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學會生活,最要緊學會用一顆溫和平靜的心靈看待現實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8T11:53:55+00:00

現代人生活越來越緊張,壓力也越來越大,若遇挫折或不平之事,人更是煩躁不已,總是自我埋怨: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

現代人生活越來越緊張,壓力也越來越大,若遇挫折或不平之事,人更是煩躁不已,總是自我埋怨: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

如果你是處於這狀態,推薦你看看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人間自在》,讀讀它或許能在其中尋到生活的哲學。

《人間自在》共分為四個章節,分別是少年歡喜、美,至少要包含一點偶然、無事此靜坐、人間可愛。

涉及自己年少時遇到的人與事、花草鳥蟲、鄉情民俗、年老隨想以及故人朋友的追憶等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汪曾祺的人生經歷、人生生活遇到的事情是如何面對。當然,深入閱讀,讀懂汪曾祺對生活的態度:用一顆溫和平靜的心靈去看待現實。

少年歡喜只因有愛

眾所周知,汪曾祺年少失母,在外人看來是多麼不幸!然而,汪曾祺在寫到他的年少時,沒有過多的悲傷,而是用來歡喜來總結。

在汪先生眼裡,不幸已是現實存在,但是生活里仍有幸遇之處。

如生活在高郵,一個到處是鄉的水鄉,在鄉邊長大,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但汪曾祺認為,雖然因為是水鄉,也曾遭遇水災,但幸運的是,正因為這水,影響了他的性格,更是影響了他作品的風格。

又如,母親在汪曾祺三歲因病就故去,雖是現實如此不幸,但也不妨礙汪曾祺少年時在愛的氛圍中長大。

父親從三歲帶他睡,擅長樂器、畫畫、刻圖章,還會各種玩意,這些都是父親帶給他童年的快樂源泉。以至於,汪曾祺在年老時說:「我想念我父親(我現在還常常夢見他),想念我的童年,雖然我現在是七十二歲,皤然一老了。」

母親故去,後來父親前後娶了兩個繼母,但兩繼母都給汪曾祺很多歡喜。對第一任繼母,雖是有病,給他們兄妹三人很多照顧,汪曾祺說:「我忽然對我的繼母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我可憐她,也愛她。」後第一任繼母因病故後,第二任繼母陪伴家人走過了漫長的艱苦歲月,因此,汪曾祺說:「對任氏娘很尊敬。」

人生的有喜也有悲,就看你是用何種心態是生活。在汪曾祺那裡,他選擇了用溫和平靜心態來看待,因此得之為「少年歡喜」。

美麗的出現只因邂逅了偶然

美麗是需要具有一點偶然性的,美麗並不意味著完美無缺。大自然中的許多天然形成的東西並非毫無瑕疵,但是那些東西仍然是美麗的,並不會因為某些瑕疵而變得不美。

汪曾祺說,美,至少要包含一點偶然。這偶然,就是允許存在瑕疵,並用一顆溫和與平靜的心看待瑕疵存在的現實。

他說,昆明的報春花,在田埂上開滿了,誰也沒當是它是「花」,但偶然在花店看當裝盆的報春花,而且賣得很貴,在翻譯小說上叫櫻草;昆明所叫「狗屎花」,不好看,草本矮棵,也許因帶有藍色,外國人賦予它美麗的名字「勿忘我」,帶有藍色的思念。

報春花的平凡、隨處可見;「狗屎花」的名字不好、花不好,但因為偶然的發現,總讓人看到它的美麗。

偶然間的那一點點邂逅,就像他所說「我並不失望,我滿足了,因為我可以有滿足的等待」。連失望都是美的,生活好有什麼不美呢?只要你用一顆溫和平靜的心是看待。

無事此靜坐只因平心相待

「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這是汪曾祺的心態,但這心態正是擁有一顆溫和平靜的心。

當你發現自己老了,你會怎麼樣?害怕?恐懼?無所適從?不必這樣,可以學會汪曾祺待老的態度。

汪曾祺承認自己老了,正視老的觀實,但是他認為要卻老,甚至祈難老。

如何卻老和祈難老呢?卻老,就是要保持年輕的思想,要受現代主義思想影響。而祈難老,就要為人曠達,不要太把老當回事;對名利得失看得淡一些;找點事做。

總的說,老年人的生活,要老有老的樂趣。當然做到這一點,需要汪曾祺平和安靜之心,也是世人學習之處。

人間可愛只因有你

人生的一輩子走來,總會有一些人讓你在心中留下痕跡,這痕跡難以抹去,並會時不時想起。也許正是讓你想起的她或他,與他或她經歷過的事,才讓你覺得人間原來如此可愛。

如汪曾祺想起他的老師沈從文,他是一個複雜的作家。他的寫作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到表現方法,都有自己獨到的一套。

可惜的是沈從文改行了,他變成了一個文物專家。他談陶瓷、談漆器、談刺繡,卻很少談文學,不再寫小說、散文。

曾有人希望能勸說沈從文回歸文學界,但汪曾祺以為,這大可不必,他「變」成一個文物專家,是命該如此,這是一現實,平和看待就好!

這是讀了汪曾祺《人間自在》的感悟:生活從不會一帆風順,在逆境和挫折面前,保持用一顆溫和平靜的心看待現實,這何嘗不是一種讓生活走下去的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