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西安原上買房的朋友,你了解這些原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05:11:01+00:00

十三朝古或長或短都在西安建都,風水可謂好極。據《現代漢語詞典》,塬是指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台狀, 四周陡峭,頂上平坦。

如果說陝西的地圖像是一個「跪射俑」,那麼八百里秦川就是這個跪射俑的「肚腩」,而位於八百里秦川中心位置的西安,就是這肚腩中心的「肚臍眼」。

十三朝古或長或短都在西安建都,風水可謂好極。最早的「天府之國」指的就是西安。西安地區的地形有「五塬、六崗、八水、十一池」之說,今天就先說說「五塬「。

什麼是「塬」?據《現代漢語詞典》,塬是指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台狀, 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不過現在都通寫為「原」,地鐵站名都是如此。原有二義,其中一義是《說文》所言「高平曰原,人所登」,所以也是可以的通用的。

五原從北到南分別是龍首原、樂遊原、白鹿原、少陵原和神禾原。其實西安地區還有其他幾個原,如東邊的洪慶塬(銅人塬),西邊畢原(高陽原),南邊的八里塬(風涼原)。

龍首原

龍首原最北,龍首原又叫龍首山,因從渭河和滻河中突兀而起,勢如龍首而得名。傳說有一黑龍從秦嶺來到渭河飲水,其經過的地方形成一條土山,形狀如龍。從秦漢以來,它多次被選為宮殿基址,秦興樂宮、漢未央宮倚龍首原北坡建造。後來西漢以秦興樂宮為基礎,修建長樂宮和未央宮,最後再修建城牆,這就是漢長安城。

漢長安城後來,又陸續成為之後幾個朝代的都城。因為人類長期活動,水質下降,到了隋朝,就在龍首原的南側興修大興城,這就是唐長安城的基礎。所以以龍首原為分界線,龍首原的北側是漢長安城,龍首原的南側是唐長安城。只是歷經千年變遷,特別是近幾十年的城市建設,現在龍首原的起伏已經感受不大,除了登上大明宮和未央宮遺址,能清楚的感受到地勢的高亢,其他就只能從「紅廟坡」等地名中,還可以知道地勢的起伏了。

不過,因為遺址區的保護,這裡沒有高聳的樓房,不管是漢未央宮還是唐大明宮,只要是在雨過天晴的日子,都能夠清晰地南望秦嶺,看看白雲飄飄的山峰。說明這裡確實是高於西安城區的。

樂遊原

白居易在《登觀音台望城》這麼寫道: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觀音台是樂遊原上觀音寺(後改名青龍寺)內的高台,從這首詩就能看出,樂遊原是一片高地,沒有無人機的拍攝,是看不出長安城的全景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和朋友們到青龍寺,青龍寺南邊是個高崖,下面就是鐵爐廟村。當時還沒有建設曲江池,南望大雁塔,倒是風光無限。樂遊原現在除了鱗次櫛比的樓房,就只有青龍寺遺址了,遺址里多株名貴櫻花每年春天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想要登高望遠,這只能是痴想了。

樂遊原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帝在這裡立樂游廟,《漢書•宣帝紀》載 「神爵三年,起樂游苑」。漢宣帝和他的第一個皇后許氏關係很好,曾經多次在此地遊玩,看來他們確實伉儷情深。樂遊原是唐長安城的最高點,為登高覽勝最佳景地。 唐太平公主在此營造太平公主莊園,引起了韓愈的不滿: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台榭押城堙,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樂遊原就在曲江池畔,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詩人到此舞文弄墨,留下了眾多的名句:

城隅有樂游,表里見皇州。(張九齡)

今日南方惆悵盡,樂遊原上見長安。(張祜)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李白)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杜牧)

樂游古園翠森森,煙綿碧草萋萋長。(杜甫)

當然這些詩句中,沒有一個人超過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白鹿原

說白鹿原其實並不準確,嚴格的來說應該叫做狄寨原和白鹿原。因為在這座雄偉的原上,有一條大約東西走向的大溝叫鯨魚溝,把白鹿原天然分成兩半,溝北的北原叫做狄寨原,溝南的南原叫做白鹿原(長安人也叫炮里原)。因為《白鹿原》小說的出名,我們把統稱為白鹿原。《後漢書》載:「新豐縣西有白鹿塬,周平王白鹿出」,《水經注》也有「平王東遷時,有白鹿游於此塬,以是名」 。

「白鹿原上聽鹿鳴,鯨魚溝畔觀魚躍」,鯨魚溝原來叫做「荊峪溝」源頭在將帥圪塔,有多股泉水,上游兩條支流匯合處叫「鹿走溝」,鹿走溝以下稱鯨魚溝,是滻河東岸最大的一條支流。

