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下元節」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2T14:52:22+00:00

中/國 / 傳 / 統 / 節 / 日。當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稱「消災日」「下元水官節」。

中/國 / 傳 / 統 / 節 / 日

下元節

中國傳統節日—下元節

祭祀先祖,慶水官誕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當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人們會準備香燭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稱「消災日」「下元水官節」。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上元九炁賜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曆的正月十五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蒙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下元日。


下元節的節日由來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 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為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為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 民間 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 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農曆七月十五



下元節的民俗活動

修齋設醮

下元節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即設壇供齋蘸神,藉以求福免災。

古代結壇方法有九種:上三壇為國家設之,中三壇為臣僚設之,下三壇為士庶設之。後世設壇漸弛。供齋可「積德解愈」;二節食齋。古人於祭祀之前,應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以求外者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潔身清心,以示誠敬,稱為齋戒。齋戒可「和神保壽」;三心齋。心齋可「夷心靜然」。

另一類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節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氣、八服元氣、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誦、懺法、祭煉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齋範圍之內。


下元節的節令食品

享祭祖先

隨著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祖先崇拜的產生與古老的靈魂信仰觀念有關。原始人認為萬物均有靈魂,人的靈魂是獨立於肉體的存在。由於人類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雙重構造,即肉體構造和靈魂構造,因此認為肉體可以死亡,靈魂永遠活著,這就是「靈魂不死」的觀念。

路人拂曉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送上紙衣能取暖,陰間先祖也知寒。

祈願神靈

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良露初冬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天地水府風調順,消災降福國民安。



傳統文化是老一輩的「根」,也是我們中國的「根」

勿忘

關鍵字: