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專業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教什麼?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2T14:51:38+00:00

萬事開頭難。文章開頭,我們從一個漸漸褪去的熱點開始說起吧。那就是「雙減」。放心,我會很快過渡到正題。「雙減」無疑是2021年最大的事情,尤其是對家裡有孩子的人,更為如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補習,偃旗息鼓。

萬事開頭難。文章開頭,我們從一個漸漸褪去的熱點開始說起吧。那就是「雙減」。

放心,我會很快過渡到正題。

「雙減」無疑是2021年最大的事情,尤其是對家裡有孩子的人,更為如此。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補習,偃旗息鼓。

機構們起初相信「我們能贏」,後來發現風頭不對,輿論話鋒一轉,到處都在為那個「是條漢子」的企業家的「體面退場」共情。

既然小孩子的教育有了著落。大人的呢?似乎,人們覺得這不是個問題,也沒心思關心這個本就不是問題的問題。

然而,真的如此嗎?

2021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達到909.4萬,比去年增加4.1%。其中雙一流的畢業生為90.3萬,約占到畢業生總人數的10%。

這個數據意味著,在本就已經嚴峻的就業市場內,每年將有更多的大學畢業生湧入。

這裡面就有大批大批的英語專業畢業生。

其實,說到英語專業,其內部還是有點兒複雜的。

可以細分為英語文學,商務英語,英語翻譯,英語學科教育等。

但是,對於局外人來說,他們統統有了一個省事的稱呼——學英語的。

這個稱呼,我其實並不喜歡。因為似乎有些輕蔑的意味。比如,倘若說學數學的,我就不會覺得不妥;但是說學英語的,我就底氣不足,好像英語不該有資格稱作是一個學科一樣。

我想,有不少人會持有相同的觀點——學英語,能幹什麼呢?筆者至今也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造成這種境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是市場需求;一個是培養模式。

市場需求非吾輩能夠控制的,所以不談。培養模式則與我這個英語專業學生息息相關,所以,接下來進入正題。大學英語專業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教什麼?

我們先看看目前大學英語專業的課堂上,老師們是怎麼上課的吧。

首先,英語課堂上的主要語言是漢語。除了開頭的問候,和一些簡單的交際用語以外,提到深入話題,一律都說漢語。為什麼?學生聽不懂,老師不會說。

我們不用遮遮掩掩,事實如此。

我們的英語教學本就圍繞著考試展開,所以聽說能力拖了後腿了。

於是,除了簡單的問候,剩下都是漢語了。

這也有益處。一切換到漢語,靈感就都來了。

老師們誇誇其談,自己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如何如何;自己家的孩子在國外留學如何如何;想要學好英語應該如何如何;我這個課堂上要解決你們的英語素養問題如何如何。

天花亂墜,就是說不出英語句子。

你可能要質疑我瞎說。那麼請你去網絡上搜索清華大學詞彙學公開課吧。相比於清華大學,其他大學的英語課堂情況大概率是更差的。

其次,老師們既然不在課上說英語,那麼英語課上教了些什麼呢?

寫論文。或者,按照老師的說法,叫做「搞科研」「搞研究」。基本英語技能還沒具備,這些學生就著急跟著老師搞「研究」。

另一項內容叫做讀文獻。這個和第一項寫論文是有關聯的。至於英語的科研為何要讓身為外國人的中國人來搞,我們不得而知。我的感覺是,英語的科研不需要這麼多人,也沒有這麼多可搞。

再次,老師們教為人處世,如何在社會上混。

大學畢業生的培養不符合社會需求這個問題,真的是個社會問題。根源在於,一群出了學校,又進了學校的老師,試著告訴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們如何在社會中生存。

象牙塔的背景,非要教上海灘的課程。這就是問題。

最後,我要教會你們英語。

問題是:老師其實自己英語也不靈光。既然自己不會,如何教會學生呢?好學生是自己學出來的,英語這種學科,老師的作用其實不大。每個人的起點不同,老師一刀切搞教學,大概率是英語好的學生自己補課,英語差的學生杯水車薪。

換個思路,大學英語課堂上面,應該教些什麼呢?

第一,減少課時。我們先不從內容出發,先從時間出發。要緊的學問,尤其是關於英語的必備的學問,不用教三四年。每個學期,上三個小時即可,方法告訴一下即可。

第二,增加學生自主性。你喜歡小說,那你盡可以讀小說去,老師不加限制。你喜歡散文,盡可以讀散文去,老師不加干涉。學生自主起來之後,就知道補齊自己的短板了。

第三,把寫論文考核改為實踐考核。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研究性」人才。英語更多是個使用學科,工具學科。把考核的形式改為硬性的英語實踐。讓學生真正在畢業的時候具備真本領。

第四,改變教師考核體制。破除唯論文,唯科研的模式。讓老師真正教書育人,而不是憋著發文。

以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