白鹿原軍事地位很重要,扼守從藍關到長安城的交通要道,因位居灞河之上,史稱「霸上」 。「狄寨原」的名字一說漢武帝置八校尉中的狄人駐此,另一說宋代大將軍狄青駐軍於此,都和駐軍有關。

近些年因為《白鹿原》小說和影視城的旅遊,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其實在古代,文人騷客也經常來此觀光,留下眾多詩文。最有名的算是白居易的《城東閒遊》:

寵辱憂歡不到情,任他朝市自營營。

獨尋秋景城東去,白鹿原頭信馬行。

少陵原

少陵塬這個名字出現得很晚,漢宣帝神爵四年有鳳凰棲於此,這是祥瑞之兆,因此被稱作鳳棲原;又因鴻固鄉設於此,也被叫做鴻固原。漢宣帝沒有當皇帝時流落民間,在這裡度過了漫長的青蔥歲月,與許皇后算是糟糠之妻了,所以不像其他西漢帝王把陵墓修到渭北原,而是把他的杜陵修建於此,因而稱做杜陵原。許皇后的陵墓位於杜陵南的地方,陵墓較小,被稱為小陵,古代「少」「小」二字相通,所以南北朝末到隋唐時慢慢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

李白有詩云: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可見在唐代這個名字已經普遍使用。

少陵原的北邊和曲江相連,距離唐長安城很近,所以達官貴族不管是建別墅,還是修墓地,都喜歡選在此,因而歷史遺蹟非常豐富。以前的別墅沒有了,但是墓地遺蹟很多,韋氏家族墓、郭氏家族墓、韓氏家族墓、杜氏家族墓、長孫家族墓都在考古中發掘了。後來明代十三個藩王也來湊熱鬧,留下眾多墓葬。近代名人張季鸞、朱子橋、楊虎城也埋葬於此。

少陵塬旁邊就是樊川,樊川八大寺興教寺、華嚴寺以及著名古剎牛頭寺、興國寺等都位於原畔。

也有人說鴻固原、鳳棲原不屬於少陵塬,專指今南三環至韋曲街道這一段,基本包括航天城西段和現在的清涼山公園,這個公園就是原來的鳳棲山(鳳棲原),上面有古剎清涼寺、井勿幕和連戰祖母墓。

神禾塬

神禾原,隔樊川和少陵原相對,在潏河和滈河之間。傳說神農氏時有仙鶴銜谷穗降於此地,後人傳稱為神鶴原。後歷代有傳說這裡的稻禾豐收,要麼一穗幾斤重,要麼禾生雙穗,稱之為「神禾「。所以取名神禾原。

神禾原歷史也很悠久,有傳說中聞太師自刎的太師洞,有唐太宗為其母修建的常寧宮(後來成了蔣介石的西北行宮),原下是位於王曲的十三省總城隍廟和黃輔軍校第七分校舊址等。作家柳青住在原畔的皇甫村,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創業史》,皇甫村原下有柳青故居,原上有柳青墓。

淨土宗祖庭香積寺是淨土祖庭,至今香火不息。原下的御宿川更有杜牧的瓜洲別業、賈島別業等。

西安地區不只有這五個原。白鹿原旁的灞河以東、驪山以西,還有一座洪慶原,又稱「銅人原」。 秦始皇統一後,收繳全國所有的兵器,鑄成「十二金人」,放置在阿房宮的宮門外。據說東漢末年董卓下令,將其中10尊鑿碎鑄成銅錢。剩下的兩尊到魏明帝時,試圖將之運往洛陽,但「重不可致」,只好將其遺棄在這片黃土塬上,因此人們就把這裡稱為銅人原。

庫峪河和湯峪河之間還有一個風涼原,因風涼原中心距長安區引鎮、鳴犢、魏寨三地均八里,又名曰八里原。當地人稱八里原。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叫做風涼原。

細柳原位於長安區細柳鎮,地勢比較平緩,現在要是不注意,根本看不出來這是一處高地。細柳營古時候應該是位於灃河和原滈河之間。《史記》中記載周亞夫「軍細柳」,那個細柳營不是在這個地方,而是在今咸陽市西南。

西安西南還有一座原叫高陽原,在長安郭杜附近,唐隱太子李建成就埋在高陽原。當然還有一座原有異議 ,這就是畢原。也有人說高陽原就是畢原,現在郭杜西邊比亞迪廠旁邊還有畢原一路、畢原二路。咸陽北原也有一個畢原,那是一個高聳的大原,和這個畢原不一樣。

西安市這幾年發展突飛猛進,原來周邊的原上還種著莊稼,現在很多地方都開發成樓盤了,除了西安原本的「土著「,很多外地的朋友入住到這些原上,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多的了解你所住「原」。

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