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直隸各府城城址圖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06:07:22+00:00

1. 京師 順天府大興、宛平縣附郭。位於今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面積35.5(內城)+ 25.5(外城)= 61平方公里(估算,下同)。

1. 京師 順天府

大興、宛平縣附郭。位於今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面積35.5(內城)+ 25.5(外城)= 61平方公里(估算,下同)。

順天府下轄五州十九縣,數量為清代所有府城之最,在行政區劃中的地位與直隸省相當,而所屬州縣則同時受順天府和直隸省管轄,故為方便敘述,將順天府歸入直隸省中。

城牆在至元元年營建的大都城基礎上北縮(洪武元年)、南擴(永樂四年)、加築外城(嘉靖三十二年)形成今日格局。城內人口在明末達到頂峰,之後維持穩定,建成區填滿內城和外城北部,外城東南、西南城內仍有大量農田。

城牆在20世紀50-70年代逐步拆除,目前仍有有北京站南、內城東南角樓以北和西便門附近三處內城城牆殘餘以及正陽門、德勝門瓮城城門遺存。此外,護城河保留完好,可以在衛星圖上明顯看出城址輪廓。

2. 保定府

清苑縣附郭,位於今保定市蓮池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

保定府為直隸總督駐地,下轄二州十五縣(也很多,河北地區縣域狹小,至今猶然)。

城池最早建於北宋,明建文間在元代城垣基礎上修繕增築,隆慶元年建磚城。城牆呈靴子樣貌,故亦被稱「靴城」。乾隆之後城牆浸失維護,護城河河道淤塞。1900年八國聯軍燒毀城樓和角樓,1950-1956年陸續拆除瓮城和四面城牆,今尚存保定動物園北側南城牆545米。

至清末,城內建成區填滿了城牆的環圍區域,人口超過5萬人。

3. 正定府

原稱真定府,雍正元年改為正定。正定縣附郭,位於今正定縣駐地,面積達7.0平方公里。領一州十三縣。

正定府城牆始建於北周,唐、明皆有擴建。目前有明顯的夯土牆遺存,近年來對殘牆加以修繕,目前仍可以直觀地看出城址輪廓。

正定因在宋元兩代非常繁華,故其城廓規模很大,明清逐漸衰落,清末城內建成區只占1/4左右,主要集中在中部,其餘3/4大多是農田和荒地,人口也只有1.5萬人。

4. 天津府

天津縣附郭,位於今天津市河北區、河東區、和平區、南開區(內城)和紅橋區,內城面積1.5平方公里,含外城33.8平方公里。領一州六縣。

明永樂年間建城,咸豐年間修築外城,當時天津已開埠,非常繁華,故外城面積很大。光緒二十六年,內外城牆一併拆除,目前內城已全部更新,變成高密度住宅區和仿建古城。

5. 順德府

邢台縣附郭,位於今邢台市襄都區,面積約2.6平方公里。領九縣。

始建於先秦,為方城,十六國時期為後趙都城(襄國)。明代多次擴建,清咸、同間築南關城(城址無考)。1945年拆除角樓、箭樓、南關城,50年代後逐步拆除殘餘城門城牆。

建成區主要在南門附近,包括南門城外也有大量民居。城北部多為農田。

6. 廣平府

永年縣附郭,位於今永年縣廣府鎮,面積1.2平方公里。

始建於唐,元代增建,明代包磚。

府城原為管轄一州九縣的大城市,如今連跌兩級,由府變鎮,但也因此躲過了大規模的城市更新。目前其護城河、城牆保存狀況良好,城內格局也基本沿襲了舊城面貌。

7. 大名府

大名縣、元城縣附郭,位於今大名縣駐地大名鎮,面積1.1平方公里。領一州六縣。

宋代四京之一(北京),明初毀於洪水,其後於原址西側重建。城牆輪廓保存較好,多為殘基,四門俱存。街巷格局也沿襲了下來。

8. 永平府

盧龍縣附郭,位於今盧龍縣駐地盧龍鎮。面積1.1平方公里。領一州六縣。

明洪武三年,於盧龍置永平府,第二年建成城牆,目前存西、南段城牆一千餘米。

9. 河間府

河間縣附郭,位於今河間縣駐地城關鎮,面積3.7平方公里。領一州十縣。

北魏太和十一年設瀛洲,隋大業三年改為河間郡。北宋時為御遼重鎮,當時城牆高大規整,「頗為莊麗」。其後於明萬曆間修築磚城,清代多次整修。大清詩聖乾隆帝因作詩曰:「河間古瀛洲,文物頗可觀……」,民國二十七年城牆被拆除,如今以驢肉火燒聞名四方。

10. 宣化府

宣化縣附郭,位於今張家口市宣化區。主城面積9.1平方公里,南關城0.4平方公里,合計9.5平方公里。領三州七縣。

宣化作為溝通京師與塞外的關防重地,歷史上發生大小戰事七十餘次,至明代成為九邊重鎮之一,宣府左、右、前三衛的駐地。其城牆規格很高,富麗雄偉。目前牆體基本留存。

11. 承德府

熱河同知駐地,除府城親轄地外領一州五縣,無附郭縣。

府城無城牆,按清末建成區大致範圍描繪(約1.9平方公里)。承德避暑山莊有防護圍牆9.6公里,在府城之北。

附:朝陽府(清末)

位於今朝陽市雙塔區,無附郭縣(清末在東省、新疆等處的新置府級駐地普遍不設附郭縣),面積0.9平方公里。

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都城(三朝古都大朝陽),遼代以後逐漸廢棄,清時僅餘土牆遺存和三座遼塔。乾隆三十九年於此置三座塔廳,四十三年改朝陽縣。後因關內百姓出關屯墾定居於此者日眾,遂於光緒三十年升府。城牆部分因龍城古城而建,有內縮(北牆)和外拓(西門)。

註:

本文描畫的城市選用清嘉慶二十五年時已建制的府城,包含邊疆軍府管轄區域的二級政區駐地,但不含各省同級的直隸州和直隸廳。

僅繪城牆,不列城門、瓮城等。

城牆輪廓為大致範圍,無法保證細節,僅供參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