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甘就陶鑄出——關於《神史》的思與想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00:20:07+00:00

今年是《神史》作者孫世祥逝世二十周年,聚焦《神史》,凝眸《神史》,思考《神史》的文學、文化價值,既是對其英年早逝的作者孫世祥的紀念,也是對《神史》內涵及意義的深入探討。

陳正彪

孫世祥長篇小說《神史》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已經十七個年頭。自面世以來,《神史》的傳播、閱讀以及圍繞文本展開的討論一直呈強勁的態勢,成為一道炫目的文化風景。今年是《神史》作者孫世祥逝世二十周年,聚焦《神史》,凝眸《神史》,思考《神史》的文學、文化價值,既是對其英年早逝的作者孫世祥的紀念,也是對《神史》內涵及意義的深入探討。

中外文學史上,越是偉大的作品越是呈現「複合性」,文本里蘊含著文學、自然、歷史、哲學、美學、宗教、民俗等諸多方面的信息。《神史》也不例外,其巨大的體量承載著龐雜的文化信息。其中,主人公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一股磅礴的精神力量,利己利人,催人奮進。

《神史》敘述的主要是一個人的精神史、奮鬥史。作品展示的歷史時段為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在這個中國歷史上重要的社會轉型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整個社會呈現出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神史》主人公生逢其時,他的人生幾乎和改革開放同行。他出生於偏僻、閉塞、貧窮的山村。但是,在黨的政策的澤惠下,沿著現代教育的軌跡,他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落後走向先進。他矢志不渝、剛毅精進,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上,最終完成了作為「人」的自我完善。

在《神史》主人公的生命史上,他先後有三個名字,第一個是父親起的孫富貴,第二個孫天儔和第三個「孫天主」,這是他自己起的。和千千萬萬的農民一樣,他的父親孫平玉期望自家的長子長大後既富且貴,故名。但是,隨著心智的開啟和認知的深入,他先是立志要做天的朋友,故違背父意更名「天儔」。後來,覺得做天的朋友也很受限,乾脆欲做天的主人,遂更名為「天主」。「天主」,並非要做天的主人,而是要做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更名的過程,是他生命意識覺醒和人格成長的過程。而這一切,歸功於他受的教育。通觀全書,孫天主的生命軌跡及心路歷程是勵志的,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

在封閉、落後的村莊,小小年齡的孫天主通過孜孜不倦的探尋,終於弄清了自己家族的變遷史,讓很多成年人吃驚、信服。孫天主的尋根意識其實是生命意識的覺醒,對青少年的重要啟示是,一個人不能失根、失憶,要立足現實,了解歷史,從而明白去路。今天,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就需要讀史以明志。試想,如果不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就難以準確理解民族復興的真正內涵,難以真正理解提出這個奮鬥目標的初衷,更難以堅毅地行進在民族復興的路上。

拳拳於心的家國情懷。從物質層面上看,孫天主的一生是困厄的。但是,他具有大愛情懷,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他愛家、愛民、愛國、愛民族。他的愛超乎了自我物質方面的能力。《神史》裡,有大量篇幅寫孫天主對父母弟妹的愛。在擲地有聲的敘述中,孫天主對父母的感恩回報、對弟妹的辛勞培養,深沉、質樸,感天地泣鬼神,讀來令人淚目。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孫天主那裡,推己及人,他的仁愛思想逐步由小家之愛升華為愛民愛國愛民族的大愛。當他成長為國家公務員時,他憂慮的是國家民族的生存發展之路,並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未來而奮鬥。在《神史》裡,孫天主的形象頂天立地,是愛和責任的化身。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需要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肩扛愛和責任,持之以恆、百折不撓地奮鬥。

勇猛精進的人格風範。古老的《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幾千年來儒家知識分子的人格寫照及自律。在孫天主那裡,儒家這一理念獲得了解讀和實踐。從求學到工作,孫天主歷經各種坎坷及磨難,真正做到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但他心志不改,執著堅毅,向著遠大的目標奮勇前進。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大仁大愛的儒者情懷,更看到了當代青年知識分子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及操守。

作為一部百萬字的長篇作品,《神史》的重要價值在於為我們民族提供了一個土生土長、責任在肩、仁義盈胸、精進不息的文學形象,他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以剛健勇猛的姿態划過當代文壇的星空。他一掃傳統文弱書生附庸風雅、顧影自憐的習氣,為世人樹立了足踏大地、正道直行的美好形象。他的奮鬥和憂思、進取和仰望,暗合於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他的精神和意志,對當今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勵志功能。這也許是北京語文出版社王旭明、高全軍、十年砍柴等先生再版《神史》的重要原因。

自《神史》出版以來,無數的青少年在《神史》的影響下,勵志成長,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認真閱讀這部百萬字的作品,能受其影響,獲得成長,在此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都能面對現實,心懷磅礴的雄心、勇氣和力量,去積極進取,努力拼搏。

(文章來自《昭通日報》2021年11月30日第四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