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菲的沖奧大作:不愧是網飛,不愧是年度最佳電影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6T18:11:36+00:00

才華橫溢的喬納森·拉森,蝸居在紐約一個小公寓裡寫音樂劇。為了生計,拉森一邊在餐廳打工,一邊寫作。在1983年到1990年之間,他一直在創作一部叫《Superbia(傲慢)》的音樂劇,可令人惋惜的是這部劇從未完整的登上過舞台。

才華橫溢的喬納森·拉森,蝸居在紐約一個小公寓裡寫音樂劇。為了生計,拉森一邊在餐廳打工,一邊寫作。

在1983年到1990年之間,他一直在創作一部叫《Superbia(傲慢)》的音樂劇,可令人惋惜的是這部劇從未完整的登上過舞台。

他在1991年又完成了自傳式搖滾音樂劇《倒數時刻》,表達的就是對《傲慢》受挫的失望之情。

1996年1月25日,拉森在距《吉屋出租》預演只有十幾個小時的時候,因主動脈夾層去世。

《吉屋出租》於1996年2月13日在外百老匯首演,因為太受歡迎,同年4月29日登陸百老匯荷蘭人劇院開演。

該劇上演後獲得了四座托尼獎、六項戲劇協會獎,以及數不勝數的其他音樂劇獎項。

《吉屋出租》一口氣演了12年,在百老匯演出超過5000場,全球巡演12000場,還在2018年來到中國演出。

但喬納森·拉森沒能活著聽到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如果讓你來拍拉森的故事,你會選取哪段?

八成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創作《吉屋出租》的歲月,以及沒能看到作品首演的遺憾吧。因為這段觀眾最熟悉,而且極具戲劇性。

可是導演林-曼努爾·米蘭達卻選擇改編拉森的《倒數時刻》,也就是描寫他創作《傲慢》的這段故事。更準確的說,是聚焦他創作《傲慢》最後一首歌的幾天時間。

寫了八年的《傲慢》基本成形,幾天後,百老匯有名的製作人都會現場觀看這部新劇的首次公演,他們的反饋直接決定《傲慢》能否投入製作。

但在他人的提醒下,拉森意識到劇中還缺一首關鍵歌曲。沒有這首歌的過度,主角的情感轉變就難以成立。

拉森一開始也沒有特別焦慮,因為他是天才,看到生活里的任何事物都能隨口編出一段旋律來。

可這首新歌太重要,拉森絞盡腦汁都無從下筆。期間他還要去餐廳打工、安排演員排練、以及處理和女友蘇珊岌岌可危的戀情。

蘇珊獲得了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如果接受就必須離開紐約。可世界上只有一個百老匯,而百老匯就在紐約。

拉森無法放棄自己的夢想,又不想阻止蘇珊接受工作。因為他沒這個資格,他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連自己的電費都交不起,又有什麼資格留住蘇珊?

女友也不是真的想走,她等的是拉森的挽留。

就像拉森聽到製作人一句表揚和鼓勵,就能再堅持創作兩年一樣,也許蘇珊也是想要拉森的承諾,支撐她繼續這種不穩定的生活。

發小邁克很早就知道自己做音樂劇演員天賦不足,轉行做起了廣告人,拿著豐厚的薪水,住著寬敞的公寓。

拉森卻想要拼一把,他早年取得過一些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全職投入音樂劇的創作,卻給了他爆棚的自信,支撐他用八年的時間去打磨一部作品。

這裡要說一下音樂劇的創作模式了。

創作者要一口氣寫完整部劇的音樂,這不但對於作詞作曲能力要求極為嚴苛,還要把劇情編製得引人入勝,並且音樂與故事能完美融合。

一部劇里幾十首歌是最低標準,作者還要多寫一些作為備用。

更變態的是,這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行業。

音樂劇前期投入巨大,在百老匯上演的劇更是如此,就光是時代廣場周邊劇場的租金就不便宜。

不是說觀眾喜歡就夠了的,你首先要有好的演員表演,要有製作人和投資者願意把作品搬上舞台,還要有觀眾願意進場買票,一部音樂劇才算成了。

所以這是一個即將滅亡的職業,只有行業大佬和有了一定積累和人脈的老玩家才玩得起。

《倒數時刻》中,最後一首歌的創作幾乎將拉森折磨瘋了。

所以觀眾可以想像出,之前的那八年時光,他一定度過了無數這樣無眠的夜晚。

而在《傲慢》以後,他又是以怎樣的毅力寫完了傳世名作《吉屋出租》?

公演大獲成功,很多製作人都認可拉森的才華和潛力,卻覺得《傲慢》不夠商業,沒人願意出錢製作。

幾年沒日沒夜的努力瞬間歸零,這樣的刺激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邁克得上了愛滋病,時日無多;蘇珊決定離開紐約接受工作邀約;而公演失敗的拉森重整旗鼓,決定進入下一部音樂劇的創作。

不過是八年的時間,再來一次不就好了!

就是這個瞬間,對我的衝擊力太大了。甚至比起《吉屋出租》的首演成功還要更能擊中我。

沒有上帝視角的拉森並不知道下一部劇就會成功,如果是一樣的結果呢?

而且說實話,就音樂劇變態的製作流程,失敗才是大概率事件。

可拉森義無反顧,仿佛是用生命去死磕這件事兒,我很難想像他所承受的壓力,但我對他的崇敬已無以復加。

隨後我想到更多,《吉屋出租》大獲成功讓全世界觀眾知道了拉森的存在,更多沒有寫出自己的「吉屋出租」的創作者,他們將何去何從?

這個層面的《倒數時刻》才是最讓我受震撼的。

《吉屋出租》大獲成功只用幾組鏡頭一筆帶過了,因為看過拉森的過往,這部劇能否成功反而無關緊要。

整部電影的跨度並不大,就用這個微小的切面已經把他的人生交代得七七八八。

比起那些跨度巨大的傳記電影來說,這樣以小見大的微觀拍法讓我更加喜愛

百老匯大紅人的林聚聚,寫出了《漢密爾頓》和《身在高地》,參演了電影《歡樂滿人間2》,功成名就後拍攝了人生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倒數時刻》。

《吉屋出租》講的是紐約住在簡陋公寓裡交不起房租的一群年輕人的故事,你會發現《身在高地》有著非常相似的表達。

林聚聚第一次看《吉屋出租》只是17歲的高中生,在此之前他以為音樂劇都應該是《貓》和《歌劇魅影》那樣宏偉嚴肅的。

但《吉屋出租》讓他意識到,音樂劇是可以寫自己身邊的故事的,所以「沒有《吉屋出租》,也就沒有《身在高地》」。

所以由頭號粉頭林聚聚創作的這部《倒數時刻》,除了他一如既往的才華橫溢的創作,以及百老匯全明星陣容的客串出演,我們還能看到他對拉森所注入的強烈的情感。

同為劇作人,他一定更懂得這個行業的殘酷,懂得拉森那無數個無眠的創作的夜晚。

加菲的表演也是奧斯卡級別的,他將極度的落魄和極度的自信融合統一,把那種無條件的對於創作的狂熱表達得淋漓盡致。

最後拉森生前影像放出,你就會知道加菲的演繹有多傳神了。

前有艾瑪·石頭憑藉《愛樂之城》奪得奧斯卡影后,明年的奧斯卡會不會屬於加菲,屬於《倒數時刻》?

看完影片我其實不會覺得拉森可憐,甚至有些羨慕他。

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和願意為之奮鬥終生的熱情。

但拉森找到了,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我相信他享受在小公寓裡創作的每一秒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