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年收入僅三五萬,但可以全國自駕游,你會去做嗎?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00:19:08+00:00

不管是在養蜂行業里,還是蜂蜜市場內,意蜂與中蜂,永遠是爭的不可開交的雙方。看完這篇文章,也許大家就明白了。這其實就是放蜂人與守蜂人的故事。因不同的立場,故而有著不同的選擇。註:目前國內兩大蜂種:意蜂與中蜂。兩大類型的職業養蜂人:意蜂農與中蜂農。

不管是在養蜂行業里,還是蜂蜜市場內,意蜂與中蜂,永遠是爭的不可開交的雙方。看完這篇文章,也許大家就明白了。這其實就是放蜂人與守蜂人的故事。因不同的立場,故而有著不同的選擇。

註:目前國內兩大蜂種:意蜂與中蜂。兩大類型的職業養蜂人:意蜂農與中蜂農。

意蜂農·週遊花田的放蜂人

意蜂農,他們貢獻了我國95%左右的蜂蜜。他們被稱之為追花逐蜜的放蜂人,風餐露宿,常年不著家。車上常備著帳篷、太陽能板、鍋碗等等。

他們看起來像極了自駕游,只不過開的不是舒適的越野車,而是大型的放蜂車。不同於戶外旅行者的是,放蜂人是累月積年的長期在外生活著。

哪裡花開,便去哪裡。這是放蜂人的一生。他們所產出的蜂蜜多是單一花蜜,枸杞蜜,洋槐蜜,棗花蜜等等。這麼多年老放蜂人早就摸索出了最佳的放蜂路線,每年花期錯不過十幾天,是成熟的采蜜模式。

要想支撐起放蜂車中幾百萬隻蜜蜂生存,以及採花釀蜜,必然要採集大宗蜜源,百畝地一望無際的蜜源。就好比油菜花這種,就是大宗的農作物蜜源,也是我國產量最高的蜜種。

放蜂人會每年開春三月,從雲南油菜花開採,從南向北,一直走一直走。放蜂人在規劃采蜜上,並非茫然的,而是心中早有計劃,跟隨花期走,就是他們的全部行程。

放蜂車上可以放50~100個蜂箱,平均一個蜂箱年產120斤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一輛小型放蜂車,最少可以產出6250斤蜂蜜,大概3噸左右的蜂蜜。而一輛大型放蜂車,最少可以產出12000斤蜂蜜,那至少也有6噸蜂蜜。

這還只是一輛放蜂車而已,如果是大型的車隊。產量是非常可觀的。所以說意蜂放蜂人所產出的蜂蜜,占據了中國蜂蜜市場95%的產量。

然而,少會有放蜂人自己售賣蜂蜜的。基本是偶爾零售。原因就在於:放蜂人多為僱傭形式,所釀蜂蜜並非放蜂人的產物。

放蜂人基本是是規模化,團隊化,但更多為僱傭化,會有固定的公司,為放蜂人提供蜂群,蜂箱,放蜂車,最後采釀不管多少,都由固定的收購商、品牌商、廠家統一收購走。

放蜂人與蜜源當地的農民關係也是非常的「密切」。蜜蜂是授粉的,可以增加作物的產量。甚至有些農民,還會花錢請放蜂人過來采。

但如果放蜂人在附近采蜜打蜜時,農民開始大規模打除草劑,打農藥,會把放蜂人的蜂全毒死,那就完全是另一種狀況了。

因此,放蜂人的收入來源=僱傭放蜂費用+餐補+工資+少量的零售+農戶給的授粉費用

從收入構成來看,放蜂人收入的多與少,其實與蜜的質量無關,而與產量有關。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印象中的蜂農,采蜜時是用一個鐵皮桶,不需要破壞蜂巢,一片片的蜂巢被固定在框架上,往機器里一放,就可以搖出大量的蜂蜜。

俗稱:打蜜。這種方式就是為了提高產量,提高經濟效果而存在的。而最終的受益者,不是蜜蜂,更不是放蜂人,而是那些僱傭承包的大公司。大多數的放蜂人,其實只是大型公司僱傭幫忙去開車採花蜜的人。

