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廣島之戀》背後的故事,只是一段不堪的婚外情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1T15:59:13+00:00

《廣島之戀》是由張洪量創作,與莫文蔚共同演繹的一首情侶對唱歌曲,想必很多人對其耳熟能詳,從發行至今,這首歌在KTV點唱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有時候,必須要離開,

有時候,必須要留下,

這就是生活。

《廣島之戀》是由張洪量創作,與莫文蔚共同演繹的一首情侶對唱歌曲,想必很多人對其耳熟能詳,從發行至今,這首歌在KTV點唱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這首歌的旋律委婉動人,歌詞大膽新奇,再加上莫文蔚和張洪量的演繹,更是讓人倍感溫柔纏綿。

「時間難倒回,空間易破碎,二十四小時的愛情,是我一生難忘的美麗回憶」

這樣一首描述「24小時」短暫愛情的情歌,背後隱藏著怎樣令人心生疑竇的故事呢?


這首歌之所以用《廣島之戀》命名,是因為當時在紐約大學求學的張洪量,在電影課上看了一部電影《廣島之戀》,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日本男人和法國女人在廣島發生的異國戀的故事,當時的張洪量也有過一段異國戀情,非常契合他當時的心境,索性採用了這部電影的名字,以及電影情節帶給他的靈感,創作了這首《廣島之戀》。

張洪量在一次節目中,介紹這首歌的發行過程時提到,他在紐約期間,與當時港台的音樂界有些脫節,恰恰這個時候的莫文蔚,發過兩張專輯效果都不好,雙方一拍即合,張洪量決定將自己創作的這首《廣島之戀》收錄在莫文蔚1997年發行的的專輯《做自己》中,而沒有放在自己的專輯中。

這首歌的橫空出世非常成功,也改變了他和莫文蔚兩個人的命運。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這首歌,後來竟被很多人視為愛情的毒咒,唱了這首歌的情侶,大部分都分手了,莫文蔚在接受撒貝寧採訪時,撒貝寧同樣問了這個問題,當時撒貝寧用他的詼諧風趣粉碎了這種流言蜚語。

同樣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另外兩個人,也就是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上映,主演:法國演員埃瑪妞麗娃、日本演員岡田英次)的導演阿倫·雷乃和編劇杜拉斯

當時法國電影正處於推陳出新的新浪潮時期,雷乃又是典型的左岸派電影人。作家杜拉斯更是劍走偏鋒的作家之一,她對愛的追求極致又大膽,所以她的創作中也流淌著這樣的愛情觀,喜歡她書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兩人合作完成了這部在當時法國轟動一時的電影——《廣島之戀》,杜拉斯也隨之名聲大噪,多年後,她的又一力作《情人》也被搬上了大熒幕。

這部電影被稱作「西方電影史上從傳統時期進入現代時期的一部劃時代作品」。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二戰結束後的廣島,一個法國已婚女人,前往日本廣島參演一部有關和平的電影,目睹了被摧毀後廣島的一切,與此同時結識了一位已婚日本建築師,並發生了一天兩夜的婚外情,男主人公Lui不斷追問女主人公Elle要不要留下來,在女主的徘徊中,他竟然發現了隱藏在女主記憶中,深刻又不願意提及的秘密。

影片表達的不只是一個簡單又粗俗的婚外情

法國女人在日本男人的追問下以及愛戀中,一點點剝開了她10多年前的記憶,想到了她的家鄉-法國的納韋爾,想到了曾經的摯愛,也是她的初戀,一名二戰德國士兵,當時的法國已經被德國占領,兩人準備逃到巴伐利亞結婚,然而,天不遂人願,臨行前,她的愛人被法國士兵開槍擊斃。

法國解放了,她的愛人死在了她的懷裡。

在這部情節極其簡單的電影中,有一個細節是這樣反應女主的心理的,她在早上醒來,看著赤身趴在床上依然熟睡的日本男人,尤其看到他由於夢境而抽搐的手,她驚愕的發現,自己記起了多年以前看過同樣抽搐的手,德國男友臨死前抽搐的手。

  • 遺忘與記憶之間,看似非此即彼,有時卻交織不清

遺忘是人們遮蓋傷口的工具,但是傷口總在那裡,揮之不去。

就像影片中有許多關於被戰爭摧毀後廣島的殘局,並且描述了廣島的人民似乎不願或者竟然遺忘了那段悲慘,但是他們真的能忘嗎?

  • 戰爭摧殘的不只是身體,更是人心。

在解放後的納韋爾,因為女主與敵人的戀情,她被剃光了頭髮,承受了百般唾棄和凌辱,身心俱殘,她的家人將她關進陰冷潮濕的地窖中,她只說過一句話,就是德國愛人的名字。她用了很長時間來塵封這段記憶,卻總有一天會被掀開。

  • 激情褪去的愛情,都是千篇一律

這也是為什麼,影片的最後,女主並沒有留下來,她依然選擇了離開,她再也無力承受「不該有的愛」給她帶來的傷痛和不確定的未來。

你是願意愛得多,還是痛得多?還是愛得少,痛得少?愛多愛少,誰控制得?要是能控制,那就不是愛。 ——《唯一的故事》

或許我們不能選擇愛與不愛,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