴。他將自己平時的衣服、器具的標準,連同自己的一舉一動,全都向武帝匯報,從不獨斷專行,開支都務求節儉。武帝對蕭嶷的做法並不贊成。蕭嶷一直擔心自己的地位太高,權勢太大,多次請求解除他揚州刺史的職務,改授給竟陵王蕭子良,武帝始終也沒有答應。武帝說:「揚州刺史這個官你要當一輩子,不要再多說什麼。」蕭嶷身高七尺八寸,他很善於修飾儀表,他的儀仗和侍從們的禮節規範,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官屬,每次出入殿堂,在旁邊觀看的人,無不肅然起敬。

《資治通鑑·齊紀三·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辛丑,豫章文獻王嶷卒,贈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喪禮皆如漢東平獻王故事。嶷性仁謹廉儉,不以財賄為事。齋庫失火,燒荊州還資,評直三千餘萬,主局各仗數十而已。疾篤,遺令諸子曰:「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貧富,此自然之理,無足以相陵侮也。」上哀痛特甚,久之,語及嶷,猶欷流涕。嶷卒之日,第庫無見錢,上敕月給嶷第錢百萬;終上之世乃省。

【譯文】辛丑(十五日),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去世,武帝下令,追贈蕭嶷假黃鉞和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喪禮規模儀式,完全和漢東平獻王劉蒼的一樣。蕭嶷生性仁善、恭謹、廉潔、節儉,從來不追求金錢,不接受賄賂。他自己家的庫房發生火災時,將他從荊州帶回家的資產全都燒光了,當時估計約有三千多萬,但是,他最後不過責打了庫房負責人各幾十棍而已。他病得很厲害時,立下遺囑,命令他的幾個兒子說:「才能,有優劣好壞之分;官位,有亨通受阻之分;運氣,有貧窮高足之分,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你們所處的位置還不足以讓你們仗勢欺人。」蕭嶷去世,武帝萬分傷心,直到很久以後,一提起蕭嶷,還是抽泣流淚。蕭嶷去世那天,他家裡沒有一點兒現錢,武帝下令每月接濟蕭嶷家一百萬錢,直到武帝去世,這種接濟才停止。


《資治通鑑·唐紀六·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丁酉,隋漢陽太守馮盎[àng]承李靖檄,帥所部來降,以其地為高、羅、春、白、崖、儋[dān]、林、振八州,以盎為高州總管,封耿國公。先是,或說盎曰:「唐始定中原,未能及遠,公所領二十州地已廣於趙佗,宜自稱南越王。」盎曰:「吾家居此五世矣,為牧伯者不出吾門,富貴極矣,常懼不克負荷,為先人羞,敢效趙佗自王一方乎!」遂來降。於是嶺南悉平。

【譯文】丁酉(十八日),隋朝漢陽太守馮盎接受了李靖的檄文,率領部屬降唐,唐在馮盎的轄地設置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馮盎為高州總管,封爵耿國公。此前,有人勸馮盎道:「唐才平定了中原,還無力顧及邊遠地區,您所管轄的二十州的範圍已超過漢代的趙佗,應當自稱南越王。」馮盎說:「我家在此地定居已經五代了,此地的長官都由我家的人擔任,已極盡富貴了,常常怕承擔不起重擔,使先人蒙受恥辱,怎麼敢效法趙佗自己稱王一方呢?」於是前來投降。從此嶺南地區全部平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