而放蜂人如果每年產量不達標,還要繳納違約金或罰款。

因此,放蜂人和意蜂的關係,其實他們更像是並進前行的夥伴。

放蜂人看似瀟灑自由的一生,也恰恰是生活所迫。

中蜂農·堅守大山的看蜂人

看蜂人與放蜂人完全不同。看蜂人這類人,不需要規划行程。畢竟中蜂是不可以像意蜂那樣「自駕游」的。

中蜂完全做不到,它只能在固定的場地里,連蜂箱挪動一年都動不了幾次。

把中蜂比作人的話,孤僻,自閉,還有社恐。不願意被人類有過多的打擾。中蜂性格就是比較奇怪,性格急躁,有時甚至陌生人多瞅上幾眼,都會被蟄幾下。

我曾有一窩蜂,跑了五次,都被我收回來了。第六次飛逃的時候…我想,就算了吧。讓蜜蜂自願棲息,而不是一味的禁錮。

看蜂人這種養蜂的方式,很佛性,也很隨緣。

看蜂人·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養中蜂更傾向於選定一個好蜜源地,畢竟蜂場常年不挪動,因此很少有人會選擇有農作物蜜源的地方。因此,看蜂人更像是一座孤島,更喜歡守在自己的世界裡。

看蜂人,基本全部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或者是個人集成農業合作社。每家每戶的產量很少,一箱一年產出40斤都算大豐收,一家養一百多箱,就算大戶了。

每年收割的時候,還得留出三到五成給中蜂。中蜂也不比意蜂。把意蜂的蜂蜜全部搖走不留也沒關係,畢竟放蜂車是漸漸北上去尋找蜜源的,不愁沒有花蜜可采。

而中蜂不同,收割過後,萬一來場持久性的雨天。中蜂無法外出采蜜,不留蜜給蜜蜂,蜜蜂就要活生生餓死在蜂箱裡。因此,看蜂人,從來不會去追求產量。如果追求產量,從一開始就不會選擇中蜂這條路,更多的是熱愛。

所以看蜂人對於中蜂,總是會給它們留有更多的餘地。

合計下來,一個看蜂的大戶年產不過1噸左右,這還是最好的情況。

並且,中蜂取蜜的方式,是壓榨。不是打蜜。

而是把蜂巢整個都割下來,然後用木棍搗碎蜂巢,把蜂房內部的蜜汁,混合花粉,一起壓榨出來。所以基本是一年才收割一次,要不然光蜜蜂重新造蜂房,都得額外花費很多時間。

而1噸出頭的蜂巢,搗碎之後,能收集到的中蜂蜜,還得再打個7折。所以啊,大多數的看蜂人,個人一年也就產出八九百斤左右,不過是一輛意蜂放蜂車的零頭。

看蜂人的中蜂蜜,也有收購商、品牌商來收購。收購價是意蜂蜜的四五倍。但是數量少,每年最多也就增加個四五萬元左右的收入。

零零散散一年下來,零售還是能賣出個幾百斤的,那養蜂這塊的收入大概一年五六萬這樣子。

因此,看蜂人的收入=售蜂蜜收入+其它兼職。

目前看蜂人,基本都是由家到鎮,形成農業合作社,有點大傢伙們一起做供應鏈的感覺,或以合作社的力量,一起做農村品牌。

但是中蜂與看蜂人,抗風險能力非常的弱。大家的蜂場都是固定的,一年四季不變。今年花期一旦不好,或者重要的繁蜂時節,遭遇極端天氣,好點的情況,產量直接減半,八九百斤變三四百斤。

更多的是,蜂群全部死完,顆粒無收,甚至賠進去一大筆錢。這就是不能趕場的弊端。

固定蜂場,釀出來的蜂蜜是集合了十幾種,甚至上百種的花蜜。這種蜂蜜的風味,已經極少有人能嘗到了。許多上一代的長輩,一直心心念念的童年蜂蜜味道,就是指的中蜂蜜

因此,看蜂人和中蜂的關係,更像君子之交。平淡如水,不為名利。


後序

其實不管是看蜂人也好,放蜂人也罷。供銷信息的主要資料,依舊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指的便是最底層的職業,放蜂人他們釀造了中國95%的蜂蜜,但是只能賺錢1%的利潤。看蜂人釀造了中國5%的蜂蜜,但固守深山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

很多人在苦苦的追尋著真蜂蜜好蜂蜜,而蜂農們也在追尋著認可,被看見。

本文僅就科普2個不同類型的養蜂人,被了解被看見才能被深知。願給底層職業,依舊堅守搬運大自然花蜜的蜂農們,多一些目光。讓這個行業,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專屬職業。也給一些年輕蜂農多一些多元化的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