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遠高僧的一首名作,充滿禪趣,令人感悟深刻,心情放鬆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05:15:37+00:00

塵世里充滿了喧囂和煩躁,有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林,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斑斕的樹葉,更有清溪靜流、林風微拂,頓時就會感到心境安然,煩憂皆忘。

塵世里充滿了喧囂和煩躁,有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林,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斑斕的樹葉,更有清溪靜流、林風微拂,頓時就會感到心境安然,煩憂皆忘。

東晉有一位高僧,晚年喜歡清靜無為的生活,他經常獨自徜徉在山林里,聽鳥兒歡鳴、泉水叮咚,看層林盡染、落葉繽紛,不僅心無牽掛,而且常有感悟。下面介紹慧遠高僧的一首名作,充滿禪趣,令人感悟深刻,心情放鬆。

廬山東林雜詩

魏晉:釋慧遠

崇岩吐清氣,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徑然忘所適。

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釋慧遠是東晉高僧,俗姓賈,他從小博通六藝,尤善老莊之學。詩人在21歲時,受戒於名僧道安,後赴荊州研究般若性空之學,再移居廬山,住持東林寺,創立淨土宗,與慧永、宗炳等人結白蓮社。

高僧與陶淵明多有交往,經常在一起討論哲理,每有餘興。他長於詩文,辭 氣清雅,這首詩抒寫幽居廬山之樂,全是佛徒情趣。作者在詩中描繪了廬山東林的美景,抒發了高僧由此景中悟出的玄妙道理。

作者首先描寫東林寺周圍的美景,高高的山岩上雲蒸霞蔚,深山的洞穴中棲有神靈的痕跡,靜寂的山林里,不時傳來山澗流水的滴嗒之聲。山谷里的松柏高低錯落,溪澗中的亂石晶瑩剔透,眼前的一切都顯得那樣和諧,讓人更覺得賞心悅目。

山林中萬籟俱寂、氣象清明,詩人凝神靜思,穿越時空,其思想與明月一樣永恆,對眾生的感召也似陽光那般溫暖。清氣,指清明之氣;希聲,指聽而不聞的聲音,老子曾說,大音希聲。山溜,也作「山雷」,指山澗向下傾注的細小水流。

寫到這裡,詩人筆鋒一宕,開始談玄說理。大師在幽靜的山中獨行,他沿著小徑探幽,思緒飛揚,也遠離凡塵,悠悠地尋找大自然和宇宙間的真理。

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詩人在山林中的谷口揮手,又好像腳踏著仙界的關門。「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大師心性游移放縱,感受至真道理,心中卻絲毫不感到隔閡。玄扃,指墓室,這裡引申為隱藏的事物。

詩人獨步雲遊,感受自然山林的律動,觸發玄機,一切妙理仿佛都清晰地呈現在他的腦海中。由此他想到,怎樣才能不奮沖天之羽,卻可登上九霄呢?

詩人自問自答,內心的感悟如果達到無上的妙境,那麼不管所趨結果如何,其效果均同,而這種感悟勝於儒家所說的「三益」,這是詩人從山林勝景中悟出的佛性理趣。(hé),羽莖,泛指鳥的翅膀。三益,指直、諒、多聞。

慧遠大師的這首詩由景及理,描寫生動。景物的描寫富麗精工,玄理的闡發由景而來,沒有突兀之感,表達順理成章。詩人雖然遠離喧囂,卻擁有一顆善心,他每到一處,都會關心和普度眾人,深受後世景仰,很多詩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慧遠,他也成為高僧的代名詞。

詩人陶然忘機,心情放鬆,他認為縱然身在凡塵,只要不斷地提高精神境界,就不懼沒有「沖天翮」。作者也提示人們只要潛心鑽研,不必在意得失名利,一旦修煉深入,自然就會提高自己的層次,而失去的事物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回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